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鬼谣》
一座绵延起伏的青山,高耸入云,自山腰起终年云雾缭绕,不见天日。
山脚下,聚集着附近村落的上千名村民,他们身着古朴的服饰,此时整齐的对着前方的森林跪拜着。
森林前有一身着大红嫁衣的年轻女子,凤冠霞帔,明眸皓齿好不漂亮,但此时她的表情却带着麻木,面无表情的站立着。
阿玉不止一次幻想过自己嫁人时的模样,以前只敢想象的名贵嫁衣如今真的穿在了身上,只是......她要嫁的却不是人。
村子里有一个习俗,每过百年便要挑选一位村中最美丽的少女,穿上嫁衣独自进入深山,把自己献给山鬼大人,这个习俗已经持续了数千年之久。
阿玉凄然的回头看了一眼父母,父母虽不舍,但也没有办法打破世代继承是习俗。
“去吧。”苍老的村长对着阿玉说道。
阿玉弯腰背起地上的竹篓,手里拿着一只包袱,头也不回的向着深林中走去,树林中寂静无声,只有远处依稀传来鸟鸣,她沿着林中一条不太明显的小路向着山顶行去,村长说过,山鬼大人就住在山顶,她缓慢的向前走着,树叶遮蔽了阳光,让树林中略显昏暗。
日落月升,已然到了深夜,阿玉才刚刚行到半山腰, 渐渐浓郁的雾气和远处不知什么动物的嚎叫,让她有些害怕,她休息了一会,吃了一些干粮,借着散落在地上的月光继续向上走去。
“新娘子?”一声尖锐的声音在林中响起。
阿玉吓了一个激灵险些摔倒在地,她连忙跪下低着头小声应道:
“是。”
前方树林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一只一人多高,身上花纹斑斓的狸猫自林中钻了出来,它缓步走到阿玉近前,绕着她转了一圈,又拿鼻子嗅了嗅,随即伏下身子,眼神凶恶的盯着阿玉,口吐人言道:
“上来吧。”
这是山鬼大人的仆从吗?阿玉虽心中惊恐,但从小就听过村中老人讲各种山中精怪的故事,也算是有些心理准备,她小心翼翼的翻身坐在了狸猫的背上,狸猫柔软的毛发包裹她的双腿,还不待她仔细感受,狸猫身体如同离弦的箭矢一般瞬间冲出,阿玉准备不及突然向后仰去,她连忙抓住了狸猫的耳朵。
“嗷呜!”狸猫尖叫了一声。
“抱......抱歉。”
阿玉松开抓着狸猫耳朵的手,双手抱住狸猫的脖子,把脸贴到它的头上,狸猫飞速向山上跑去,柔软的毛发和着夏夜的晚风刮着阿玉的脸庞,很是舒服,让阿玉有些想睡觉。
“有酒吗!”狸猫尖锐的声音传来。
“有...有的。”阿玉自昏昏欲睡中惊醒,小心的答道。
似是因为听到阿玉说带了酒,狸猫的心情似乎好了许多,步子慢了下来,不再似之前那般颠簸。
阿玉直起身子,打量着四周,此处已是山腰之上,村里的猎人只在山脚的森林中打猎,山腰之上终年雾气弥漫,及容易迷路,所以从没有人来过这里,突然,在一棵树后,借着点点月光,她看到一个发光的物体自树后出现,她揉了揉眼睛仔细看去,发现那竟是一个小孩子!
这小孩只有巴掌大小,浑身散发着如月光一般的白色光芒,正微笑着看着她,眼中带着好奇,不待阿玉反应,林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小孩子,或草丛,或树枝上,一个个的冒出头来打量着阿玉,这些小孩子的表情或笑、或哭、或怒,这时,有些胆子大些的纵身一跃轻飘飘的落在的阿玉的肩膀上。
阿玉顿时吓得不敢动,过了片刻见没什么异状,她稍微放松下来,好奇的伸出一根手指戳向肩膀上的小孩子,那个小孩子也笑着伸出手掌触碰阿玉的手指,想象中的触感并没有出现,阿玉惊奇的发现,她的手指竟穿过小孩子的身体,如同空气一般!
