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PRI」“后纵膈”理论与测试-自学系列

2023-04-06 21:57 作者:海峰三脚喵  | 我要投稿

一、“后纵膈”概念和主要作用:

它为T4~T12的器官、血管和神经提供位置支撑,其其中包括:


食管、迷走神经、心包、胸主动脉、肋间动、静脉和神经、胸部淋巴管、流经胸腔壁的半奇静脉以及内脏神经;


交感神经链和神经节位于后胸腔和后纵膈之间。

    


后纵膈的界限(位置):

-心包之后;

-横膈膜之上;

-T4水平之下;

-脊椎(胸椎)之前;

-胸膜之间;



后纵膈是胸膜间隙后部的空间,对胸膜腔的大小和表面形态有直接影响;


后纵膈在打开(屈曲)时,可以释放水平面的运动;而在PEC模式下,后纵膈关闭(伸展),限制了胸椎的旋转(无法转换位置);


在RBC模式下,左侧胸廓前置(伸展)后纵膈关闭,,右侧胸廓后置(屈曲)后纵膈打开。


二、后纵膈扩张测试:



患者右侧卧,双下肢屈曲90度,脊柱屈曲;,


可在患者的腰部下方放一个毛巾卷,帮助维持胸廓-骨盆姿势;


治疗师一只手放在患者左侧的后纵膈上(脊柱左侧);


另一只手放在左侧肋骨前、外侧;


在吸气时评估肋骨的活动性;


患者转身,重复测试另一侧。



三、测试意义:

         

LAIC骨盆底患者,通常左侧后纵膈无法扩张;


表示骨盆左前出口处于内收状态,左前入口屈曲状态;

         

骨盆底下降,处在吸气的位置;

         

此位置,骨盆左前出口、左胸壁前侧更易扩张,从而减少了左后纵膈、左后出口扩张。


PEC骨盆底患者,通常双侧后纵膈无法扩张;


表示骨盆两侧出口都处于内收状态,双侧入口屈曲状态;


双侧骨盆底下降,处在吸气的位置;


此位置,双侧前出口、双侧胸壁前侧更易扩张,从而减少了双侧后纵膈、双侧后出口扩张。


扫描添加微信
加入微信交流群、
咨询课程

(备注:B站)


「PRI」“后纵膈”理论与测试-自学系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