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始于极限:女权主义者往复书简(第1期)

2023-08-23 12:16 作者:Lalisa一BLACKPINK  | 我要投稿

始于极限:女权主义者往复书简(第1期) 原创 春泽与叶 Artemis与Artemisia之剑 2023-05-20 10:46 发表于中国台湾 (本期内容近9000字,预计阅读时间23min) 图片 “极限,是意味着前方无路的分界线、不容许更进一步的底线,忍耐的极限、体力的极限、认识极限、打破极限…… 如此联想下来,我意识这些年生活的世界都位于边界之内,正如标题呈现的那样,而我今后应该拥抱的世界就在极限之外。既然要思考今后的世界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那么‘边界’似乎是个不错的视角。” ——《始于极限》上野千鹤子&铃木良美 《始于极限》一书的副标题是“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在这本书中,上野千鹤子老师和铃木良美给彼此写信交流关于女性议题的探讨。 我们开设本栏目也是为了能和姊妹们交流探讨一些女性相关的话题。因为女性这个身份,我们之间会有很多相似性。由于深知自己浅薄的人生经验不足以用于阐释所有女性的人生经验,但又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多一些对女性群体的了解,所以开设本栏目。增多与女性们的对话,拓宽边界,为了更好地看女性、看世界。 在此,特别鸣谢我们的姊妹superbia这封认真的长信带给我们开设本栏目的灵感。如果妳也想写信投稿,可以在后台发送【写信】获取相关信息。妳可以写下对女权的思考、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思考等想和我们探讨的话题,我们非常期待能够听到姊妹们的故事。 第一期的信来自superbia姊妹,她在信中分享了对于服美役以及女性话语权的逐渐流失的想法。 图片 亲爱的三阳: 你好~ 我来给你写长信了,原本上周就看到你的视频,脑子里想说的话也挺多,但上周有点忙(礼拜天有个比较重要的结课考试在复习)所以今天才来得及谈一点感想orz。 图片 (还没看的姊妹可以搜索去看吖:) 上下两篇听下来很感慨,特别能感受你的真诚。从自我经历出发去剖析自己、包括坦诚自己曾经走过的一些弯路,我觉得是一种特别勇敢的行径。我本人虽然也自诩是女权主义者,但一方面因为年纪小(大二),另一方面是从女权意识隐约觉醒到现在,一直都处在周围“自由男权”的环境里,所以很少能真正找到一个“不那么温和”的女权主义者谈谈自己的觉醒之路。 ①关于服美役 美役这个话题真的触动我很深。 个人觉得美役这种规训很大一部分是性缘关系导致的。比如在我身边,“已经处于女男性缘关系”的女生服美役程度要大于“预设自己将来会处于女男关系”的女生。但就算如我这种已经意识到性缘关系的危害、“不处于且永远不会处于性缘关系”中的女生,有时候(尤其是夏天)在外面看到很多“精心打扮”的女孩子,心里还是会浮现出“微妙的羡慕”“觉得她穿得很好看”这种想法。即便我自己真正没买过几条裙子(甚至因为裙子没口袋,穿的机会也很少),我还是会在看到她们的时候有一种“别扭感”。 举个例子吧,某次参加大创项目答辩。我出门前想了一下要不要借室友的化妆品画个淡妆,但后来觉得没必要,就没化。结果到了之后发现女生里,除我之外,都画了妆,我就有点尴尬,后悔是不是应该画一下再出门……虽然没影响我答辩,但我在那种环境下就会不自觉地套入到这种规训里,会很不自在,但回寝室离开那个环境又没有这种情绪了。 和朋友的交往也会有时候是这种感觉……我身边朋友大多穿衣风格都比较休闲舒适,但还是到夏天就尤其会注重打扮。平时上课还好,大家也都穿的比较随意,偶尔节假日比如清明节一块出去玩她们中起码有一半的人会精致地打扮一下。