“这是?...”阿玉自语道。
“这是魂。”身下的狸猫回答道。
不待阿玉追问,狸猫便解释道:
“此山附近死去的生灵都会化为魂魄飞向这里,有人的,也有野兽精怪的,喜、怒、哀、乐,是它们死前的四种状态,所以表情各异,普通人本看不到这些,但是你已经靠近“白”了,借用他的力量你才能看到这些。”
“白?”阿玉有些好奇。
“就是山主大人,你的相公啊!”狸猫非常人性化的笑了起来,笑声十分尖细。
“......”
阿玉顿时有些害怕和紧张,不再说话。
不久,狸猫便来到了山顶的一片竹林中,林中雾气浓郁,一间竹屋坐落在林中,旁边还有一潭泉水,股股清泉自泉眼中流出。
“白!人带来了!”狸猫俯下身子让阿玉跳了下来,旋即对着竹屋大吼道。
吱呀一声,竹屋的门打开了,一道人影走了出来,因四周雾气太浓,阿玉只能看到模糊的身影,她跪了下来,低着头不再看前方,紧张的说道:
“阿玉拜见山鬼大人。”
“阿玉,叫我白就可以了,这里的伙伴都是这么叫的。”前方那身影说道。
这是一年轻男子的声音,其声恰似流水击石,清明婉扬,又似清泉入口,水润深沁,似有法力一般,阿玉顿感一天奔波的疲惫全消,精力充沛,夜晚山中带来的寒气也驱散了大半。
白一挥手,四周浓雾顿时消散,阿玉大着胆子抬头看去,只见前方一道挺拔身影站立在月光下,一袭红衣,脸上带着一个白狐面具,遮住了整张脸,那只狸猫此时正趴在地上一脸谄媚的用脑袋蹭着他的腿。
“起来吧。”白笑着对阿玉说道,又宠溺的摸了摸狸猫的脑袋。
“把东西拿出来!”狸猫对着阿玉吼道。
“啊?啊...”阿玉反应过来,连忙把背篓放到地上,从中拿出几盘糕点,又拿出一坛子酒放到地上,这些都是村中百姓献给山鬼的贡品,一看到酒坛子和吃食,狸猫高兴的嘴咧的老大,仰天大吼,吼声似虎似猫,响彻竹林,过了片刻,一只两人高的黑熊自竹林深处直立着走了出来,阿玉吓了一跳正欲后退。
“别怕,它们都是我的伙伴。”白温柔的说道。
黑熊看了一眼阿玉,两只巨大的爪子抱了抱拳算是打招呼,随后一屁股坐在地上盯着地面发呆,随后又从竹林中走来了一只猴子,远处飞来了一只乌鸦,还有一只橘黄色的老虎。
最后,一只浑身雪白的白鹿缓步走了过来,这只白鹿浑身散发着淡淡的银光,头上的角长满了青苔,在场的精怪看到白鹿出现,都对着白鹿地下了头颅,显得非常敬重。
白鹿慢悠悠的趴下,看着前方的阿玉,声音空灵且带着一些苍老。
“这个女娃倒是生的美貌。”
阿玉有些局促,她被不少人夸过,但被一只鹿夸长得好看还是第一次。
“开吃!开吃!”狸猫扯着嗓子叫道。
阿玉看着面前的两盘糕点,一坛酒,又看了看四周几只精怪,这些恐怕都不够那只熊塞牙缝的吧,阿玉心中想着。
似是看懂阿玉所想,白微微一笑,伸手对着酒坛和糕点一指,顿时酒坛中的酒水泊泊流出,像是永远流不完一般,那两盘糕突然变成了四盘,八盘,最后变成了十几盘,接着又凭空变出几只玉碗落在几兽面前,坛中酒水就像被牵引一般,流入玉碗中。
趴在地上的狸猫伸出猩红的舌头舔着碗中的美酒,露出露出满足的神情,阿玉长时间没有吃东西,此时也慢慢的坐在地上,拿起一块糕点小口的吃了起来。
白看着面前的阿玉,向她询问了近百年来人间发生的事,又让她讲了一些话本故事,国家战争,才子佳人,风花雪月,阿玉把自己所知一点不漏全都说与白听,白听的津津有味,眼神露出向往之色。
一旁的狸猫喝的微醺,不屑的说道:
“又在打仗,人类无时无刻不在自相残杀,我们山中野兽开启灵智难如登天,而人类出生便通灵窍生慧心,却不知珍惜。”
白鹿摇了摇头,淡淡的道:
“人类乃万物之长,伴随灵智生出的还有欲望,人之欲得不到满足便会无止境的追求,得到满足又会生出新的欲望,这是上天的赐予,又是业障,突破不得便会永远迷失在其中,无法自拔,不光是人类,所有开启灵智的生灵都有欲望。”
“我就没有!”狸猫不服的辩解道。
“那你便不要再喝酒了。”白作势要收走狸猫眼前的玉碗。
狸猫连忙用爪子护住眼前的玉碗,引的四周一阵大笑。
阿玉见气氛祥和,始终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些,她看着白,询问道:
“白,既然你向往人类世界,为何不下山看看呢?”
