逻辑与经验
由于逻辑在历史中与哲学混在一起,而且逻辑之大规模运用符号只是近若干年的事,以致许多人对于它的性质不易明了。最易发生的混乱,便是将逻辑与经验的了解搅在一起。因为,人究竟是生活在经验中的东西,而抽象的思想是要靠努力训练才能得到的。”
“吴先生今天可不可以就这一点来对我们讲讲呢?”周文璞觉得这一分别很新奇,急于希望知道。 “好吧!不过请你不要性急,听我慢慢分析。”吴先生笑着又点燃一支烟,“要分别逻辑与经验,最好的办法是分别真假与对错。 “
我们先谈真假。譬如说吧!”吴先生指着桌子上的杯子:“一个茶杯在桌子上。请各位留意,这是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只有有无可言,而无真假可言。可是,如果我们用一个语句来表示这个现象,说‘一个茶杯是在桌子上面’,这个语句是有真假可言的。依通常的说法,如果有一个杯是在桌子上,那么,‘一个茶杯是在桌子上面’这个语句为真;如果没有一个茶杯是在桌子上面,那么这个语句便为假了。由此可见,这样的真假,是表示经验的语句之真假,所以,这样的真假,乃是等于经验的语句之真假。一般人常把事物之有无与语句之真假混为一谈,因而混乱的错误想法层出不穷。须知在事物层面只有有无可言,而无真假可言;只有到了语言层次,才发生真假问题。可是,更多的人把经验语句的真假与逻辑推论之对错混为一谈,于是毛病更是迭出。”老教授抽一口烟,用他惯用的急转语气说:“逻辑的推论所涉及的,不是经验语句之真假问题,而是决定哪些规律可以保证推论有效的问题。”
“决定推论是否有效的条件不靠经验吗?”周文璞插嘴问。 “一点也不!”老教授加重语气说,“在施行推论时,如果靠经验不独不必有助,有时反而有害。经验,固然可以有助于学习,但却窒碍逻辑推论。我们不仅不应求助于经验,而且应须尽可能地将经验撇开。有高度抽象思考能力训练的数学家或逻辑家无不如此。” “哎呀!这个道理我真不明白。”周文璞很着急。 “请别性急,我们慢慢来好了。”老教授又吸一口烟,“我现在请问你:如果我作这样的推论,”老教授说着,顺手拿一张纸写着:
一切杨梅是酸的
没有香瓜是杨梅
————————
∴没有香瓜是酸的 “
米斯特周,你说这个推论对不对?” “当然对。”周文璞不假思索。 “为什么?” “因为香瓜都是不酸。” “哦!你还是没有将语句的真假和推论的对错分辨清楚。推论的对错与语句的真假是平行的,各不相干。我现在问你的不是语句的真假,而是推论的对错。上面的语句‘没有香瓜是酸的’,显然是一个真的语句,当然不必问你。我问的是推论是对还是错呀! 我现在将上面几句话稍微变动一下。”
一切杨梅是酸的
没有橘子是杨梅
————————
∴没有橘子是酸的 “
周文璞,我再请问你,这个推论对不对?” “不对。” “何以呢?” “因为橘子有酸的,当未成熟的时候。”
“哈哈!你真有趣,我在这里讲逻辑,你在那里报告经验。”吴先生苦笑着:“请你注意,在第二个推论中,我只把在第一个推论中的‘香瓜’换成‘橘子’。其实,除此以外,第二个推论的形式与第一个推论的形式完完全全一样。然而,你为你的经验所蔽,从经验出发而作判断,结果你说第一个推论对,而第二个推论错。其实,都错了。我们兹以X、Y、Z各别地代表上述二个推论方式里的特殊事物或性质(此处不必在符号上加以标别),如‘杨梅’‘酸的’‘橘子’等等,那么上述二个推论形式之特殊的分别立刻消失,隐含于二者之中的纯粹形式显露出来,因而我们也就立刻可以知道二者实在是一个推论形式。”
吴先生又写着:
一切X是Y
没有Z是X
————————
∴没有Z是Y “
我们要知道,这个推论形式根本是错的。因而,无论以什么事物或性质代入X、Y和Z,整个的推论都不对。原在‘一切X是Y’这一语句中没有普及的Y到结论‘没有Z是Y’中便变成普及的了。这种潜越情形,稍有逻辑训练的人,一望而知。既一望而知,他就可以不管是何内容,只要一看推论形式就知道这个推论不对。可是,就刚才所说的例看来,当着你凭经验得知‘没有香瓜是酸的’时,你凭经验说它对。但是,稍一变动,将‘香瓜’代以‘橘子’时,你马上又说它错。殊不知二者皆错。第一个推论之为错与第二个推论之为错,完全相等,二者在同一形式上为错。这种情形,熟悉推论的规律者一望而知。
由此可见,个别经验的知识不是有效推论的保证;逻辑规律才是有效推论的保证。
在作逻辑训练时,除了便于了解以外,经验语句作成的例证常是一种窒碍。纯逻辑的运思,离开经验的知识愈远远好。如果一个人的思想不能离开图画、影像等等因素,那么他的思维能力一定非常有限;他的思想一定尚在原始状态。这是各位必须留意的地方。
“从上面的一番解析,我们不难知道,真假与对错是各自独立的,至少在施行逻辑的推论时是如此的。所谓各自独立,是互不相倚之意。这也就是说,语句的真假,不是推论的对错之必要条件;推论的对错,也不是语句的真假之必要条件。语句的真假之必要条件,是印证、符合、互译等等;而推论的对错之必要条件,则是纯粹的逻辑规律。语句的真假与推论的对错,既然各自独立而互不相倚,于是各行其是,各自发展,永不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