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术:共济会与俄罗斯哲学(1996年)

2019-12-22 18:48 作者:太宇可斯  | 我要投稿


共济会是十八世纪欧洲和美洲影响十分广泛的精神运动。共济会传入俄国后对俄国的思想界影响很大, 十八、十九世纪俄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与共济会有关。

共济会作为一个思想意识流派, 产生于十八世纪初的英国, 但很快在整个西欧广泛传播开来, 继而在美国及东欧各国开始流行。就其实质来说, 共济会是一个哲学的和宗教的思想意识流派。它的宗教性是它在世界上广泛而迅速传播的原因之一, 而它的哲学性吸引了各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部分。共济会与众不同的一大特色是, 它有严密的组织性。在这个具有保密性的组织中又有严格的等级和层次, 所以, 从组织上说共济会有帮会性质。还有一个与帮会类似的特点是, 共济会有自己特定的入会仪式。由于共济会在组织形式上、活动方式上和仪式上都类似于中世纪欧洲教堂的建设者们所组成的兄弟会, 所以它的成员又被称为“ 自由的砌石工” , 共济会一词最原始的法文就是这个意思。

共济会在俄国的出现可追溯到十八世纪30 一40 年代, 但它在俄国的鼎盛时期则是十八世纪7 0一8 0 年代。十八世纪初, 彼得大帝( 1 68 9一1 7 2 5 年在位) 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莫斯科时代的落后面貌, 以罗蒙诺索夫为标志的俄国科学在十八世纪中叶正式产生了, 俄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迅速欧洲化了。在十八世纪50 一70 年代俄国共济会深受欧洲及本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吸收了这个时代的先进思想。但在70 年代后, 神秘主义倾向在共济会中得到了加强, 这种神秘主义与东正教结合, 从而使俄国共济会具有了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的特色。关于共济会思想的复杂性, 普希金曾说过: “ 神秘主义的虎诚和哲学上的自由思想的奇怪结合, 无私地热爱启蒙运动以及实践上的慈善行为使共济会成员与他们所属的那个时代的人区别开来”。显然, 共济会能在俄国传播应归功于彼得大帝的改革所创造的有利环境。甚至共济会成员中曾有这样一种说法, 第一个俄国的共济会分会是由彼得大帝创立的。在叶戈捷林娜二世统治初期,共济会甚至受到一定的庇护, 这主要是由于叶戈捷林娜的开明君主专制提供的宽松的政治空气。但后来,1 7 9 2 年, 她下令关闭共济会各分会, 共济会的领导成员( 如诺维科夫) 遭到迫害。叶戈捷林娜二世之后, 即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 俄国共济会曾有所恢复, 但1 8 2 2 年被再一次地关闭。而1 8 2 5 年十二月党人起义之后, 共济会更是政府镇压迫害的主要对象了。共济会在俄国传播的一个最突出的特色是它与东正教的结合。

到十八世纪70 一80 年代在俄国已有各种共济会组织一百余个, 会员达二万五千人左右。其次表现在俄国共济会的思想意识体系的迅速形成。

  1. 诺维科夫( 1 7 44 一1 8 1 8 ) , 是十八世纪俄国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他出生于贵族家庭, 1 7 5 5 一1 7 6。年他在莫斯科大学附属中学上学。1 7 6 7 一1 7 6 8 年曾参加国家法典的起草工作。他的活动和思想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以1 7 7 5 参加共济会为界。

  2. 洛布欣( 1 7 56 一1 8 1 6 ) , 是俄国共济会最著名的代表之一, 出身于皇宫贵族家庭, 曾在政府部门任过职。十八世纪80 年代参加共济会。由于与诺维科夫有联系, 曾被政府审查过。1 7 9 6年再一次在政府部门任职, 1 8 12 年的战争结束后辞职。

  3. 施瓦尔兹( 1 7 51 一1 7 8 4 ), 生于罗马尼亚, 德国血统。1 7 7 6 年来到俄国后立即加入俄国共济会, 并积极参与共济会的活动。1 7 7 9 年他在莫斯科大学任德语教授。1 7 8 0 年任额内哲学教授, 并积极从事启蒙教育。1 7 8 2 年被排挤出大学讲坛, 但他在自己家中继续讲学。1 7 8 4 年碎然去世。

哲学问题一直是共济会成员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对共济会涉及的主要哲学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主要从三个方面: 本体论、人本学和宗教哲学。

1.共济会的本体论。共济会对本体论的探讨主要体现在对两个世界的存在的探讨上。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决定了共济会哲学的基本特色— 宗教神秘主义。共济会产生的根源之一是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认为现实社会制度不完善, 不公正。由此共济会会员们否认现实世界的实在性, 追求彼岸世界, 即承认彼岸世界的存在。,上述几位共济会代表都有否定现实的感觉经验世界的倾向, 都号召人们不要做现实世界的奴隶, 努力完善自己的精神, 以便进入彼岸世界。在他们看来, 尽管两个世界都存在, 但此岸世界是不完善的, 暂时的, 而且充满了罪恶, 彼岸世界才是完美的, 永恒的。但彼岸世界在共济会中不是指死后的世界, 而是指人的精神世界, 从此岸世界到彼岸世界只有通过精神修炼。这一点就是共济会的宗教性的具体表现, 它构成了共济会哲学思想的基础, 为多数成员所接受。

2.共济会的人本学。共济会成员对现实世界漠不关心, 所以一般都不研究自然科学, 甚至否认自然科学的作用。他们认为人及人类的目的就是达到精神上的自我完善。于是人的精神成了他们研究的主要目标。在他们看来, 现实的感性世界是人的精神的临时居所, 其中, 人的生命只不过是向永恒的彼岸世界的过渡形态。并且, 由于人类的原罪, 此岸世界充满了痛苦和折磨。共济会的作用正是将自己的会员从这个罪恶的世界拯救出来, 途径就是对人的心灵进行修炼。他们认为, 人在精神上的完善是可能的, 因为人的本质不仅有罪恶的一面, 而且还有神圣的一面。只有对人的心灵进行“ 雕刻” , 神圣的一面才能冲破罪恶而显现出来, 这便是“ 自由砌石工” 们的主要任务。于是, 物质生活、世俗欲望等在他们看来便是罪恶的藏身之所, 应该彻底抛弃。至于具体如何“ 雕刻” 心灵, 共济会会员们只好求助于神秘主义, 神秘主义的精神修炼成了他们主要的生活方式。

3.共济会的宗教哲学。共济会成员绝大多数都是笃信宗教的, 他们的精神活动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共济会哲学的宗教性, 从上述本体论和人本学的叙述中便可看出, 即共济会的哲学探讨是在宗教范围内进行的。共济会宗教哲学的核心是内心教堂的建立。


学术:共济会与俄罗斯哲学(1996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