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峥后退 拼多多向前
作者丨汗青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成长为中国用户规模第一的电商,拼多多(PDD)用了六年的时间。

3月17日,拼多多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及全年财报,用户规模逼近8亿无疑是这份财报中最好的成绩。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据了解,阿里巴巴同期数据为7.19亿,京东则为4.72亿。仅从用户规模上而言,“猫拼狗”的次序可能要换换位置。

与财报同一天发布的还有黄峥卸任拼多多董事长的消息,当日早些时候,拼多多董事会上批准了黄峥的辞职请求,拼多多现任CEO陈磊将接任董事长职位。
黄峥在股东信上表示,“虽然拼多多自身还很年轻,还有很厚、很长的雪坡,还有比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空间,但如果要确保它10年后的高速高质量发展,那么有些探索现在已经是正当其时了。我作为创始人,跳脱出来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可能是比较适合的人选”同时承诺其名下股票在未来三年内将继续锁定。
刚到40岁便急流勇退,有人说黄峥后退的太早,然而在黄峥看来,成长了6年的拼多多如同他的孩子,已经从刚上学的孩子成为了进入青春期的少年,作为“家长”的黄峥此时的后退却并不意味着放手,而是花费更多时间、更多思考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
全年营收翻番 迈向“8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
拼多多交出了上市以来最好的成绩单,同时也交出了一份足以在阳光下审视的财报。

三年前,“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这句广告语遍布大街小巷,现在,这句广告语该换换了。
拼多多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较上一年底的5.852亿同比增长35%;去年全年,拼多多累计新增活跃买家超2亿,其中四季度新增5710万;月活跃用户数方面,2020年第四季度,拼多多APP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7.199亿,单季净增7650万。去年下半年,拼多多月活用户数累计新增1.51亿。
黄峥在股东信中称,辞职一方面的原因在于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甚至异化,让其意识到传统的以规模和效率为主要导向的竞争有其不可避免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规模与效率造就了拼多多用六年的时间取代阿里巴巴,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
这样的增长势头仍在延续,根据QuestMobile报告,今年春节期间,拼多多日活跃用户首次登顶行业第一,其间拼多多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同比增长25.9%,这样的增速将一众日活过亿的APP甩在身后。
不仅如此,拼多多的用户也更舍得“花钱”了,财报显示,2020年拼多多活跃买家年度平均消费额增长至2115.2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23%,比2018年多了近一倍。
之所以称这份财报足以在阳光下审视,另一个原因在于用户规模增长和平均消费额度的双向助推下,拼多多营收实现翻番,亏损也大幅收窄,甚至在单季度接近盈亏平衡。
此前,分析师曾给出了拼多多四季度营收为192.87亿元,全年营收为518.81亿元的预测,然而拼多多的实际表现则超越了分析师指引。财报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拼多多实现营收265.477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146%,全年实现营收594.919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97%,接近翻倍增长。
对于电商的核心指标GMV,拼多多的增速则达到了行业平均水平的6倍有余。2020年,拼多多平台交易额攀升至16676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66%;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为10.9%。
亏损曾是拼多多迈不过去的坎,这一情况也逐渐得到改善。2020年,拼多多净亏损29.65亿元,去年同期为42.658亿元,同比收窄43%,去年四季度单季亏损为1.845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8.15亿元的亏损大幅收窄,这说明拼多多的盈利模式正处于不断地优化当中。

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第四季度在线营收技术服务收入达到189亿元,占到了当季总营收的71.1%,同比增速也高达95%,成为了拼多多新的营收增长动力。
农产品里长出的拼多多
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流量逐渐见顶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下拼多多在成交额上还能保持行业平均水平6倍的增速,原因何在?
拼多多CEO陈磊给出了答案,在财报发布当天的电话会议上,陈磊在10分钟的发言中前后29次提及农业相关词汇,在陈磊看来,拼多多的成绩在相当程度上归因于管理团队始终将农业作为战略重点。

“我们从未忘记我们的初心,农业一直是我们的战略重点。我们对于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感到自豪。”陈磊说道。
这一点在财报上也可窥一斑,财报显示,2020年拼多多投入研发费用68.917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78%。平台研发占营收比例达11.6%。
农业科技的持续投入下,农产品和农副产品成为拼多多增长最快的品类,全年成交额达2700亿元,规模同比翻倍,农产品成交额占全年成交额的16.2%,远高于行业3%左右的平均占比。
据了解,拼多多目前直连的农业生产者已超过1200万人,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
“拼多多在农产品上做的是一手托两端的生意,通过减少以往农产品在流通中的多种环节,将流通成本让利给农民和消费者,让农业的价值链更加的高效和普惠。”长期观察电商行业人士表示。
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农产品销售遵循收购-批发-零售的模式,过多的中间流通环节导致了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价格上涨了数倍,而位于生产和消费两端的农民和消费者却是这一链条中获利最少的双方。
拼多多试图改变这一行业状况,鳌头财经了解到,近年来拼多多持续深入农业“最初一公里”,与国内外多个顶级科研机构和院士专家等科研团队展开深度合作,持续投入科学种植、农业物联网、无人温室、智慧农业等领域,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升级。
去年7月1日陈磊出任拼多多CEO后,也进一步加大了新电商生态体系的技术和战略投资,并推出了包括“多多买菜”在内的一系列创新业务,以推动农业从种植、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全链条变革,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
这其中的逻辑不难理解,目前我国农业领域的线上渗透率始终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生鲜农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优化他们的生产、分销和消费,在创造更多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影响面最广的收益。
拼多多的未来在哪
前进的拼多多仍在追求规模与效率上下功夫。曾经拼多多只是一个纯轻资产的第三方平台,现在其模式正在向“重”转变。这一转变是为了清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去年疫情期间,拼多多开创了“直播助农”系列活动,这一活动中农产品需求激增,物流伙伴却难以履约。对此,拼多多目前正在打造一个聚焦农业、降本增效、迅速履约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陈磊表示,“这项工作正在深入推进当中,预计需要几年的持续投入和建设,才能够让这个平台发挥其潜力并且有效提升相关商品的履约效率。”
“拼多多在仓储、物流及供应链端的投入有点类似早期的京东,此前京东的重模式也不少遭人诟病,但过几年再看恰恰是当初的投入造就了如今的优势,其当初将投入的各类基础建设现在也都成为了具有价值的资产。拼多多由轻向重的转变只不过在重复这一过程,不同的是京东起家靠的是电子产品,而拼多多靠的是农产品,在这一点上哪个面向的消费群体更广一目了然。”前述观察人士表示。
“后退”的黄峥已经开始未雨绸缪。黄峥在股东信中表示,辞退董事长职务的原因其一在于当下的行业竞争有不可避免的问题,要改变就必须在更底层、根本的问题上采取行动,要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础理论上寻找答案;其二是疫情等原因导致的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也加速了拼多多内部业务和管理的迭代。

退了后的黄峥,将去做一些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真正从底层采取行动对农业领域作出贡献。正如黄峥所言,拼多多过去对于农业的贡献主要停留在流通领域。效率的提升终究有尽头,当效率提升至极致后,拼多多未来的增长点又将在哪?
黄峥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无疑是最好的人选,10年后“成年”的拼多多又将是怎样的姿态,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