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刻钟哲学】哲学的万能心法:巴门尼德“思维与存在是一回事”,一句话启发各...

2022-11-26 20:28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

Thinking and being are the same

1.庸俗的理解

可知论(同一论)

思维和存在可以互相identify each other,identity——一种科学主义的预设(还原论balablaa)

知识和现实相同一,相符合——符合论。

唯心主义——柏拉图主义

ideas存在:idealism=realism(短路)

这两者看似一个肤浅,一个幽深,但他们 share the same presupposition—— 这两种理路实际上没有把思维和存在把握成同一个东西(不够同一),而需要一个identification的过程来讲这二者同一化,把一个看似本体论、形而上的命题,转化为了一种目的论的命题。


2.思维与存在的辩证法

这个同一化的过程是没必要的,这二者本身就是统一的——黑格尔意义上的“存在即合理”【合乎理性的必然存在】

黑格尔的对主体和实体的辩证法首先悬置了“内外”、“主客”二分的界限。

这一界限应当被看作是场域内的规定性之一,仅仅是场域内的要素之一。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既导向了辩证法,也导向了现象学。

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不够辩证,他只强调了对立的两面一定会在一个同一性里面,为了维持这一同一性,对立的、分裂的、彼此分离的运动是不可避免的。但他没有把握到,这一运动(disparity——冲突、不一致、分裂)归根结底就是self(主体性)。[主体必然是分裂的主体——Lacan]


存在(实体)与主体是一回事,意味着存在本身就是主体化的。


3.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意味着两点

①主体性是实体的一部分

实体内在包含着一种主体化的力量,任何substantialized(实体化的)存在都必然要有主体来做中介,实体的存在一定要有主体化的维度来中介。

主体化——符号学自我闭合的维度,符号性秩序自我闭合,这一闭合形成的一个腔体就是主体。

因而任何存在者都附带着一个主体性的维度。

②实体、整个现实,是主体性(先验框架)建构的

先验框架相当于电脑的操作系统,所有的实体都由这个操作系统来建构,例如通过显卡来渲染,通过cpu来运算出来。——一套算法、背景性的底层代码。

但这不是唯心主义(实在论,自由意志可以操作一切对象,包括人的感觉),因为先验框架无法由自我意志来改变。

在这种意义上,实体——整个现实,是经由先验框架建构的,但这个建构的过程是一种极具物质性的过程(硬)。这一建构过程并没有在任何意义是损害实体的实体性(不可更改性,物质性)。

4.自由意识、自我意识(Rootless)是实体化过程的剩余

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在本体论层面上是“空无”。

①自我意识没有一个“实体性”的支撑,因为他本身就是实体化过程所抛出来的东西。

②自由意志是一种凭空出现的(就是要这样,没有原因没有逻辑),是找不到逻辑学或者某些规范性的支撑的,是纯粹由主体性所坚持的一个自由。

沿着巴门尼德的理路(未把握到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的无根性,rootless),会导向笛卡尔和康德:

笛卡尔:我思可以推导出我在(自由意志具有一种实体性)

康德:I must so I can——绝对的道德律令,自律即自由(强调一种积极自由),但自由意志无法更改先验框架!

在把握到主体性的无根性之后,会抵达黑格尔、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论域。


5.黑格尔

思维与存在的分裂即存在与其自身的分裂。

前者:不可知论,人的意识没有办法把握物自体(事物背后的真相,现象背后的本质)

后者:本质之所以没有办法被思维所读取和把握,是因为他自己都无法把握自己古埃及的谜对于埃及人自己都是迷——拉康乱入,人的欲望都是大他者的欲望,但大他者也不知道自己欲望着什么。为什么我们的认识论这么无能,是因为这个世界(一种把自己符号化、有序化的结构过程)在本体论上就是不完整的、中断的、失败的——世界是无法把自己完全符号化的,必然产生剩余。

这一中断和失败的过程可以理解为甩锅,把这一分裂甩给了人的认识论,因而产生了我们的第一人称意识。


世界——操作系统windows

自我建构失败——一个试图扫描(认识)整台电脑的软件(主体),扫到一半出错了,这个错误是操作系统本身的问题,却由软件来背锅。

主体背锅——操作系统(本体论)让软件去扫描软件自己,解析失败了,就说都是甩锅给认识论的锅(主体),试图用另一个软件(360安全卫士),来扫描这个软件。


人类的认识论为什么没有办法完整地把握宇宙实体?因为人的认识论与实体是以同一种方式生产出来的,因为宇宙实体本身有问题,因此认识论也有问题。


黑格尔把这个锅甩回给世界实体本身,因为思维与存在是一回事,所以思维的局限性就是存在者本身的局限性。


6.胡塞尔

现象学的现象(phenomena),分两侧——主体侧(意向性)与实体侧(意向对象)。

但意向性与意向对象在现象层面是同一的,胡塞尔通过思维与存在是一回事来建构现象。现象不仅仅是表象,现象使得表象背后的本质可以被直观到(本质化?)。


胡塞尔之余黑格尔:

