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市值管理“黑吃黑"?华哥必读指南:小散如何躲避市值管理的陷阱!

2021-05-21 15:21 作者:123博弈在线  | 我要投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叶飞事件一爆出,ST板块大跌。

所谓上市公司被ST指的是上市公司经营连续两年亏损,被进行退市风险警示的股票。

投资这样的股票显然风险比较高,那就意味着很多人不愿意买或者持有这样的股票,这类股票一般市值都比较低。

借着这个话题,今天我想聊聊投资市场中一直存在巨大争议,但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投资选股的时候,是否要考虑上市公司的市值规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答案应该是千人千面的,对于一直偏好平安、茅台、格力、腾讯等几千亿,甚至上万亿市值的大蓝筹大市值公司的稳健投资者来说,那他们肯定不认为投资标的选择和市值大小有什么太直接的联系。

对于买了港美市场大市值的核心资产和核心赛道公司的投资者,在经历了2019-2020年机构疯狂的抱团上涨之后,他们会认为,市值越大越好,市值越大股价涨的越好。

还有一部分投资者认为,选择投资机会时,市值越小越好,市值越小,公司的成长弹性越大,估值和股价的弹性也就越大。

我只从我个人的投资风格,对证券市场的认识,和自己的成长历程来说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 说说我的投资风格

先说我自己的投资风格,我是基于对大环境的认识和分析,找到自己逻辑框架下认为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找到里面从事相关领域并且估值还不那么贵的公司,分散一下,投进去。很多人说小市值的公司翻倍很容易什么的,我从来没这么想过,即便在2016年之前,我也认为不管公司大小,市值翻倍的难度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本质差别。

为什么那个时候我不看上市公司的市值大小呢?

因为那个时候,证券市场的上市制度基本上是审批制。当然也有传闻在资本市场要开始执行注册制,但我根本不觉得这个制度能顺利的推行下去。 第一,喊了很多年,一直都没推行下去,只是说说,不会真正的付诸行动,当然主观上我可能也已经习惯了证券市场的审批制。另外,每次推行或者开始试着推行注册制的时候,阻力非常的大,老股民肯定不愿意来注册制。

因为从审批制到注册制,意味着满足条件就可以上市,那意味着上市公司的数量会大幅增加,在没有增量资金进入市场的情况下,可能会大幅度的拉低整个市场的估值水平,拉低股价,老股民肯定不乐意。从市场的角度,经济下行压力本来就很大,经济发展动力也不足,这个时候让股市下跌,感觉有点说不过去。

所以那个时候我觉得,注册制不会那么容易到来。

如果注册制不来的话,那么意味着上市公司的数量就不会增加的那么快,在一个不会变大的池塘里面,只要往里面注水,最终水位一定会普遍涨上来的,虽然有先有后。所以,那个时候来市场来了行情,是大票涨完小票涨,小票涨完大票涨。当然,市场下跌的时候也一样。所以在2016年之前,股票市值的大小,我真的不是那么介意。反正行情来了,轮动来轮动去,自己手里的股票总会涨,关注市值干啥呢?

但在2016年之后,我却不得不开始关注上市公司的市值,并且我倾向于关注行业龙头,关注大盘股。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为什么在2016年后开始逐渐变化?

其实答案也简单,因为我继续那么做的话,会影响我的投资收益,我必须要做出改变。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投资思路和投资策略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就好像冬天穿羽绒服,夏天就不能穿,为啥,因为太热。

咱们先看几张走势图。

图1是上证指数2016年到现在(2021年5月19日)的走势图,上证指数这几年大概从2500涨到了3500(40%)。涨了很多吗?没有。

(图1)上证指数

图2是上证50自2016年到现在的走势图。

上证50这几年大概从1891,最高到4110(117%)到现在的3500(85%),上证50的涨幅比上证指数的涨幅要大的多。

(图2)上证50

图3是沪深300自2016到现在的走势图,沪深300这几年大概从2800涨到5900(110%)再跌倒现在的5100(82%)。

(图3)沪深300

图4是中证500自2016年到现在的走势图,可以看到中证500这几年基本上这些年没咋涨,如果细算的话可能还微微下跌了一点(7%)。

(图4)中证500

这几个图说明了啥?