但我因为没啥好看的衣服经常就平时穿啥出去玩还穿啥,到了之后一对比,我心里又会出现那种“微妙的羡慕”……当然玩嗨了也就不想了,但是这种情绪也是的的确确存在的。 所以真的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很“拧巴”,在服美役这条路上我也仅仅是做到了“不当美女”,但是后面的路还很长。这种畸形的“白幼瘦”审美真的一时半会很难清除,就算理论上知道它不对,还是会残存一点思维。比如我脑子里常常会“她的小腿好细显得腿好长”“小腿太细了没有力量一点也不好”这两种想法同时存在…… 图片 (图片源于:cosmeticsbusiness.com) 我自己单是做到“不服美役”已经经历了很久的时光,这还跟我比较特殊的个人经历有关。 我在初三上学期的时候生过一场大病,休学了一年。当时住院打了两个月吊瓶,后来回家还在吃药,用的药里面有激素,再加上这个病需要好好补充营养,我妈妈当时给我炖排骨、鸡汤……弄了很多,最后恢复得也还可以。但我长胖了很多,是BMI已经超标的那种长胖,大概到了一百五十多斤。 那段休学的时间里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我都不太敢拍照,就是感觉好像没法接受这样“不美”的自己,尽管我妈一直安慰我说“没事,你这样也很美”。后来停药复课之后,我妈坚决不允许我减肥,她认为我当初生病就是太瘦,身体没有啥底子(初二那会是170,五十五公斤左右)。后来高中一方面身体恢复,一方面学业压力也有点大,瘦到了一百三十五左右后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生病休学这个事对我人生是影响挺大的,甚至从女权角度可以说是我女权意识的萌芽。 我在医院住院的时候,感觉自己的人生一下子仿佛就被停滞了。别的小孩都在备战中考,而我仿佛落入了时间的缝隙,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观摩着世界的运转。不用写作业了,不用上学了,每天的任务就是吃好喝好睡好,手机和平板电脑随便玩。那段住院的时光我思考了很多哲学方面的问题,比如人活着为了什么。当时我就对“以后要不要结婚”产生了质疑,因为感觉结婚对女人没啥用(在医院观察同房间的一个刚结婚的二十多岁的姐姐、休学在家观察楼上的中年邻居阿姨得出的结论,这里面的故事就不详细讲了),带小孩又特别累(当时还没把生育和昏姻解绑),于是那会的想法是“四十岁以后再结婚,前面的时光先专注于事业”(扯远了哈哈)。 印象很深的是高考完妈妈帮我洗了一个照片集,做了一个我从出生到十八岁的成长变化,问我休学时候拍的一张照片要不要加进去。我当时想了很久,因为高中三年里也接触了更多女权主义话题,时隔三年再去想当年休学的经历,感觉对自己思维历练很大。我说留下吧,那是十五岁的我。就算那会的我“不好看”“不美”,但我从那场病里面恢复了过来,学业和精神也没有就此颓废,在二月复课到六月中考的期限内考出了六百九十五分的中考成绩,考上了全省排名第二的高中,高中三年也没有再生病,顺利地上了985大学。 没有那个时候的我,哪里有现在18岁的我?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真正悦纳、接受了自我。不论是“美”还是“不美”,我跳出了“美或不美”的论断。我不用再去安慰自己“没事,就算一百三十五斤的我也很美”,而是“我本就不美,我也不需要变美,因为我会无条件地爱自己,而身体的健康才是第一位的”。我对自己的爱不会因为外表而改变,那么我又为何要去追求那些繁琐的、不便捷的、甚至是有害我身体的“畸形审美”? 生过一场大病的我对于健康有着更加敏锐的判断。 我不化妆、不做美甲、不穿高跟鞋,因为它们都是损害我健康的杀手。我甚至买运动鞋都要买更加宽楦、不挤脚收口的,否则穿着会不舒服。我不选择紧身牛仔裤、连衣裙这种衣服是因为它们很少有足够大的口袋用来装东西,连骑自行车都非常不便,只会为我的生活带来麻烦。我不选择买时尚的单肩包、小挎包,因为它们没啥用,我的东西完全可以放口袋里,不想多掏那个钱。 