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说李白杜甫相遇在洛阳是铁证如山?

2023-07-31 07:28 作者:洛斟鄩  | 我要投稿

首先就要拿出,杜甫自己的诗词:

《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有已一些网站注解,“二年客东都”是旅居洛阳,实际上是错误的。


这一点就连主张否认李杜相遇在洛阳的邝健行,都在论文中指出来:




“杜甫怎么会说自己“客东都””?只能是客的对象是李白”,是这一段表达的中心思想。


李杜相遇本身就是史学界公认第一次在洛阳,杜甫不会把自己的家乡称呼为“客”,青春作伴好还乡,便下襄阳向洛阳,还乡→洛阳。因此,结合诗名“赠李白”:可以得出是跟李白做客。(有些人否认不代表所有人否认)。


杜甫从小在洛阳城仁风坊的姑妈家长大,一住就是三十年。因此,客东都是客居,不符合逻辑。


此外王伯奇在《李白初识杜甫时地新考》中也曾发布个人看法,但是,他在论文中写到:



学术界论及李、杜生平,多谓李白初识杜甫时在天宝三载 (744),地在洛阳。是说为学术界公认,且作为定论载入国家文史,定论未必就是正论。笔者近年在考察李白生平时发现,李白初识杜甫并与之交谊,。——王伯奇,此文章是王伯奇个人看法,反驳不了国家层面。


这种逻辑的参考就是,中科大教授孙卫东曾说夏朝就是古埃及,难道就形成争议了吗?


此外根据闻一多先生:《少陵先生年谱》:是年,夏初,遇李白于东都。



《少陵先生年谱》


郭沫若《李白杜甫年表》:孟夏与杜甫相遇在洛阳。


《李白杜甫年表》


其归根结底就是个人对“客东都”的看法。


那有么权威说法是什么呢?


根据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的《杜甫传》记载: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教育部基础课程阅读指南》


《赠李白》这两句,是他在七四四年的初夏接触到另一个诗人时从内心里迸发出来的。这诗人的名字是李白。李白生于七○一年(武后长安元年),比杜甫大十一岁,他们在洛阳相遇,杜甫三十三岁。


因此,在国家层面上,都认为李白和杜甫的相遇在洛阳。


李杜相遇本身就是史学界公认第一次在洛阳,杜甫不会把自己的家乡称呼为“客”,青春作伴好还乡,便下襄阳向洛阳,还乡→洛阳。因此,结合诗名“赠李白”:可以得出是跟李白做客。(有些人否认不代表所有人否认)。


杜甫从小在洛阳城仁风坊的姑妈家长大,一住就是三十年。因此,“客东都是客居”,不符合逻辑。



因此,在国家层面上,都认为李白和杜甫的相遇在洛阳。


曾多次拍摄纪录片:


人民文学出版社(国家文化部隶属机构):


就连长安三万里的导演,都不敢否认


此外,将进酒也被认为是在嵩山所作

《将进酒》

由此可见,李杜相遇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史学界,都是公认在洛阳。


问题综合:有史料就是有史料,不是历史虚无主义不认就不是史料。


杜甫从来没有自称京兆人:


1:《旧唐书》原文根本没有:“杜甫,京兆人”这段话。少陵野老,京兆杜甫是称号和郡望而不是家乡。《唐才子传》是元朝人写的,离唐朝四五百年,压根不可信,此外评价《唐才子传》所述多有失实﹑谬误之处﹐如谓骆宾王与宋之问唱和灵隐寺﹐《中兴间气集》为高适(实为高仲武)所编﹐李商隐曾为广州都督等﹐如刘长卿传﹐记权德舆称刘长卿为“五言长城”﹐而据权德舆《秦徵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诗序》﹐实是刘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等。


因此唐才子传不可信


2:李杜相遇本身就是史学界公认第一次在洛阳,杜甫不会把自己的家乡称呼为“客”,青春作伴好还乡,便下襄阳向洛阳,还乡→洛阳。因此,结合诗名“赠李白”:可以得出是跟李白做客。你们可以否认,不代表大家否认。


此外杜甫传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记载了李杜第一次相遇在洛阳,代表教育届的公识。


闻一多,郭沫若,康震等史学界一致认为“二年客东都”就是李杜做客洛阳,不是你们说没有就没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作客黄山下,思君汉水滨。陈高《怀友》这种做客的诗词多了去了,跟是不是动词无关。


3:江南逢李龟年的是进入教科书的内容,可见没有争议一两个学者发文章,就成了争议?那中科大教授孙卫东还说夏朝是古埃及,因为这一个人,就能说夏朝是不是华夏的争议?,唐玄宗禁止与外界交往的时候岐王都快去世了。


4:一日三绝出自唐朝著名画史:唐朝名画录,唐文宗时期的三绝,不影响唐玄宗时期的三绝。


唐朝名画录是唐玄宗,而新唐书文艺传是唐文宗时期,两朝三绝不一样很正常,就否认另一版史书著作是杜撰,也不知道什么逻辑,不是你们说不是做客就不是做客。


5:白居易说的京兆杜子美,少陵野老,杜陵等,是一种称号。比如,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难道白居易是洛阳人?


郡望和籍贯无关


池偶北谈:唐人好称族望,如王则太原,郑则荥阳,李则陇西、赞皇,杜则京兆。杜甫自称的是郡望,而不是家乡。参考柳宗元是长安人,却自称河东柳氏。


质疑史学界的,只是水军的无证指控罢了。 作者:洛斟鄩 

为什么说李白杜甫相遇在洛阳是铁证如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