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9. 地仙之祖

2022-11-03 21:59 作者:喝啤酒的猫头鹰  | 我要投稿

人身果

       五庄观这里,最奇特的不是镇元子,而是人参果。在西游这本书中,神仙有的是,但人参果却独此一家。

       人参果者,人身果也。人身难得,此果稀有。

       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成熟,得三十个果子。佛家对于人身难得,有一则海龟喻,佛祖在《阿含经》中提到,得到人身的机率等同于,一个盲海龟,在大海里随机漂流,巧好某个瞬间它一伸头,钻入了一个同在海里漂流木板的空洞中,机缘何其渺茫。佛经中还有一个比喻,得人身得机率等同于手中的泥土,而整个大地是不得人身的结果。

       弘一大师说:“人身难得,是万古一瞬的因缘;佛法难闻,是历劫不遇的际会。错过了,没有人能承担这一份过失!”

       净宗有言: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藏传佛教中,说到人身难得有十八个原因,总结而来就是:六道要生到人道,到人道要是一个体魄完整的健康之人,还要有幸能够生到有佛法的国度。

       人身是修行的基础,虽然各类精怪也可成仙,但修仙的主流还是人。

       师徒四人,唐僧就是那个人身,他本身就是人参果,因此吃他跟吃人参果的功效是一样的——长生不老。

       五庄观者,五脏神庙。为什么镇元大仙特意嘱咐,给唐僧两个人参果,不是一个也不是三个。五脏之中,只有肾脏成双。负责人体起源之精华的系统,是一对儿的。

       回看人参果,形如婴儿,与五行相畏,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人身被金属斩落,放棺材里为枯骨,流水里分化消散,被火烧就焦尸,土一埋就成土了。

       在人参果院前,还有一个菜园,而且在师徒四人吃饭的时候,还专门提到了这些菜,“酱瓜、茄子、糟萝卜、醋豆角、腌莴苣、绰芥菜”。镇元子不但种菜,还会各种吃菜。民以食为天,为什么如此厉害的道观,反复强调蔬菜,只因食物是人身之本。

       人参仙果的设定,历史上也是有原型的,那便是“榔梅仙果”。

       《本草纲目》记载:榔梅,只出均州太和山。而太和山,就是武当山。明成祖朱棣夺得天下之后,武当山道士于永乐三、四年进献“榔梅仙果”,并宣称多年古树骤然开花结果,以示祥瑞。实值永乐皇帝初登皇位,天下不稳,而且当年他为了躲避削藩,装疯卖傻时曾自称真武大帝。于是永乐帝大喜,敕封武当山,自诩真武大帝化身。

       所谓皇权神授,这是历史上的真实事迹。

 

地仙的修炼说明

       相较于人参果的戏份,镇元子更像是一个人参果树的看守者。这位西游记中数一数二的道士,更是少数能够轻易拿捏孙悟空的人。他一人对战孙猪沙三人,一招袖里乾坤,就轻松拿下师徒四人,论战力,可谓西游路上第一人。

       这个只供奉“天地”的地仙之祖,不显山不露水,前面大闹天宫那么热闹,从来没有出现过;跟孙悟空结拜后,西游的路上也再没出手过。

       镇元子,他的名字已经说明,他需要“镇守”这个“元”。元是什么,是命根,是道根,是仙根。

       道家典籍《钟吕传道集》的《论真仙第一》中就曾明确描写: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

       书中不仅详细描写了各个仙等的由来,还谈到了其修炼之法,对于地仙书中原文如下:

       吕曰:所谓地仙者,何也?

       钟曰: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见功,唯以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也。

       吕曰:地仙如何下手?

       钟曰: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数。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时刻。先要识龙虎,次要配坎离。辨水源清浊,分气候早晚。收真一,察二仪,列三才,分四象,别五运,定六气,聚七宝,序八卦,行九洲。五行颠倒,气传于母而液行夫妇也。三田反复,烧成丹药,永镇压下田,炼形住世而得长生不死,以作陆地神仙,故曰地仙。

       地仙需要经过“三田反复,烧成丹药”,然后“永镇压下田”。下田,即丹田,即“元”。

       镇元子,就是五脏中永镇压下田的“神祗”。而人参果,就是下丹田之灵气,就是人身之本元,是修炼地仙的基础,是长生不老的根苗。

       人参果,历史上只是有类似的原型事迹;但陆地神仙,历史上确有其人,那便是吕祖吕洞宾。

       吕仙,名岩,字洞宾,号纯阳真人,浦州永乐县人,唐贞元十四年生人。他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典型人物,被道家全真教派尊为祖师。

