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吉利或将收购力帆,折射车市大震荡

2020-08-17 17:47 作者:车驰神往  | 我要投稿

沉寂良久的力帆汽车最近终于有了新消息。多家媒体报道称,吉利汽车或将收购力帆股份,除摩托车业务以外均由吉利接盘,包括上市公司资源、生产资质、金融牌照以及部分地皮等。如果此消息为真,那么意味着自主品牌阵营的洗牌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来自山城重庆的力帆成立于1992年,最初是一家摩托车制造企业。2002年,力帆决定进军汽车制造领域,在经历一系列波折之后,2004年12月15日,力帆第一款车型520正式下线。随后,在2005年底,力帆获得了造车资质,成为了继吉利、奇瑞、比亚迪之后又一家获得轿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转折发生在2016年,根据力帆的财报,2016年力帆集团开始陷入亏损,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力帆集团只能靠政府补助和出售资产来苦苦支撑,但是到了2020年,力帆集团失去了这些非营业收入,企业亏损越来越大。力帆集团最后的财务报表显示,过去四年的时间里,力帆集团亏损了大约70亿人民币。


2018年,力帆汽车通过出售鸳鸯工厂的土地,先后从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获得了12亿元人民币的补偿资金。除此之外,进入2018年后,力帆股份还多次进行股权质押,以此换取企业的苟延残喘。

卖地和质押股权也没能解除危机,力帆又开始卖资质。2018年12月17日晚间,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同意将所持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以人民币65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重庆新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而新帆的实际控制方正是造车新势力品牌车和家。


对于这笔交易,有业内人士认为力帆贱卖了自己的生产资质。此前威马汽车为了获得造车资质,全资收购大连黄海,收购价格是11.8亿元;而后电咖汽车控股西虎获得生产资质,收购价格10亿元;再往后拜腾汽车通过间接收购天津一汽华利获得了生产资质,收购价格约8.5亿元。由此来看,力帆的造车资质只卖了6.5亿元确实便宜了不少。

对于外界的质疑,力帆进行了解释,力帆股份拥有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和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两家全资子公司。力帆汽车其仅具有“1-6字头”生产资质,产能为3万台。力帆乘用车具有“7字头”生产资质,乘用车产能15万台。所以出售旗下力帆汽车100%股权,实质上只是出售了一个闲置的资源。


一味的变卖资产并没有让力帆的处境得到改善,反倒更加困难。2019年,力帆营收下滑32.35%,仅有74亿元,净利润暴跌1950.83%,为-46.82亿元。今年一季度,力帆的营收仅有5.6亿元,净利润为-1.97亿元。似乎深陷亏损泥沼的力帆越挣扎,下陷速度就越快。

今年7月10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旗下10家全资子公司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进行重组,力帆危在旦夕。力帆不是个案,7月17日晚间,曙光股份对外发布《关于大股东股份被司法冻结的公告》称,公司大股东华泰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该公司全部股份被司法轮候冻结。

在力帆之前,奇瑞汽车出售了旗下观致汽车的股权,收购方是地产大亨宝能集团。宝能不仅收购了观致汽车,还收购了长安DS,进军汽车行业的野心昭然若揭。如果力帆与吉利的收购提案成真,这将会是自主品牌车企同行业间的首桩收购案。


从力帆目前的处境来看,被吉利汽车收购未免不是一件好事。卖身吉利之后,力帆将轻装上阵,重回摩托车主业,将亏损严重的汽车业务剥离。对于吉利而言,收购力帆之后不仅产能获得扩大,在重庆建立工厂更有利于提升西南市场的占有率。

在力帆之前,多家自主以及合资品牌都已倒下,其中包括不思进取的华泰汽车、一成不变的长安铃木以及姗姗来迟的东风雷诺。在力帆之后,众泰、江淮、海马等自主品牌的处境也并不乐观,如果无法及时扭转经营状况,成为下一个力帆也不是不可能。力帆何去何从,或许是自主品牌阵营发展趋势的风向标。


吉利或将收购力帆,折射车市大震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