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攻击美国本土,西方推测:中国将获得洲际反舰导弹?
近日,五角大楼最新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关于核力量的部分重点提到了中国可能在发展带有常规弹头的洲际导弹。在过去,我们提出过一种观点:“虽然很不划算,但是中国需要拥有使用常规武器对美国本土的对等打击能力”。当然,这种说法目前仅仅存在于美国对中国洲际武器技术发展的猜测。
这两天,西方军事媒体关于中国发展常规洲际导弹的推测,又提出第二种可能:中国将会发展一种能从中国本土或从太空直接打击更大范围西方军舰的武器系统。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中国将获得在全球范围内的反舰弹道导弹或天基反舰导弹。
西方的推测应该包括两种可能:一:中国发展东风-26、东风-27反舰弹道导弹,从陆地发射的导弹可以打击西太平洋更大范围,也就是覆盖第三岛链。如果将东风-31也变成一种反舰弹道导弹,中国火箭军有能力在更大范围内与敌方军舰交战,也就是以陆制海能力的终及板。
二、中国可能会发展一种轨道轰炸系统,从太空上发射反舰导弹,以便能在世界范围内攻击任何军舰目标。
从战略上讲,在中国获得与美国航母战斗群在远洋对决的作战力量之前,建立这样的远洋反舰作战体系,可以阻止美国军舰在国际水域对中国商船的威胁。美国政客已经不止一次提出,未来武力干涉台海的最好手段就是阻断中国海上能源通道。
美国《军事观察家》杂志认为,中国已经试验过洲际射程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未来完全有实力发展出一种让美国军舰难以低抗的全球天基洲际反舰武器。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媒体这种设想能现实吗?这涉及一个技术问题:洲际常规导弹或天基轰炸系统如何现实打击移动目标的能力,这个技术门槛又是非常高的。
基于中国没有全球性的军事基地,对全范围内的海上目标的打击,几乎就要依赖天基卫得侦察网络。
这也意味着,中国卫星要具备对舰船的实时跟踪和数据传输能力,包括红外、雷达和光学卫星网的建设,而且要与洲际反舰导弹进行实时的目标数据传输,这个技术难度是非常高的。
一般而言,洲际导弹飞行速度超过20马赫,要打击上万公里外的目标飞过去也需要20分钟到半个小时,这个过程中对方军舰一直在动,涉及变轨数据就得一直在更新,要不断对导弹进行弯轨,需要对打击目标的连续跟踪能力,也要与洲际导弹进行数据传输。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中国应该只具备在中国家门口对海上目标的实时监控能力,但是要在所有关键航路上都拥有这样的能力,非常难。
第二个是洲际导弹打击移动目标还涉及导弹的减速和末制导问题。一般来说,高超音速导弹如果飞行速度不是特别高,就有可能采取雷达或红外制导,但是用于打击洲际海上目标花的时间太长。
而弹道导弹的飞行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是导弹速度过快又会出现严重的黑障,末端制导估计也要减速后使用雷达制导,再加上没有无侦-8这样的平台进行末端侦察配合,锁定移动目标的可靠性也存在疑问。
总体而言,中国虽然从现有的技术储备角度来看,似乎已经具备列装洲际反舰导弹技术潜力,但是真的实现起来还有一定距离。当然,只要中国认为真的需要这样的能力,那么总有一天会现实的。
到时候 ,中国军队的以陆制海战略就是无敌的,足以保护中国海上能源通道的安全,或者说让谁也不敢威胁中国商船,否则我们就让他们的商船也不安全。 这样的对等恐怖平衡,必然可以让美国的反华政客们头脑清醒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