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辟

—记在失格之后—
深冬的积雪渐渐消融,时光飞逝,新春的爆竹声鸣,阳光再次洒向这片土地。关于过去那桩泥偶失格的闹剧(详见拙作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6674486)已经过了整整一年。但时至今日,岳文还是时常将自己锁在屋里,闷闷不乐。
作为寺院中的一名僧侣,他没有法号,也并不见得有多么虔诚。只是家境殷实时,碰巧在那尊萨埵身上花了些银子,做了些细致的雕琢装点,又费了点工夫编了几段箴言偈语。趁着香火鼎盛,从那一波波穿行如梭的信众身上得了不少好处。
在骚乱发生的时候,得了便宜的岳文当然还想守住那尊菩萨,为此让信徒们很是活动了一番。眼看事情马上就要搅成一笔说不清的糊涂账,偏偏这时候官府发了公文,激浊扬清,顿时让场面变了一个模样。最终那“施恩行善,泯仇消战”的泥偶被搬下佛龛,抛在了寺院一隅,道场法事再与之无缘。
这番激变虽然没有直接追究到岳文身上,可他财路既断,到底也是损失惨重。正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尽管现在他尚有几座大士罗汉受人祭拜,也能攒下些许金银。但比之先前那些疯狂教众们捐下的海量功德相比,委实有些不够看了。岳文愤懑之余,哪里还有什么自省的念头?反而是将一股子怨气记到了朝廷的头上。
于是,在他反复琢磨招徕信众门路的时候,心中一个念头竟蠢蠢欲动了起来。
他又去寺院里找出了那个泥偶,相较于新立一座造像,翻新无疑要省事得多。此刻那菩萨的金身早已无光辉,放在那些各式各样的偶像里,亦不过是平平一员。但当初它曾煊赫一时,即便被冷落了一年,那宗派的旗号也依然响亮。仅是在外的名头与忠实的信众,就远非其它那些不见经传的小小神祇能比。
擦净了“消战”菩萨面上的尘泥,那光鲜的样貌又焕然生姿。岳文花了些银两稍作打点,悄无声息地将它挪回了正殿。很快,人们在几场法事中见到了它。在盛大的仪式里,这尊萨埵的表现堪称完美。只见它一动不动端坐着,就凭一副似笑非笑的姣美法相,便成功吸引了来往香客们的注意。
当然,这并非都是偶像本身的功劳。在过去的教门内部,关于菩萨进殿的消息早已传开,信徒们虽有不少改投他处,可到底余势尚存。冷清了几个月的处所忽然热闹了起来,又自发去街头巷尾传起教来。
于是,路人们又重新见到了菩萨,又重新想起了岳文起初在它身上留下的偈子。那些看似艰深的内容,的确有些禅韵,但细细琢磨起来多少有些空洞无味。有些人还记得过去于它有关的种种乱象。可此刻离人散佚,袄地已成丘墟,余下的发声者里倒有七八成是神像的疯狂拥趸。当他们将脏水尽数泼向自己眼中的敌人,过去的那桩故事也瞬间变了滋味。
看着教徒与民众的争端,岳文喜上眉梢。事情的发展,或许和他想得一样。这位擅于谋算的比丘轻轻拂动衣袖,再次捏出了偶像的神性,至于质疑与矛盾,则用过去敛得的钱财挡了回去。岳文很清楚,这一尊土偶本身什么也做不了,而它所宣扬的菩提法理,也并非什么异端邪说。如此一来,朝廷非但不好出面制止,还得为了安抚人心对其加以表彰。对于这一切,他只要默默躲在后面,坐收渔翁之利就好。不过从始至终,岳文似乎忘了一点。一年前的那场风波,原本也只是香客间的纷争,但那一点小小的议论,被疯狂的信众不断放大,终于变成了谩骂与械斗。
此时此刻,那个教宗里的遗老遗少们又开始在圈子里窃窃私语了起来。复辟,这两个大字几乎已经刻在了他们的脑门上。他们极力赞美着菩萨的慈悲,要将自己侍奉的这尊神明捧回神龛,抬进庙堂。倘若有人胆敢反对,则定要将之诛灭殆尽,相信凭借菩萨护佑,自己必然无往不利。
但这里早已不是那个政教合一、世袭罔替的封建国度了。这里的人们也并非都是失去民智的无知教徒。这支百年后的辫子军,他们的未来必然是又一出闹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