白的眼神澄澈语气平和:“不知多少年前,我无意中与这山中灵蕴融合,托它的福,生了灵智,成了这山中主人,但命数也与这大山相连,一但我离开这座山,山中生灵便会消亡,从而变成一座死山,而我也会死去。”
阿玉吐了吐舌头,觉得自己说错了话。
白毫不在意的笑了笑。
过了许久,众兽都喝的酩酊大醉,躺在地面上呼呼大睡,白鹿慢悠悠的走入竹林深处消失不见了。
不远处的悬崖上,阿玉和白并肩而坐,白很温柔,与她印象中的凶恶山鬼大人完全不同,这让她安心了许多。
阿玉解下挂在腰间的陶埙,放到嘴边吹奏起来,埙声古朴悠扬,传遍四方,后面酣睡的狸猫翻了个身咕哝了一声,仿佛睡的更香了。
一曲作罢,阿玉见白很感兴趣,就把陶埙递到他手中。
“这是埙,我阿爸送给我的,我教你吹。”
白学的很快,不多时便学会了,“这首曲子叫什么?”白问道。
“山鬼谣,村中流传了数千年的曲子,不过我只学了这一首曲子,这只埙就送给你吧。”阿玉见白对陶埙爱不释手便说道。
“阿玉,谢谢你,这是我收到最珍贵的礼物。”白转过头看着阿玉。
看着白灿若星辰的双眸,阿玉的脸不争气的红了,低着头小声说道:
“你喜欢便好。”
二人抬头看着漫天繁星久久不语,过了许久,白抓住阿玉纤细的手掌,阿玉脸色瞬间变得通红,旋即壮着胆子说道:
“白,我能看看你的脸吗?”
白摇了摇头,声音带着一丝落寞:“如果看到我的脸,你就忘不掉我了。”
没待阿玉追问,白便平静的说道:
“阿玉,愿你一生无忧,百病不侵。”阿玉只觉一道热流自白的手中进入自己的身体,顿感神思清明,疲乏全消,她抬起头看着白清澈的双眼,只觉那双眼睛仿佛无底洞一般让她深陷其中,昏昏欲睡,在她倒下的瞬间,她听到白在她耳边小声说道:
“阿玉,谢谢你。”
清晨和煦的阳光照在阿玉的脸上,躺在地上的阿玉缓缓睁开了眼睛,坐了起来,她揉了揉眼睛,似是搞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在山脚下躺着,她回头看了一眼身后森林葱郁的大山,总觉得自己好像忘记了什么非常重要的事情,随即她摇了摇头,向着村中走去。
夜空,明月高挂,月光如水散落在山中,悬崖边一人独坐,在他旁边一只硕大的狸猫依偎着他假寐,他戴着一只狐狸面具,看着远处村落片片的烛火与炊烟,拿出一个陶埙轻轻吹奏起来,埙声轻灵悠扬,似山涧中的潺潺流水,流淌在静谧的森林中每一处角落。
“走了,笨猫。”一曲奏罢,他拍了拍狸猫的脑袋,狸猫慵懒的伸了个懒腰,他骑着狸猫,消失在森林月色中......
纵使世道变迁,沧海桑田,山依然是那座山,据说如今还有进山的旅人偶尔会听到不知从何处传来的山鬼谣,为他们祛除旅途的疲惫,还有肥胖的狸猫为迷途的旅者指引方向。
世外多变迁,山中不记年,哪怕人们早已忘记那个古老的习俗,他们依旧会无忧无虑的生活在美丽的大山中吧?
(完)
灵感来自楚国诗人屈原的《九歌.山鬼篇》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