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诗的旅程
边看边写,吐槽与感慨都是随着片子进度即时产生的,仅为个人感想。取标题无能。
想必很多人在读诗词时都有过这样的想法,有一天能够置身于诗歌描绘的场景中,亲自感受作者究竟看到了怎样的风景、听到了怎样的歌声、经过了怎样的旅途,才能写出那些不朽的篇章,今人又是否能在历经千百年岁月的故地,与诗人产生穿越古今的共鸣。
1、 杜甫
本来以为这部片是开头说的那个调调,没想到上来就是炒茶、赶路、绿皮火车?过于接地气了。不过想想也是,诗歌都是高度浓缩的精华,诗人的某段具体经历才是某个作品诞生的源头,那么循着诗人当年的足迹去一步步体会他的心境,想必也能更加深刻理解诗句传达的思想与情感。
前28分钟主要讲述成都,让我觉得这部纪录片的重点可能不是“唐诗” 而是“旅行”,但又不完全是旅行,更像是城市文化展现,现代气息太重了,缺少了对应的那一份古代韵味。时时刻刻都在提及杜甫,却又从未完整呈现杜甫的形象,仅仅只是将他的诗句打在屏幕上,除却草堂、雪山、打鱼这么几个关键词,剩下的印象是支离破碎的。
直到踏入青城山,才算找到了那份感觉。在西川的吟唱中踏上一阶阶石梯,穿过滴着雨水的青翠山林,来到爬满绿苔的道观中,与道长闲谈历史文化,观摩刻在石碑上的诗句,这一切终于将我带回曾经的幽静时光中。也许因为山、石头、雨水,都是古往今来不变的存在吧,古人与今人可以共攀一山、共赏一碑、共观一雨,由此让思绪穿越时空,与过去的某个时刻重叠。
夔州部分是亮点,大学教授对历史的娓娓道来轻易将人带入往昔岁月,劈开两岸的滚滚江水更是直接唤起“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记忆,当西川站在山顶遥望风云变幻时,千载岁月在那一刻全部冲进胸中。诗人说自己多年前孤身走过李白杜甫曾见过的三峡,而今因工程改造,过去的风貌早已不在,这份短暂的岁月变迁更令人感慨不已。诗人还说,行过万里路,它就会变成你精神的一部分,深以为然。
个人感想:前半篇代入不进去,呈现方式太割裂,后半篇逐渐发力,情感层层激发,令人心潮澎湃。前面2分,后面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