       吕祖为儒士出身,进士及第,并曾担任县令。早年他曾精研并注解《金刚经》,对佛法有很深的造诣。印光大师甚赞这本书,称:“《金刚经》注解甚多,在家人素未研究教理者,实不易领会。唯吕祖所注之《金刚经》,先用注以释其义,后用讲话以消文,易于明白耳。”

       后来辞官游历,一次游长安酒肆,遇正阳真人钟离权,被其“授以金丹之道,因得道法”。上文书提到的《钟吕传道集》,就是吕祖向钟道求教的文集。又向至一真人崔希范学习内丹之法、向火龙真人郑思远学习天遁剑法、向苦竹真人学习驱使鬼神之法。成为道教历史上一位兼修各派,领袖级别的人物。特别是,他对于道教内丹学派的理论创建,有非常大的建树,可谓一举奠定了整个内丹修行的理论基础。

       后世所有道家流派,都从吕祖那里获益甚多,更有超过半数道家流派源自吕祖。

       纯阳真人自称:“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这就是镇元子的“袖里乾坤”。

       明朝小说《三言两拍》中还有《吕洞宾飞剑斩黄龙》的回目。讲的是,吕洞宾得道后,与黄龙禅师斗法的故事。

       吕祖修得仙道后,自以为得意,与黄龙禅师辩论,最后参悟大道,终成陆地神仙,说道:捽碎葫芦踏折琴,生来只念道门深。今朝得悟黄龙术,方信从前枉用心。”

       这是小说故事,而历史上吕祖曾有一首诗:

       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和合报平安。

       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

       这句“对境无心莫问禅”,一句便道破禅关,直达禅宗佛法最高处,并被佛教界接纳推崇,吕祖的确是位抵达儒释道三家至高顶点的人物。

       到后来王重演创立全真教,尊吕祖为祖师,教义多用的是吕祖的典籍和著作。道教各个流派几乎都遥尊吕祖,这是一个对整个道教发展有着承前启后般的人物。不仅如此,他甚至于对现代世界,对西方哲学心理学也有深刻的影响。

 

精气神

       道家整个内丹派的修炼,用一句话来说便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

       在此之前还有“炼血化精”,之后有“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但前者为人体本身之功能,后者则太过形而上,虚无缥缈,因此中间这两句为核心。

       西游书中五庄观的回目里是这么说的,福禄寿三老道:“他得之甚易,就可与天齐寿,我们还要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功夫。”

       养精、炼气、存神,这就是地仙的修炼的要诀,也就是上文提到钟师向吕祖解释的地仙修炼方法。

       呼吸为风;血中含有人体生存必须的营养,并供给全身,因此富含营养的血为火。人吃了东西后,营养进入血液,这种“火”加上呼吸的“风”,经人体转化为“精”,为生命之精华。

       这是,炼血化精,基本是人人天生都会的。但肺不好,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或者两者配合不好的人往往体弱多病。风火炼化,身体就如同一个鼎炉。

       其实应为:炼精化炁,“炁”通“气”。这部分在之前“九转大还丹功法”时曾详细分析过,这里就不再缀述。简言之,就是通过意念牵动五脏之精气的修炼,使得人体的“精华”不至于随着物欲外流消散,而反哺归真抵达玉枕穴,进而滋养心神,实现生命从肉体到精神的一个整体提升。

       到这里就是“三田反复”,即“炁”在人体上中下三田反复。

       下一步就是“烧成丹药,永镇压下田”,也即是,炼气化神。这是最为艰难,也最为神秘的。这些生命的能量,由精到炁,如何才能带动精神世界的提升。

       吕祖对“炼气化神”这个关键问题,做出了完整的理论架构。这就不得不提到一本书,《太乙金华宗旨》。

 

一朵金花

       《太乙金华宗旨》据传是吕祖所写,也有人说是王重阳托吕祖之名撰写,但其内容却是在吕祖所建立的大体框架之内。

       太乙,指无上,指最初;金华,金花,金光,金丹,都是指生命元神。太乙金华,就是生命诞生之初的元神。

       第一章,       天心。

       性命寄托在天光之上,天光寄托在眼睛之上,天光处在双目之间。

       第二章,       元神、识神

       天地看人像蜉蝣,大道看天地像泡影。人的精气会随着天地腐朽败坏,但元神存在,像无极一样。元神住在双目之间,而识神住在心脏。魂与元神同在,而魄伴随识神。魂为阳,魄为阴。魄代表欲念,妄想,杂念。一切好色、动气的坏习性,都是魄所操纵的。修行就是存魂去魄,以达纯阳。

       第三章,       回光守中

       魂白天住在眼中,使人看见;晚上存在肝中,可使人做梦,梦中可瞬游天地。人的精华向上聚集在眼中,光随视觉而流转消散。回光,就是让天地本初之光返回人体。心情影响呼吸,呼吸是心念的外化。修息,即修呼吸,就是修心。修断识,即消魄,即守中。