但如你所见,即便是这样的我,而今面对这样一个大家已经脱离了学生时代,女孩们一瞬间都纷纷打扮了起来的氛围下,我尽管没有去改变自己,可是观念上要想摆脱这种“有毒的审美”,能够做到在外面也不去关注那些女孩的“精致打扮”,真正摆脱外界的影响,实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②关于话语权 另外想跟你分享的一点是女性的话语权问题,我感觉和你视频里所提到的“女性自我矮化”也是有紧密联系的一个话题。 说到这里先提一个题外话,我看到你第一个视频(上篇)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是你提到你和另外一个女孩子同时向一个男生表白,对方接受了你而没有接受另一个女孩,你说他是一个“特别有大男子主义、希望女生更处在被保护的位置”的人,而另外那个姑娘个子更高一点。不知道是不是我的个人观点,但我从小到大的感受一直是就是个子高的女生(170以上)大多数都不太属于那种温柔可人,而且性格多多少少都有点强势。 我自己是从小个子窜得也很快(目前身高174),小学直到初二之前班里个子最高的都是女孩子,直到初三左右才慢慢地变成男生最高。因为也算是女生中个子偏高一点的,我对身高这个事情是特别敏感,自尊心也比较强(有点像第二个视频里说的“不接受被别人摸头”,我想了想感觉从小到大除了小时候妈妈以外基本上没人摸过我的头)。 图片 高中时很多男孩个子很高,185以上有十来个,190以上有一两个。当时班上有一个男生(190+),他家跟我在一个单元不同层(高中租房子住在一块的同学挺多的),有时候晚自习下了路上碰到了就会聊两句。但他个子特别高,所以很多时候我讲话时都下意识和他保持一定距离。因为如果靠近了就免不了我得特别抬头看他说话,远一点的话就只是稍微抬一下下巴。 我特别不习惯站着时候讲话还要抬头看人,这样会给我一种我还是个小孩需要仰视大人那种感觉。但跟我现在大学室友聊到这个事的时候她好像就感触不深,可能因为她们大部分都是164、165这种身高?反正我室友说她抬头看人都习惯了……也有可能是我自己从小个子高给我惯的(雾)? 不知道我表达清楚了没有,我的意思是,仰视俯视虽然只是一种姿势,但是当我们低头看小孩、看猫狗宠物、和抬头仰视的时候,心理活动中对自我和对话者的地位衡量是不一样的。我抬头跟别人讲话,会感觉好像对方比我地位高权力大。教育学里不是有那种蹲下来跟小孩讲话的说法,说这样可以让孩子更感觉受到尊重,你们是平等交流的。我感觉这和你提到的“摸头”的案例也有一定相似之处。 回到第一个视频里举例子里面的男生。我想,或许他在面对那个个子更高的女生面前,就没有平时他和女生讲话那种“俯视”“居高临下”甚至是“放松”的感觉(不知道你会不会觉得自己低头跟别人说话的时候更随意,而抬头的时候会更严肃慎重的对待对方,反正我隐约有点这种感觉),会觉得那个女孩更不好掌控、更不好惹。这可能也是他没有选择那个女孩而是选择了“更易于操控”的你的原因。 不好意思又有点扯远了,回到“女性话语权”这个主题上来。 我从大一开始才隐约感受到“话语权”这种玄之又玄的存在,其经历大概跟我初高中到大学的班级女生氛围有关。 我初中(休学之前)上的是市里比较好的初中的拔尖班,当时选进来的同学里,24个女生,28个男生,女生稍微比男生少一点。高中阶段,高一文理没分科的时候是22个女生,30个男生;分班之后,我所在的理科班变成了15个女生,40个男生。再后来到了现在这个大学,可能学工科的原因,我们专业班里面目前是6个女生,22个男生。 其实你从数量上已经明显能感觉到我处境一点一点的变化,而身为局中人我的感受是更强烈的。 初中的时候,我们班排名前几的都是女生,男生里面唯二学得好一点冲进前八的也是个子还很矮的两个男生(后来是长高了)。当时我在班里是很快乐的,就是身边玩得好的闺蜜也很多(她们大多也都学的很好哈哈),学得也还不错这种。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班里一个学得一般的女孩(称她为A吧)初二的时候好像在和班里另外一个男生早恋(那个男生貌似学得也不咋样)。