上证50指的是上证最具代表性的50只大蓝筹,大市值股票,这些股票涨了不少;

沪深300指的是沪深两个市场规模比较大流动性比较好的300只股票,也涨了不少;

中证500的走势代表的是那些市值比较小的公司股价的走势。没怎么涨反而跌了!

从这三张图是不是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

近5年拉动整个市场上涨(上证涨了30%)的主要动力是大盘股(上证50和沪深300涨幅很大)拉动的,小盘股不仅对整个市场上涨的作用是负的?从结果上来看,这5年,大盘股涨,小盘股跌。

◆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我认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证券市场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审批制向注册制的转变。

首先,在注册制之前,上市公司的总家数几乎是恒定的,大家普遍对市场的认知是,市场一共有大概3000多家上市公司。2016年开始推行注册制,虽然推进的很缓慢,但是注册制也的确开始陆陆续续的向前推进了,公司上市的速度较之前的确有了很大的提升。原来这个市场始终只有3000家左右公司的时候,只要有钱进入市场,势必会导致大盘股涨完小盘股涨,最后实现普涨。但是,现在上市公司大大增加,如果让市场实现普涨,那需要的钱可是要比之前大大的增加。

知道了这点之后,你是投资机构的基金经理,你会怎么做?是不是会更倾向于挑选一些更具备竞争力和成长性的股票。(竞争性是从安全的角度去考量,成长性是从收益的角度去考量)。这样的股票大多是大盘股!

其次,新上市的公司,公司市值基本上都是比较小的(大的也有,比如中芯国际)。市值小的内涵是公司的规模比较小,意味着公司业务的市场占有率比较低,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不是特别的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相对于那些成熟的企业来说是比较差的。对于机构投资者或者公募基金来说,判断这样企业的投资价值的难度要比判断同行业内行业龙头股票(大盘股)的难度要大的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好像市场应该不存在所谓“抱团股”这个概念,抱团现象只是结果,原因是随着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私募机构和公募基金的投资思路做了一些适当的调整。调整后的结构使得他们的钱更愿意向这些行业龙头方向集中。

再者,就是非常小的一些原因了。虽然现在坐庄已经不是什么市场主流行为,无股不庄的年代也早已成为过去,但是这个古老的生意还是没有完全消亡的。坐庄的票,一般都是中小市值的股票,成本低,可控性强,最后割的是散户的韭菜。散户投这样的票,不踩坑则已,踩到了不说万劫不复也差不多。

就像这次这位号称私募冠军的法院被执行人叶飞爆料的中原家居一样;一年砍四刀,爆率百分百,散户爽到了根!!杀猪盘中的杀猪盘!~~

这里还要解答另外一个疑惑!有人说自己又不是机构,只是一个普通的散户,虑机构投资风格的转变有啥用?哎,即便你是散户,你也是想来这个市场赚钱的,赚钱,你思维得逆向吧?你得尽可能想到大部分前面,提前布局,你得把这个事情想清楚吧,不然你咋赚钱呢?

◆ 未来市场该怎么投资?

前面也提到了,注册制已经来了,前面说的那些所有的事情都会持续的发生下去,市场风格已经发生了转变,并且将持续下去。前面说的那些私募机构和公募机构考虑的因素也会一直存在。所以,我觉得未来,市场关注大盘股的重要性会进一步提升,原来不关注市值的那些投资者,现在在选择股票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市值这个因素。

大市值的公司就一定涨吗?也不能这么说,但你还是要在这些大市值的公司里面去挑选一下的。有些行业发展前景比较好,有些行业未来可能会比较暗淡,挑出来就得呗。那一定赚钱吗?我的判断是这样的,只要你能找到这些公司,持有非常长的时间,耐得住寂寞,管得住手,不发生彗星撞地球,你大概率会赚。

以上所有的内容,都仅代表我自己的个人观点。喜欢的攒,不喜欢的也可以喷。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留言、转发,我们明天继续!

—END—

PS:华哥,北京理工大学数理硕士,券商和股权投资背景,对证券市场有自己独到的认知和理解,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深耕二级市场。期望大家每年都能有12%以上的收益。


市值管理“黑吃黑"?华哥必读指南:小散如何躲避市值管理的陷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