        止观的功法,原是佛家的,能生“定”和“慧”,在此佛道相通。回者就是止;光者就是观。止而不观,称为有回无光;观而不止,称为有光无回。

       第四章,       回光调息

       静坐时,眼观鼻,放下心念,专注于呼吸。心一细,气息也会跟着细;只要意念专一,就可以调动真气,呼吸一细,心也会跟着细,只要气息专一,就可以调动心神。古人主张在定心之前,先要养气;也是对于心意无处着手;所以借调习作定心之开端,这就是所谓:“纯气之守”。

       第五章,       回光差谬

       修行有差路,需要预防。入静时,既不能死气沉沉,又不能追随万缘。

       第六章,       回光证验

       入静时,功夫到了,可观到“日落”,“大水”,“行树”等“法像”;再深入,可看到琉璃世界,诸佛显前。此外,还会听到神气的声音,看到白云,觉身体温暖轻盈,仿佛要升起来。

       从中可以寻找先天一气,一粒微光,一粒接一粒,丹就成了。

       第七章,       回光活法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此功法而荒废正业。不要着人我之相,随时随地可以“回光”,可以练功。

       第八章,       逍遥诀

       玉清留下逍遥诀,四字凝神入气穴;

       六月俄看白雪飞,三更又见日轮赫;

       水中吹起藉巽风,天上游归食坤德;

       更有一句玄中玄,无何有乡是真宅。

       这首诗就将所有功法一语道尽,大道的真要,不过“无为而为”四个字而已。

       第九章,       百曰筑基

       百日立基,不一定硬要一百天。息,含一个“自”和一个“心”,自心为息。心操控一切,一念一生持。只有到了见性阶段,才会明白。

       第十章,       性光识光

       吕祖说:回光功法,不论行住坐卧,都能够实行。

       用心用意就是识光,放下意念就是性光;识不断,神不生;心不空,丹不结。不执着任何事物,叫作心静;不留恋任何事物,叫作心空。空,如果是能够发现的空,那空就不能算空;直到空得忘掉了空,这才算做是真空。

       第十一章,                    坎离交媾

       凡是漏泄精神,流动而接触外物的,都属于离卦;凡是收转神识,静定而涵养中心的,都属于坎卦。收敛气息,精神就不再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流转。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坎离相交了。如能安静下来打坐,则更高一等。

       第十二章,                    周天

       周天就是一个循环,以心到为妙诀,无心而守,无意而行。一天有一次周天,一刻也有一次周天。坎离相交之处,就是一周。

       第十三章,                    劝世歌

       吾因度世丹衷热,不惜婆心并饶舌。

       世尊亦为大因缘,直指生死真可惜。

       老君也患有吾身,传示谷神人不识。

       吾今略说寻真路,黄中通理载大易。

       正位居体是玄关,子午中间堪定息。

       光回祖窍万神安,药产川源一气出。

       透幕变化有金光,一轮红曰常赫赫。

       世人错认坎离精,搬运心肾成间隔。

       如何人道合天心,天若符兮道自合。

       放下万缘毫不起,此是先天真无极。

       太虚穆穆朕兆捐,性命关头忘意识。

       意识忘后见本真,水清珠现玄难测。

       无始烦障一旦空,玉清降下九龙册。

       步霄汉兮登天阙,掌风霆兮驱霹雳。

       凝神定息是初机,退藏密地为常寂。

       一天不用功,做一天鬼;做一息功夫,成一息仙,悟道参禅,脱胎换骨,就从这里开始,大家要努力!

 

       在此将整本书各章大意简略写出,一展道门瑰宝,如求详实的内容,还请看道藏。

 

       这本书于民国被翻译到西欧,当时荣格因为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正苦苦探求自己的心理学理论。他发现很多病人对于一种梦境的描述非常类似,请一位专业画家将其一一画出,呈现出来的是一朵花,曼陀罗花。虽然不同人的描述不同,形状色彩都不相同,但都像是一朵曼陀罗花。

       基于对梦境的研究,荣格大胆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理论。即人类的意识由三类组成:意识、个人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意识,就是人能感知到的念头思想,潜意识就是深层无法被轻易察觉的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就是我们整个人类都拥有的一种潜意识。

       有人形容集体潜意识为,人类集体梦境。就像所有人做着同一个梦一样。无论种族肤色性别年龄,人类的潜意识有着某种共同的特性,比如各个文明的神话,对死亡境界的描写,都有着同样的特征。

       当荣格看到这本《太乙金华宗旨》后,如获至宝。东方哲学用简练优美的语言,一举破除了他心中的障碍。他将此书翻译为德文,命名为《中国生命之书——金花的秘密》。

       金花,就是元神,就是生命之根,就是仙根。

 

 


19. 地仙之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