有一天可能那个男生把A惹了还是怎么了,发现A趴在桌子上哭。女生们就纷纷围了过来,问她怎么回事,A说了这个事情,我记不太清了,可能是一些琐事吵架吧。那个男生坚持认为自己没错,但女生们(包括我)就是一致要求那个男生跟她道歉,而男生们都站在A的男友那边。 那是我感觉第一次面对一种“立场由性别划分”的场面。初中班上平时女生和男生玩得好的也挺多,甚至有那种和吴的男友更熟但跟A关系一般的女生。可在这个时候,她们不论跟A的关系好坏都纷纷选择了支持A,站在要求她的男友道歉的这边。后来那个男友不情愿地道了歉,而A跟他分手了。 第二件事情是这样的。我初二那会耽美小说就已经比较流行了,班里女孩子也有一些看耽美小说,甚至在班上磕某两个男同学的cp。 记得有次体育课之前,有三四个女孩聚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聊两个男生A和B之间的cp。关键是A和B就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也听到了她们讲话。正当某个姑娘聊到她觉得A和B之间的攻受之分的时,A走了过来问她们在聊啥(你知道的,有点质问的感觉)。她们就完全没有啥愧疚感,那个聊得正嗨的姑娘瞥了A一眼说“我们在聊你和B的cp体位,咋了?”。可能A没想到那个姑娘会这么直白,而且一点也不觉得羞愧,他瞪了她们一眼悻悻地走了。我当时觉得很不可思议,还觉得那个女孩胆量非常,就是一点也没有“这种事情应该偷偷摸摸或者见不得人”的感觉。三四年后我看到那些“当着姑娘的面评判对方身材的猥琐男,而女生却不敢出来质问”的现象,回想起初中的这一幕,深觉话语权之重要性。 正是因为初中班上女生人数和男生相当,女生的成绩普遍比男生好,班长也是女孩子,一定程度上也造就了那个女孩敢那么大胆当面讨论男生cp体位上下这种现象。因为她后面有整个女生群体给她撑腰,那个男生反倒不敢给女生脸色。就像我第一个例子里面A在班里哭了的时候,全班女生无论关系远近都会站在她那边而不是她男友这边一样。 我初中的班级里面常常有那种非常活跃、平时就很会来事、老师提问也经常在底下抢答的女孩子,有那种课后缠着老师问问题、非常好学钻研的女孩子,可是到了高中、大学,那些人都变成了男生,女生越来越安静了。 话语权是一点一点流失的,如我一般经历过这种“女性逐渐失权”的过程的人,会对这种现象更敏感。 大一的时候,我姬友作为心理委员在班会上提了一个意见还是建议来着,就方向是好的但可能细节有点问题,结果就被几个男生揪住错处批评,后来十几个男生都在否决她。我当时特别难过,因为这种事情放在我的初中班上根本不会发生,绝对会有女生出来帮她说话。可是现在女生只有六个,而且另外几个姑娘也是不太愿意跟十几个男生起争执。没办法,我只能作为团支书出来说“大家不要吵了,心理委员(我姬友)的方案很好,但是也有一点问题,我们以后再讨论”。 在初中、高中和大学我都当有班干部,可是我能明显感觉到我在班级的话语权的流失。初中我仅仅是一个课代表,可是我说话的时候班里也都是很安静的;高中也是课代表,但是需要整理一下纪律,等大家安静下来再传达要求;而到了大学我变成了团支书,虽然班长、心理委员、文体委员也都是女生,只有学习委员是男生,可是我仍然觉得我在班里说话没有话语权,开班会需要反复让大家不要在底下讲话,那些男生们会觉得学习委员的话比我和班长更有分量。 我能怎么办呢?现在的班长甚至不是大一时候的班长。大一时候的班长是个男生,但他在团日大型活动的时候特别消极,把活全分配给我干。后来我很生气,给辅导员反映了,于是换了一个女生当班长。 人数少真的是硬伤。我现在经常想,倘若我们班有二十个女孩,还会是现在这样子吗?想起你视频里提到的“女人的自我矮化”“附属化”,这和失权的大环境真是密切相关。倘若群体里的领头羊是女生,更优秀的也是女生,女生的话语权不比男生少的情况下,我觉得女孩对“矮化”这方面会更加敏感,也会对权力更加敏感。我一直觉得,只要曾经尝到过权力主导的滋味,女孩子就再也难以被“浪漫爱”的陷阱所迷惑了。 