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俄罗斯展示核反应堆生产(但有很多片段是中国生产的)

2023-04-30 10:24 作者:亲爱的达瓦里蹊  | 我要投稿

1955年-1979年英国温茨凯尔共发生5起4级放射性物质泄露事故[2]。其中,有2起是从核电站的一个建筑向另一个建筑转移的过程中泄露的;有2起是从核电站的建筑堆(stack)泄露的;有1起是由核电站一个建筑的容器中,由于放热反应而泄露的。这些事故虽不是同一时段发生,但一般都概括为该核电站的1综4级事故。 ●1961年1月,美军的一个实验型反应堆发生蒸汽爆炸并熔毁,造成3名操作员死亡。这是美国境内发生的唯一一起致死(fatal)核事故。事故泄露的放射性碘元素主要散布在爱达荷州的沙漠中,因此危害不大。[3]事故的原因是用于吸收中子的控制棒存在设计缺陷,在启动核电站时,突然拔出控制棒导致功率骤增。后来的设计吸取的事故的经验,被称为“卡棒准则”("onestuckrod"criterion)。 ●1969年10月,法国圣洛朗核电站的一个气冷堆中,有50kg的铀燃料熔化。1980年3月,该电站的反应堆由于石墨退火(annealing)导致反应堆部分熔化,但没有造成放射性物质泄露[4]。这是以核电为主要发电方式的法国到目前为止最严重的一起事故。 ●1983年9月,阿根廷布宜诺斯艾丽丝的RA-2反应堆重新布置燃料棒时发生临界事故,造成1死2伤[5]。 ●1977年2月,前捷克斯洛伐克的Bohunice核电站中,由于设计缺陷,以及工人没有移除新燃料棒上的防潮包装,导致冷却异常,反应堆过热,冷却回路损坏。拆除设备和去污工作要到2033年才能结束[6]。 ●1999年9月,日本茨城县那珂郡东海村JCO核燃料制备厂发生一起临界事故。有667人被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主要在3mSv到23mSv之间),3名受到严重辐射(3到17Sv之间)的工作人员有2人死亡。事故的原因是工人往一个并非用于容纳硝酸铀酰溶液的容器中加入了过多的铀,超过临界质量后,引发了临界反应。溶液中的水作为中子减速剂,助长了反应的发生。1天后工人排干了水,并加入了硼酸,停止了临界反应。事故的原因被定性为“人为失误和严重违反安全章程”[7]。 5级事故——具有场外风险 对环境和人的影响:释放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需要采取对当地食物的限定措施,几个人死于辐射。 对反应堆的影响:堆芯严重损坏,一个装置泄露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显著提高了民众受辐射的几率;可以由临界事故或火灾引发。 ●1957年10月,英国温茨凯尔1号反应堆发生火灾,释放了大量放射性元素,随后周边500平方公里地区1个月内出产的牛奶被销毁。此次事件中,参与清理工作的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最大,但2000年的一项研究指出没有发现其长期健康受到了损害[8]。事故造成的原因是人员误操作导致150根工艺管熔化,反应堆石墨起火,持续了3天[9]。 ●1979年3月,美国三哩岛核电站2号机组发生严重的失水事故,堆芯部分熔化,放射性物质释放到了安全壳中。由于安全壳良好的发挥了功能,事故并没有造成太严重的辐射,周围80km的200万居民中,平均每人增加的剂量还不如带一年夜光表或看一年彩电的。但美国国家核管会由于缺乏经验,错误地发出撤离警告,导致8万人惊慌撤离的混乱中,有3人被挤死。 ●事故的原因是机械设备故障和人员连续误操作,同时也跟控制室指示器的界面设计缺陷有关。这次事故导致对主控制室、运行规章和人员培训进行了重大改进,对严重事故分析及应急对策高度重视,从而提高了核电站运行的安全性[10][11]。 ●1952年12月,加拿大恰克河的一个反应堆由于机械故障和人员失误,导致功率骤增,发生氢气爆炸,堆芯损毁。监测结果表明事故没有造成放射性污染,也没有造成间接财产和人员伤害[12]。 ●1987年9月,巴西戈亚尼亚某放疗机构将装有铯-137的放疗机废弃,但未将放射源取出,后被人偷走卖给了废品收购站。废金属商将容器打开,使粉末状的放射性物质散落,由于其颜色鲜艳好看,使许多人将其装入衣袋、放在床或涂在身上。这次事故造成7个主要污染区和85间房屋受到污染,查出121人体内受到铯-137污染,4人死亡[9]。 ●2011年3月,由于9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冲毁了日本福岛核电站的备用冷却柴油发电机,导致反应堆过热,发生了反射性物质泄漏和多次爆炸,目前此次事故被暂定为5级。 6级事故——重大事故 对环境和人的影响:泄露了相当数量的放射性物质,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来挽救各种损失。

俄罗斯展示核反应堆生产(但有很多片段是中国生产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