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阴霾逐渐褪去,7月中国车市喜忧参半
7月是传统销量淡季,但今年7月迎来自2018年5月之后国产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和批发销量最大增长。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7月中国国产狭义乘用车产量168.9万辆,同比增长13.3%,零售销量159.7万辆,同比增长7.7%,批发163.6万辆,同比增长7.4%。


全国乘用车市场销量逐步回暖,首先因为疫情得到了有力的防控以及经济发展政策展现成效,消费者被疫情压制数月的购车需求爆发;其次线下营销活动稳步推进,如近期重庆车展、长春车展和成都车展对车市回暖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
其中,长安汽车得益于主力车型的销量迅速回暖,新车陆续上市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据长安汽车公布了7月份产销快报显示,其7月销量为169,578辆,同比去年增长32.4%;今年7月正式发布CS55纯电版车型。2019年起长安汽车主力车型陆续更新换代,不仅外观更加年轻时尚,还换装了长安蓝鲸发动机,长安汽车的“第三次创业”计划正稳步推进。吉利汽车得益于合理的产品架构在销量上保持这不错的成绩,帝豪家族,博越车型都有着不错的销量表现。7月帝豪销量17,747辆,同比增长18.6%,博越销售14,434辆,同比增长12.9%。
然而7月库存系数和库存指数环比有所上升,经销商压力加剧。
7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91,同比上升9.4%,环比上升10.0%,库存水平位于警戒线以上;2020年7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7%,较上月上升5.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


究其原因,被二季度促销活动所刺激的消费者购车需求正逐渐减退,加上新疆疫情反复,南北方出现的旱涝灾害,各经销商均出现不同程度库存承压,难以消化的问题。其中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最为明显,合资品牌库存系数为1.96,环比上升10.9%;自主品牌库存系数为2.14,环比上升3.5%。各合资品牌及自主品牌虽然在销量目标上有所下调,但参考库存压力状况,但完成销量目标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消费者对于豪华品牌的需求逐渐增加,北京奔驰和华晨宝马为代表的一线豪华品牌库存方面始终控制的不错。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全球工厂陆续复工复产,库存压力虽有所上升但仍处于“安全区”内。
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销情况不尽人意,7月新能源汽车产量10万辆,环比下降2.4%,销量完成9.8万辆,环比下降分别5.5%。月产销量同比虽实现正增长,但累计产销量大幅度下滑,同比分别下滑31.7%和32.8%。


同时,今年下半年双积分政策将更加严苛,纯电动单车最高基础分值从5分降到3.4分,补贴退坡的力度也将进一步下降。中小企业获得新能源积分的难度加大,传统车企插混为主的布局不足以应对当前的压力。此外,受疫情影响纯电动网约车市场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A级新能源汽车销量有着较大的损失。
展望8月,在满足库存要求的条件下,车企高温假集中在中上旬,营销部门将会加大力度销售车辆,疫情逐步好转,开学季将带来一波新的购车需求。同时,北京车展的召开将带动各品牌车型销量回暖。7月中国汽车市场虽喜忧参半,但未来依旧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