啰嗦地聊了很多,本来还想聊聊我是如何脱性缘的(跟《冰雪奇缘》也有很大关系,把公主的男友作为反派而把姐妹亲缘放在高光的情节设计真的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但时间不够了(咳咳,我从早八回来一直在写)以后有机会可以再一起聊聊! 今天一股脑讲了好多话,希望三阳不要觉得我烦~ superbia 2023.5.16 中午 12:40 图片 亲爱的姊妹, 妳好! 能收到你的来信真的非常开心:)你在信中提到的很多成长经历,我仿佛也感受过,也谢谢你能用如此细腻的文字和敏锐的洞察力将它们记录下来,分享给我。 (1)关于服美役 图片 我觉得你的感受真的是很多女性都会经历的,即使是不处于性缘关系中的女性。 因为我们真的从出生开始就被迫参与这场“美丽马拉松”,从来没有人问过我们是否愿意,而是默认我们都要一直在这场马拉松上坚持跑下去。当身边所有人都在跑的时候,我们很难不产生自我怀疑,甚至是从众心理。但是,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看一下另一半人口——男性们,他们需要参与这场美丽马拉松吗?他们不需要。因为他们在观众席上,他们是观赏者,他们在大屏幕上看着这些女性在美丽赛道上的竞争。 图片 (图源自漫画《跑过去的女性》) 有时候会觉得我们就像困在“楚门的世界”中一般,我们的行为都是被男权社会按照牠们的利益设定好了的。当我们没有不美丽的自由时,我们是没有权力谈论美的自由的。 我觉得你的这种拧巴真的很正常,“她的小腿好细显得腿好长”与“小腿太细了没有力量一点也不好”也是我以前常经历的矛盾思维。我的小腿其实有点粗,以前常常会焦虑,所以我穿裙子也大多都穿长裙盖住小腿。但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我的小腿肌肉线条是多么好看,我的小腿是多么有力量——我从小短跑爆发力就很强,50米跑过7s多的成绩。 好看与力量感(或者健康),哪一个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生存呢?我想,当然是后者啊。 我发的那期视频下也常常看到“变美是为了取悦自己”的言论。其实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除了我视频中反复提到的美丽对女男的双重标准,资本也是这一思维背后有力的推手。 我们常常能看到“胖子=不自律”“丑=不自律”“美丽=女王”“变美=更强大”“口红=气场”“化妆=气色好/尊重她人”之类表述的洗脑。为什么只有女性的强大和自信要建立在一张脸上呢?化妆又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取悦自己又真的取悦到了吗?如果你化了妆,不出门,没有任何人夸奖,那些人真的可以在镜子前一直自我陶醉下去吗?说是取悦自己,其实不过是通过迎合男权社会的审美标准来获得自我肯定与自我认同,如此耗费时间、金钱与精力,获得的不过是虚假与易碎的自信,真的不值得。 图片 (图源自koreaexpose.com:韩国女性抵抗化妆运动) 只有更多的女性开始在这场“美丽马拉松”上摆烂,这个只针对女性的标准才会慢慢松动。我知道这很难,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我们很难不去在意她人的目光。但我想,既然都要被目光审视,那不如是惧怕我的目光,而不是打着“欣赏”的旗号来凝视的目光。 (这里强烈推荐《跑过去的女性》与《脱束身衣日记》两部漫画,美丽马拉松的比喻便来自第一本漫画。需要漫画的可以后台发送“跑过去的女性”获取。) 分享一个小小的有趣事情:我剪寸头之前(服美役的时候)也常常被人看,这种目光令我不舒服,但同时又给我一定“外貌上的自信”,我不敢回看过去,只能当一个“高冷”美女被别人“观赏”。而当我剪了寸头后,着装舒适,目光坚定,在学校常常会有女性投来欣赏与“你很酷”的目光,当然也有一些诧异的男性,我瞪了回去后,牠们立马把头缩了回去哈哈哈。