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音乐 信时洁
在托尔斯泰的艺术论中将贝多芬、瓦格纳(Wagner)(德国)全面否定,对音乐的严酷批判几乎只限于民谣和进行曲,将其商业化、机械化、庸俗化或过度专业化所带来的偏离人性,忧虑之声音不绝于耳。著名的作曲家甚至对音乐的未来失去了希望。在我国,对于古今中外所有的音乐混杂泛滥的现状,经常能听到这样的疑问和感慨:从各种立场来看,音乐今后会变成什么样,这样下去可以吗?音乐不是应该相应地更早意识到社会使命吗?先前提到的卡萨尔斯和亨德密特的警告也是对世界作曲界、偏离了音乐的本质、过度专业化、人为复杂化,正在使许多人难以亲近的现状发出的反省之声。
曾经在音乐史上开出最美花朵的欧洲古典音乐,本来是以朴素的民谣和民舞为源泉发展起来的,但现在却逐渐失去了倾诉万人(群众)之心的自然生命力。(贝拉)巴托克(匈牙利)在东欧的民乐中发现了创作灵感的源泉,亨德密特表示巴赫以前的音乐好似完整的系统, 完全不同的是,我国的能乐表现出乡愁的亲近感,也被认为是音乐恢复了朴素的生命力。
最近,在我国,重新认识民谣民舞的运动盛行起来,对创作曲也再次要求具有国民性、民族性或东方性。虽然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但是另一方面,潜藏着与时代作对、生活情感停滞的危险,民族主义的过度往往会阻碍音乐的普遍性,也会削弱其国际性。至今为止,音乐以各种各样的姿态发挥着民族性和个人性,在感情上的国际交流中发挥了作用。这种特质应该更多的维护。即使在如今世界大战最激烈的时候,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也超越了所有国境成为人们心中的绿洲。这种音乐持有的护照的印章,是人类对爱与和平的祈愿,是第九交响曲合唱的精神。
艺术是各个时代生活感情的一面镜子,音乐的现状和作曲界的现状在各自的意义和程度上也是如此。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如今的状态是人类大多数真正渴望的姿态。现代乐过于强调不安、焦躁、绝望、自暴自弃的感情,是少数不幸灵魂的产物,考虑到人类长久顽强的生命力,我认为这种音乐状态是无法持久的。据统计表明,即使在今天,受世界大多数人喜爱的依然是正常、健康的音乐,绝不是畸形、高昂的曲调。因为人类一直以来持有爱与和平的夙愿,音乐包含着和谐、均衡、憧憬、追求正常美是自然之道。
我想到现在为止,音乐的姿态,从初期的民谣和格雷戈里奥赞歌(教会圣歌)那样的单旋律渐渐产生了和声和对位法的复音乐,直到最终形成像今天这样复杂的构造,古今中外、各种各样,将来也会发展出更多的表现方法、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无论曲子长短和技法如何、优秀的音乐总是自然的,遵循能够直接被万人理解,通过倾听、给烦恼多的人带去世界的温暖、安慰和希望,通过爱与和平将万人联系在一起,这才是超越时代、跨越国界、真正理想的音乐吧。
《心》昭和四十年三月号(1965),第二一三页

信時 潔 (のぶとき きよし、 1887年 〈 明治 20年〉 12月29日 - 1965年 〈 昭和 40年〉 8月1日 )は、 大正 ・ 昭和 時代 日本 の 作曲家 、 音楽学者 、 チェロ 奏者。
信时洁(1887年(明治20年)12月29日-1965年(昭和40年)8月1日)是大正、昭和时代日本作曲家、音乐学家、大提琴演奏家。
*个人翻译 仅供阅读
原文https://www.aozora.gr.jp/cards/001963/files/58854_6873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