黑格尔以一种二阶辩证法来把握本质是表象之表象;

胡塞尔则直接把本质性的规定性,将闪烁在表象背后的那一维度,直接直观为一种现象,只不过这一现象会把自身去表象化。

去表象化:通过本质直观来实现——胡塞尔预设的现象学基本操作,一种心法:把整个表象世界悬置起来,同时不做任何操作、任何更改(不影响任何关系,任何规定性,任何结构,一切都会被保留)。【黑格尔一般认为悬置起表象之后,表象内活生生的关联会被打破】,但会多出一个“我思”(现象学家第一人称的视角,本质直观,直接把握到表象世界内部规定性和结构性的关联,直接切中这些关系,瞬间看见一切)。

这种预设的逻辑在于:思维和存在是一回事,我只是增添了一个相关项(我思),我可以保留括号内(被悬置起来的)一切,仅在外部加一层意向性,这层意向性就是,去察觉直观我悬置起来的整个世界里面的意向性的(主体侧的)结构,可以去察觉他们。

现象学的这种暴力性是建构在一个非常强的假设之下的——一种自然态度下的对象所体验到的表象世界,在被我悬置起来之后,我可以不对它进行任何更改——我可以像上帝一样看清他内部的每一个结构,洞察到其中的那些eidos(本质)。


实践:不考虑辩证法,精神分析的维度上在悬置过程中内部发生的扰动,在很多论题上是可以做到现象学直观的。

比如在研究纯时间性的时候,纯空间性的时候,都可以运用现象学方法。这些方法归根结底就是存在与思维是同一回事,因而才可以进行操作,才可以把整个表象世界(作为一个存在),以活生生的自然态度把握,将这一实体包容在现象学家的第一人称本质直观之下。——这是一种心法(需要修炼)

思维与存在是一回事——transcendent(超越(性的)现象学)

现象学直观的修炼过程非常痛苦,但普通人可以借鉴,可以appropriate it.

现象学直观——把rootless的东西看成是有根的(自己设立其根基),看到存在当中(即思维当中)的否定性的缺陷,并反客为主——意向性这一侧拉到括号外。

本体论在这种框架下被直接取消(不存在一个可以被研究的完整的本体论,本体论本身就是失败的,世界实体的失败就是思维的失败)


巴门尼德的“思维与存在是一回事”的伟大之处在于,这句话只能被思维道出——”我与存在是一回事“,而不能设想一个存在实体本身在那边说。

思维与存在是一回事包含了一个不对称结构,无论是由思维还是由存在道说出这一真理时,都已然变成了思维,这也恰恰证明了思维与存在是一回事。存在必然会在一种符号学地运动中回溯性地变成思维。


6.海德格尔

thinking and beings are【代表了存在本身being的内在不一致性,不得不向思维妥协】 the same

思维与存在、存在为一样

所谓的就是存在方式

“思维与存在”他们的存在方式,就是存在为一样的。

“思维与存在”是一种本体性的架构,原初架构,他们是在存在的意义上,存在者存在,他们的存在是一样的。

“思维与存在”涌现的方式,在场域里现身的方式,起作用的方式,make difference的方式是一样的,必然成为一个东西。他们所抉择的哪个存在模式是一样的。


因此,思维是存在与其自身的短路,存在有个宿命就是变成非存在,变得不一样,消失(绽出——消失)。

存在者之所以能够sustain itself,恰恰是通过与思维一同,一并,一致(的方式),才能够持存。

存在通过与思维两者间的一致性,来实现自我的一致性。(这也说明存在本身内在是有不一致的,与思维的一致性,是存在的”拐杖“、”救生圈“)。


Being is the same as itself——此时Being与itself位于文本的两侧,两个位置,就已然不一样了,一致性就消失了。一种无条件的符号学差异阻碍了其一致性。


存在只能通过与思维一致,思维保持它的一致性,存在才能保证其一致性。


在此处走向了海德格尔的论域——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裂隙。


【三刻钟哲学】哲学的万能心法:巴门尼德“思维与存在是一回事”,一句话启发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