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祖脉之基,续砥砺之行

2022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第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揭开序幕。大会为百姓们描绘了一张名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蓝图,并大声的宣告世人将继续跟进新时代的步伐。
时代动车的接手在即,青年人便是新一代的乘务员。到那时,举世之目将向我们聚焦,举国之任将由我们肩负。新时代,新征程,新考验。新时代青年不应只有“浮云吹作雪,是味煮成茶”的洒脱,更应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气魄应对新的百年征程上无数的机遇与险阻,以“少年强则国强”的昂扬斗志踏上这条名为复兴的瞩目舞台,以肯吃苦、肯奋斗、肯创新的新面貌诠释青春之姿,点亮前行之灯,构建举世之功业。党的二十大是为世人召开,诠释着中国在复兴路上的坚决态度;是为国人召开,激励着万万同胞;更是为青年人召开,希冀国之根基能再创辉煌。而我们就更应该继续前行,汲取前人之经验,续写明日之华章。
蓄史识,赴前行。
历史虽然是过去已经发生过事情,未来则是将要发生的事情,历史与未来是时间线上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地球上没有什么新鲜事。人们在当下所遇到的很多难题,无非是过去问题的重现罢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历史是惊人的财富。
研究历史,不只是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给历史一个客观真实公正的评价,还要以现实为出发点从过去的经验教学中寻求可以借鉴的智慧。前进路上有许多的艰难险阻,或许是我们无法应对。这时的我们青年人便可借鉴前人之经验,探寻更好的前行方向和手段,也就是说铭记历史不仅仅是因为历史是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过去存在的见证,更在于其指明了未来前进的方向。
精拾遗,向未来。
传统并非等同于古代,我们应该将传统当作历史先人的文化的表现形式。它并非实体。绝不应被历史的框架锁住。传统文化的探寻者和传根人不惜挥霍自己的青春将久远的传统意识和传统的实物表现带到世人的眼前,无数的传统文化故事、手艺传承、精神食粮得以在当代被我们熟识。
再者,作为一种站在时代前沿用科学精神审视既往成果并指导当前生活的思方式,现实意识无疑是极有价值的。从愚公移山到大禹治水从青卫填海到孟母三迁,中国故事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熔铸了无数中华历史文明,代表着和谐社会的现代价值观。当年周恩来总理曾经向国际友人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就是东方人生动的浪漫情怀。而青年人也应以发展的目光来理解弘扬传统文化,有现实意识地拥抱传统文化,将过去的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相融合,担负起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形象在世界更有影响力。
善交际,遗世立。
“侍人不如自侍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如这句话所述,独立自强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没有人是与世隔绝的孤岛。很多时候,个人能力是有限的。与他人进行合作,在能力上互相补充,那么事情办起来也会容易得多。个人如此,社会、国家、世界亦是如此。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分工合作的社会,人们可以交换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但在遵循“个人发展离不开团队”原则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在日复一日的流水线行动中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失去了对生活细节的感知。青年人要不断校正成长之路的方向,亦要理解独立与合作就像平衡木的两端,略有偏颇,就会打破和谐制衡之局面。我们应该在个人交际与国际交际上同向进步,早日成为新时代中国之栋梁。
习近平总热烈赞扬:“五四运动以来的一百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一百年,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一百年。”新时代已然到来,我们青年人要继续汲取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教诲。我们要知道,奋斗是我们青春最好的精神力量,奋斗更是青春永恒的主题。
青年朋友啊,请记住,未来的一百年将是我们的时代!请与我一同吹响这象征着砥砺前行而不悔的号角,复兴路上有你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