所以我常常说,剪寸头后走路都是横着走(笑)。 (2)关于身高与话语权: 图片 妳真的非常敏锐! 这个话题也是我日后想要聊的,绝大多数的异性恋性缘关系中,女性往往都是身高偏低的那一方。这可能与你提到的“俯视”“仰视”有关,比如电影理论中也常常用俯视镜头来展现“压迫感”。 前段时间读到一篇论文Height, Power, and Gender: Politicizing the Measured Body,其中就谈到了身高和权力建构的问题。 图片 (https://etd.ohiolink.edu/apexprod/rws_olink/r/1501/10clear=10&p10_accession_num=bgsu1219422665 ←原文地址,需要pdf也可后台发送“身高与权力建构”获取😀) 高个子意味着能“占据更大的物理空间”,高大强壮的身体往往和“性欲”“成功”“财富”“领导力”“话语权”等等联系在一起。男权社会下,女性普遍比男性矮小这一点,社会建构的影响也很大。据考古显示,母系社会的女男身高强壮差别并不大(具体可以看《中国东周中原地区男权社会的兴起与饮食结构的转变》一文),甚至很多女性还更强壮(毕竟女性还要在严苛的环境下生育)。 高个子的女性和矮个子的男性都是男权社会下的“异类”:高个子女性是对父权制的挑战,常常会受到男性的“鄙夷”诸如“你这么高嫁不出去的”之类的话;而矮个子的男性则会受到男权霸权的惩罚,常常会受到“歧视”如“180以下都是残废”。 关于女性人数与话语权这个点好像我没有关注到过,不过听你一讲我就明白了。我和你的经历完全相反,因为是文科,从高中开始基本上都是女性远多于男性。看起来女性话语权更大,但是往往好像没有那么团结(毕竟厌女的人数太多),也是环境的悲哀吧。人数少没有话语权,人数多又没那么团结,自我分裂。 (3)关于失权与浪漫爱: 图片 又想再夸妳一遍!! “只要曾经尝到过权力主导的滋味,女孩子就再也难以被浪漫爱的陷阱所迷惑了”,很喜欢也很认同你写的这句话。 在男权社会下,女性失权是很普遍的,这种匮乏感导致女性只能在“浪漫爱”中获得“短暂和肤浅”的所谓平等的感觉,甚至还能享受一下“摆布”男性的权力感。 《始于极限》这本书也谈到了这一点,“女人在别处都无法与男人享受同等待遇,唯独在自由恋爱的游戏世界里,她们能与男人平起平坐,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扭转局势,牵着男人的鼻子走,统治或者操纵男人”。 “游戏世界”一词太过精准,正是由于逃避现实中的失权才一头栽进自由恋爱的游戏世界。然而这种小小的权力感又有什么用呢?这不过是男权社会在夺取女人的社会权力后,给女人精心打造的奶头乐。沉醉吧,沉醉在控制男人的快乐中吧,真实世界与你无关。这也是许多女性被浪漫爱意识形态洗脑并乐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非常感谢妳的来信,也让我思考了很多!就此搁笔,我们就下次再聊吧! 祝好 三阳 2023. 5. 16 图片 叶卡说 图片 “只要尝到过权力主导的滋味,女孩子就再也难以被浪漫爱的陷阱所迷惑了”。 这位妹妹一语道出我们公众号“祝所有姊妹们都成为吕雉、武曌、慈禧般手握权杖的女人”的真实意图。女人本应掌握权力,女人就是要掌握权力! 这里推荐姊妹们去看蒙曼老师的视频课《至尊女性》《正说武则天》(B站可搜),书籍《武则天》《太平公主》《哲妇》;也可以看看国外的至尊女性,如俄罗斯电视剧《叶卡捷琳娜》、传记《通往权力之路》。希望可以由此消解一些对权力女性的误解,并唤醒姊妹们对权力的向往与渴求。 图片 “虽千万人,吾往矣” 原创|superbia、三阳 编辑|叶卡 排版|三阳 审核|叶卡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春泽与叶 2 人喜欢 阅读 395 Artemis与Artemisia之剑

始于极限:女权主义者往复书简(第1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