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之从李长歌到达㮶(朔)州写起
剧中提到的㮶州(朔州)处于代北地区,从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地地处边境,时常要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劫掠,在此奉上两篇文章(接下来也许会多次引用到下面两篇文章的内容),以飨读者(使用道客阅读可观阅)。
PS:杜文玉先生就是“评价《长歌行》”那篇文章的作者,不知道他有没有参与剧中的创作。
[1]杜文玉. 北朝至隋唐时期朔州军事与经济地位研究[J]. 乾陵文化研究, 2012, 000(001):P.244-254.
[2]孙瑜. 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2011.
目前的剧情迎来了一个高潮,那就是“渭水之盟”。
第20集,李长歌从云州返回鹰师,发现了鹰师一半的人马和阿诗勒隼不见了, 穆金骗她说是去了牙帐议事,实际上从桌上的地图,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是要跨过长城,南征长安了。
阿诗勒部军队一路南下,连克泾州、武功,进逼长安:
(梁)师都浸衰弱,乃朝于突厥,为之画策,劝令入寇。于是颉利、突利二可汗合兵十余万寇泾州,进至武功,京师戒严。

接着,长安城内,李世民派遣尉迟恭(敬德)前往泾阳地区牵制阿诗勒部的大军。从历史记载上来看,打得非常不错(不愧是成为门神的男人):
会突厥来入寇,授(尉迟恭)泾州道行军总管以击之。贼至泾阳,敬德轻骑与之挑战,杀其名将,贼遂败。
辛巳,泾州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与突厥战于泾阳,大破之。获其俟斤阿史德乌没啜,斩首千余级。

长歌到唐军大营见到了成为皇帝的二叔李世民。李世民到了渭水桥边,实际上高士廉、房玄龄也跟着去了,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房玄龄和杜如晦一直在劝李世民不上前线,按史书记载他不是应该跟着李世民去渭水边吗?(不过第二天的剧情中他倒是去了)
接下来,就出现了名场面“渭水之盟”(具体情节应该在下一集)
上自出玄武门,与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径诣渭水上,与颉利隔水而语,责以负约。

与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径诣渭水上(房玄龄:带上我啊。李世民:等明天第21集就有了)
渭水之盟
其实接下来的剧情就有点慢了:本周截止的6集(到18集),最后是写到李世民登位,李长歌被逮到了阿诗勒部。
做个剧情时间轴,希望各位能帮我完善:
4/8:更新第9集魏征(徵)部分
【目前时间段:六月庚申(初四)——八月甲子(初九)】:
第2集: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庚申(初四):玄武门之变;
第3集:六月癸亥(初七):李世民成为新太子;
第4集:李长歌逃出长安;第5集:李长歌到达幽州;
第9集:六月辛巳(二十五日) :王君廓杀死庐江王李瑗,被押解回长安(后逃亡阿诗勒部),
七月丁酉 (十一日), 魏徵受命安抚山东(崤山以东)地区 ;
第10集:李长歌化名李十四,从幽州到达㮶州,之后,成为刺史公孙恒的主簿;
第12集:李十四被公孙恒任命为轻车都尉;
第13集:李乐嫣被人贩子从幽州的古盂驿站被拐卖到了边境代州( 今忻州市代县 ),城池被阿诗勒部攻破,她逃出生天,前往云州(今大同地区);
第14集:阿窦被阿诗勒部熊师军官斩杀;
第15集:公孙恒及其妻自杀,李十四献㮶州城投降;李十四被逮到了北方阿诗勒部鹰师驻地;
第16集:皓都和魏叔玉前往云州,派衙役寻找李乐嫣,李乐嫣不敢相认,在躲避抓捕时,被织布店(前店后厂那种)店主柴娘子收留;
第17集:武德九年八月甲子(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延(颉)利可汗与隼、社尔子侄二人会谈,期间,杀死王君廓;罗义(艺)在泾州领着天偈(节)军密谋造反。
第18集:李乐嫣成为织布店绣娘;李十四认识并收留了回纥女奴弥弥古丽,阿诗勒隼告知李十四已知其具体身份,李十四恢复本名:李长歌。
看来这部剧还是照顾了一些历史+演义的情节,罗艺改名叫罗义,天节军改名叫天偈军,以及罗艺和李建成关系不错。
罗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洺州,因请入朝高祖,遏之甚厚 ……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延利可汗(原型应该是颉利可汗)来与秦准(阿诗勒隼)、阿诗勒社尔会谈。在会谈途中,王君廓被阿诗勒社尔斩杀,这个记载:
(王君廓)会被召,至渭南,杀驿史,亡奔突厥,野人斩之。
永安公主李乐嫣到达云州(大同地区),虽然和剧中提到的㮶州、代州一样都是边境,但目前为止好像这附近没有阿诗勒军队行动的迹象。
如此说来,剧中的李乐嫣副本将要在云州地区展开。
李都尉这等于是当了“汉奸”+“叛徒”了,㮶州普遍老百姓认为的意思就是:李都尉和阿诗勒部的秦准他们勾结,逼死了公孙恒和他的夫人,开城投降。不过这㮶州的守军官兵们呢?不会是也跑散了把。
云州?看来李乐嫣这位永安公主是从代州往云州(大致在今天的山西大同市)逃难,这位总管(刺史)不认识她,把她赶跑了。


