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龙江剧~黑土地上的说唱艺术

2023-06-29 11:28 作者:山药加土豆  | 我要投稿


一,简介

龙江剧,是中国最年轻的戏曲剧种之一,是20世纪50年代末诞生在黑龙江省的地方戏曲新剧种。黑龙江省的传统地方戏曲之一。1958年,在东北三省协作区会议上,周恩来提出要发展东北地方戏曲后,黑龙江省以二人转、拉场戏的音乐为基础,吸收东北民间音乐,把说唱和歌舞演唱的形式,逐步丰富、发展成戏曲形式,1960年8月正式命名为“龙江剧”。

二,起源

东北二人转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其表演形式分为二人转、单出头和拉场戏。建国后,在当地有关部门的领导下,从1956年起由黑龙江省民间艺术队着手进行对拉场戏的改革,试图创建起新的大戏剧种。1958年10月,在东北三省协作区第四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要繁荣发展东北的文化,丰富创造自己的地方剧种”。1959年以黑龙江省民间艺术剧院地方戏队和黑龙江省评剧院青年队为基础,成立了黑龙江省新剧种队,并正式定名为“龙江剧”。

三,音乐唱腔

龙江剧音乐唱腔的结构形式,确定了以群众熟悉的(四平调)(盘家乡)为主调 ,选用(红柳子)(文咳咳)(武咳咳)(打枣调)(哭糜子)等曲牌为辅助曲调 。音乐唱腔的结构形式是以主调贯穿、联接、融合辅助曲调的板腔体(兼用曲牌联套)戏曲音乐形式。文学语言朴实风趣,龙江剧的表演,粗犷、俏美。有异于京剧大戏。它是在二人转、拉场戏的基础上,吸收东北大秧歌等东北民间舞蹈,借鉴和吸收兄弟戏曲剧种的一些表演程式,揉合、提炼、创新,逐渐积累了一些表演手段。尤其是“手绢”、“扇子”、“秧歌步”的运用均有独到之处。表演动作歌舞性强,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特色。历年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寒江关》《春灵庵》《双锁山》《俩新媳妇》《结婚前后》《张飞审瓜》《皇亲国戚》等。

四,角色行当

龙江剧的角色行当来源于拉场戏,通过借鉴京剧、评剧等剧种的角色行当特征,逐步实验,创建出自己的角色行当体制。最初开始的时候,以拉场戏《寒江关》《五姑娘》中的分行,来进行实验。后来,根据实践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为创造各类型人物,必须分行。”;“在传统戏中应继承其它剧种固有的生、旦、净、丑的行当,并根据需要加以适当的创造。”;“表现现代戏虽然不分得那么科学,但也必须按照传统的规律使人物性格化。” (以上均见《关于进一步创造龙江剧意见的报告》) 等指导方针。

据此,在第一批传统实验剧目《寒江关》《双锁山》《春灵底》当中,既继承运用戏曲固有的行当表演方法,又不死守行当,而是能够从剧情出发,从人物出发,着重刻画人物的性格,创造出具有龙江剧地方特色的角色行当。如在《寒江关》一戏中,演樊梨花,改武扮为文扮,突出了“思夫忧国”的复杂情感,虽是青衣应工,亦兼有刀马旦的架子相;演姜戌,则是武扮道袍丑,既诙谐、幽默,又不失大将风度;演小姐的贴身丫环,虽小花旦应工,又不失战场上武旦表演的气质。在现代戏《天鹅饰新装》《李双双》《死心眼》《龙马精神》《三世仇》《千万不要忘记》等剧的行当实验中,让行当服从表现现实生活,又从反映现实生活中发展行当,使行当带有时代的和地方的特色。如在《李双双》一剧中,塑造李双双形象,运用青衣质朴大方和彩旦粗犷、泼辣、火爆的外化特点,表现李双双忠诚纯朴、爱憎分明、敢说敢做的性格。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龙江剧的角色行当的实验中断,演出剧目全是移植“样板戏”,在表演上则是完全照搬“样板戏”。“文化大革命”后,在有关当局的支持下,剧团进一步开拓了角色行当的实验,在重点剧目《双锁山》《春灵庵》《俩新媳妇》《结婚前后》《皇亲国戚》《张飞审瓜》的实验中,生、旦、净、丑的行当化表演又前进了很多。但整体而言,角色行当的实验仍是文戏多,刀马花旦的表演还是仍然基本处于对打中的架子活。

五,艺术特点

手绢功是龙江剧表演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程式动作,来自于二人转,但又有新的发展。比如《皇亲国戚》中的杏花出龙江剧场,随着音乐的节奏先抛出一个回旋绢,表现了她小鸟出笼般的喜悦心情。扇子功源自二人转,但比原来更为夸张,如《张飞审瓜》中张飞的扇子造型特大,表演中运用了许多大抛扇、立抛扇等动作,突出了莽张飞的性格。

道白分乡音白、普通白、韵白三类。乡音白以当地方言音韵为准;普通白则为带有节奏变化的普通话;韵白为配的音乐伴奏,具有朗育吟咏性质的念唱。此外还有一种两三句至七八句不等、带有韵脚的“说口”。

舞台美术方面,龙江剧主要是吸取京剧和评剧的长处,虚实结合,既有实景,又有象征性、装饰性的设计。服装上走的是京剧的路子,但又有所改革。根据剧情和所表现的时代的需要,对服装的样式和纹样作了适当的修改。

龙江剧的音乐唱腔属曲牌联套和板式变化的综合体,音乐大多从二人转、拉场戏中发展而来,逐渐形成了两个腔系([四平调]腔系、[花四平]腔系),完成了男女分腔。唱腔以主调贯穿联结,融合有亲缘关系的辅助曲调。有慢、中、快、紧、散等板式。在音乐结构上,有些剧目是联曲体和板腔体的混合体,也有的是单用联曲体。唱腔则主要有“四平调”和“盘家乡”两个,此外尚有从“四平调”演化而来的“花四平女声主调”和“花四平男声主调”。“四平调”善于抒情,叙事、绘景,上下句结构,带甩腔,其辅助曲调有(文咳咳)(武咳咳)(喇叭牌子)(大救架)(哭糜子)等。龙江剧的伴奏乐器以板胡、唢呐、二胡、琵琶、笛、笙、扬琴等为主,配以提琴、单簧管等西洋乐器。

龙江剧~黑土地上的说唱艺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