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谈“走为上”:如何巧妙运用三十六计中的积极成分

2022-09-08 08:40 作者:NNRTS  | 我要投稿

在行军打仗或者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说到“走”,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是消极的。在关键时刻“走”开,在他们看来就是逃跑、躲避、不敢面对。其实,在某些情况下选择“走”,才是最佳解决问题的方式。

走为上计的使用秘诀

“走”之所以作为上乘的计策,列入古代计策精萃“三十六计”之中,是因为它可以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以回避激烈冲突的手段,开创出保存自己以战胜敌人的无穷变化。古代兵书认为,如果敌方居于绝对优势,我方不能与之匹敌,便只有投降、媾和和退却三条路可以选择。投降,是全败;媾和,是半败;退却——“走”,则不是失败,而是转败为胜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走”便成为上策。

“走为上”的诀窍是:全军退却,避开敌人,以退为进,相机破敌,这并不违背正常的用兵法则。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早期战史上,留下不少创造性地运用“走为上”之计克敌致胜的典型战例。毛泽东同志就此总结说:“‘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就是我们的运动战的通俗的解释。天下也没有只承认打不承认走的军事家,不过不如我们走得这么厉害罢了。”当然,人民军队的一切“走”,都是为了更好地“打”。面对强敌,只有“走”,才能诱敌深入,显露破绽;只有“走”,才能保存实力,集中兵力,分割歼敌。“走”的结果,是越打越强,终于打出一个人民新中国。

走为上计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

“走为上”不仅是对付强敌的上策,也是处置世事的高招。它在待人处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应用甚广,其适用的范围不仅限于对付强手、难题,还可视情况,用于处置一般问题乃至应酬舒心快意之事;其目的也不再仅仅着眼于“打”,而主要着眼于处理好人际关系,以利于工作和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以“走”作为缓和乃至消除矛盾冲突的手段,却百变不离其宗,因此,它的功效依然妙不可测,它的应用依然为人称道。

俗话说得好:“一碗不响,两碗叮当。”且不管生产矛盾的是非曲直如何,矛盾的双方都必然以对立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依据。没有对立一方的存在,另一方也不可能与之发生矛盾,矛盾就会自行消亡。同样的道理,在连“清官”也难断的家务纠葛中,争吵打闹得不可开交的夫妻双方,只要有一方“出走”,原来热热闹闹的锅碗瓢盆“交响乐”就会很快平息下来。豁达的丈夫或者聪明的妻子如果在对方发脾气之际,“走为上”,让对方冷静下来之后,自己再作解释乃至检讨,无疑比针锋相对大闹一场要好得多。

由此引申出来的便是在与别人无谓争吵时的“走为上”,在遭受辱骂、打击而无力辩驳时的“走为上”,在不愿同流合污、踏上贼船时的“走为上”,在无法忍受冗长会议时的“走为上”,在厌恶阿谀奉迎、歌功颂德时的“走为上”,在谢拒请客送礼、设宴接风时的“走为上”……所有这样的“走”,都可以使自己在纷纷扰扰中保持冷静的头脑,思考稳妥的对策,继续完成自己的工作和抱负。

“走”是为了缓和矛盾,也是为了获得更大成功

“走”,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走”,是积极的“走”;“绕着问题走”,则是消极的“走”,它有如战争时期的“游而不击”,图的只是保官保命。

“走”,有短暂的,也有长久的。短暂的“走”,是为了缓和矛盾冲突,以便解决引起冲突的症结,使矛盾双方在统一体内增加同一性,减少对抗性。亲友拌嘴后出走,重又言归于好,这样的“走”就是短暂的。长久的“走”,是在无法解决或者不想解决矛盾冲突的情况下,以矛盾一方一去不复返的“走”,促使这对矛盾冲突自行消亡。夫妻离婚与员工“跳槽”都属于长久的“走”。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俗语道出了“走”,尤其是长久地“走”的规律。然而,所谓“高处”,却有不同的理解。安于享乐者一心想往物质条件好的地方钻,志在创业者却坚定地朝着能够真正发挥自己才干的地方走。人各有志,不必强求。好在,走错了还可以回头。不过,“走”的作用、期限与方向选择既然各有不同,你在决定“走”之前,还须考虑好“走”的方式。至于怎么“走”,才“走”得脱,达到缓和乃至消弭矛盾冲突的目的,你完全可以从“三十六计”的其他所有计策中吸取灵感。如果以一计一种“走”法推算,会有三十五种方法供你选择;如果交叉重叠用计,则可以演算至无穷尽,你不必担心“走”不脱。

您对走为上计谋又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谈“走为上”:如何巧妙运用三十六计中的积极成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