给一个总评吧:明天李长歌献城之后,㮶州战场估计就要告一段落了,接下来估计是“渭水之盟”了。期待再次演绎这场长安附近的“唐突之会”。
1、不得不说,今天的攻城战(不用动画)确实看的我觉得剧组还拍得不错(相信很多网友和我也有这种感受)。
2、另外,李都尉这是学汉高祖刘邦啊,不过主要是证明自己能站起来就行了,就不用像刘邦一样特意地再大说特说了。
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3、朔州的屯田居然有提到,看来还可以说一说。剧中的公孙恒刺史,在历史上的一部分原型叫张俭(不是谭嗣同写的那位)。
这是阿诗勒部进行的标准的破坏手段,为的就是对㮶州的农业生产建设进行破坏。
(张)俭又广营屯田,有致谷十万斛,边粮益饶。及遭霜旱,劝百姓相赡遂免饥馁,州境独安
4、代州城?这应该是代州周边的小县城吧(虽然现在的代县也是县城)。代州在武德四年和七年被进攻过两次,这次应该是以第一次为背景吧。
武德四年……突厥与刘黑阔共围代州总管李大恩于新城,大恩粮未尽,夜遁,被杀。
武德七年……突厥寇代州之武周城,州兵击破之


我通过一些剧照中的地图,可以看出剧中的地理位置和实际地理位置的差距,想来差距并不大。
武德元年初置为代州总管,督代、忻、蔚三州。五年废,六年复置,督代、忻、蔚、朔四州。[2]剧中的行军总管司马图,所管辖的北境四州(有点跳戏《冰与火之歌》)应该就是上面这四个。
㮶州(朔州)、代州、云州形成三角之势。


挑一些刺,剧组不使用朔州而加了个木字旁的目的可能也是为了防止地理资料出现误差而出现尴尬。
比如这个:
应该是永定河,不是无定河,无定河在陕西,也就是黄河西岸地区。
第12集:李主簿(李长歌)率军退敌,水淹阿诗勒部军队。位于山西省北部的朔州有桑干河和沧头河等重要河流,个人认为这条河道最主要的可能是桑干河(永定河),不可能是在陕西的无定河。


应该是桑干河(永定河),不可能是在陕西的无定河。
最新剧情:
李长歌升官了,成为了从四品的轻车都尉。不过总感觉提拔得太快了。
七转为轻车都尉,比从四品
升官了
进攻前的阵势还是比较庞大的,不知道是不是经费原因(还是买了漫画不用怪可惜的),没有安排具体的交战画面。

鸟瞰(俯视图)
不知道李长歌是不是想起了她二叔的那只“玄甲军”:
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资治通鉴》
主簿李十四和刺史探讨问题,虽然是纸上谈兵,不过估计是习惯性的把史书他上二叔的兵法心得做了一些“改编”就说出来了:
每取吾弱对其强,以吾强对其弱(长歌这里改成了大军对大军)。敌犯吾弱,追奔不逾百数十步,吾击其弱,必突过其阵。自背而反击之,无不大溃,多用此制胜,思得其理深也……《 唐会要卷三十五 》



李长歌一路从长安跑到幽州又跑到㮶州,终于找到饭碗了,当上了一个主簿。
唐制,州不置主簿,并其职于录事参军。 唐朝的州府已经没有主簿了,县里还有,州里有录事参军,不知道李长歌当的是哪一个:
从七品上 :上州录事参军
从八品上 :府辖各县主簿
工资分为三部分 :禄米、土地、俸料(唐高宗李治时代才有,就不列了)三大项:
禄米:从七品七十石(8400斤)……从八品五十石(6000斤)……外官则否。(李长歌、公孙恒这种外官是没有的)
土地:七品三顷五十亩(49英亩),八品二顷五十亩(42英亩)……皆给百里内之地。
https://www.sohu.com/a/122531810_503030
吐槽一下,之前的郡主是从一品,现在真说的上是一落千丈啊。
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视从一品
程知节(程咬金)和李世绩?玄武门之变后,短期内好像没有他们出征突厥的记录。李世绩是去年(625年)打过一仗,程知节是去处理西南地区的战事了。
贞观初,授使持节都督泸、戎、荣三州诸军事、泸州刺史。寻为铁山獠叛,诏公为行军总管而讨平之。
《旧唐书·卷六十七·列传第十七》:八年,突厥寇并州,命勣为行军总管,击之于太谷,走之。

阿诗勒部正准备进攻㮶州,鹰师秦准和熊师土喀舍是本次战役的两位指挥官,他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主线NPC:㮶州刺史公孙恒,上线了。从跳戏和演员梗的角度,他是李昞(长歌的曾祖父)还是史思明(也演过安禄山,不过太瘦了,个人认为不像)?
下面提到的地理名称,看来确实是山西地区。并州(太原)、代州( 忻州市代县)……
㮶州(漫画原著中是“朔州”),这个地方地图上找不到,唐朝原有的朔州是如今的山西省朔州市。不过右玉县是朔州的下辖县级单位。店小二所说的(右玉烧鸡),也算是一个提示吧。
话说回来,前面幽州的故事只能算支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