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篇小说后的思考——荒落的读书笔记(一百三十七)
最近感觉哲学类的书籍,除了美学外基本都没啥进展,思索一番后认为是被自己的阅历限制了。 阅历自然是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中而来,然而时间经济等多方因素,限制了我只能通过读书、看视频来获得阅历。 所以我最近在读小说、历史、古文。 好的小说往往是有超越时代的东西,比如《西游记》里的猴子,《基督山伯爵》里的复仇,《狂人日记》里的翻开历史等等等等,这些都会给我增添新的思考。 这些新的思考生了根、发了芽,就会渴望更多如美学、政治、人性学等哲学养分,最后经过自己的理解与吸收,结成大小不一的果实。 而这些果实,就属于自己。 所以我在读《变色龙》时会有很熟悉的感受,会产生“趋利避害”的联想,会设计另一套场景代入这个形象,会考虑见风使舵的行为到底是中性还是该批判。 同样的,在阅读欧亨利的《二十年后》时,我不仅会为故事里这对朋友信守承诺的作为而感动,也会为主角逮捕朋友的行为而困惑——如果换做是我,又该会如何选择? 所以在读了这些小说,有了一个具体的案例与场景,我再将自己代入进去后,才能更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就是我最近在阅读几篇短篇小说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