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缅甸历史简述》(上)

2023-03-15 22:23 作者:LvXingge泽泽子-新生体  | 我要投稿

思考:我们现在看到的缅甸,全称为“缅甸联邦共和国”,简称“缅甸”,也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古代缅甸和中国有哪些往来?它是怎样出现统一政权和发展的呢?




史前文明

       根据考古资料,缅甸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活动。当时缅甸的伊洛瓦底江边的村庄已有人类居住。将缅甸划分成“上缅甸”和“下缅甸”是莽瑞体的划分。相传公元前200年骠人进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区,并掌控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通商之路。《汉书》称谌离。两世纪之后孟族来到锡唐河流域,而在849年缅甸人接管骠河流域并建立蒲甘城。


       在缅甸的范围内, 从1世纪开始, 已陆续建立了地区性的国家, 并有较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宗教、文化, 它们为缅族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北部, 有掸族建立的掸国。97至131年,掸国曾三次遣使访问中国的东汉。

       大约4世纪后,可能从西藏高原南迁的南诏、骠族不断增加, 南诏以大理一带为据点,骠族则移至缅甸中部, 逐渐建立国家。骠国兴起后,便征服了掸国。613~718年毗讫罗摩王朝统治骠国时十分强盛,其疆域北抵南诏(今中国云南德宏和缅甸交界地区),东接陆真腊(今泰国、老挝、柬埔寨接壤一带),西接东天竺(今印度东部阿萨姆邦等地),南至海,据有整个伊洛瓦底江流域。

骠国古城

蒲甘王朝

       1044年到1297年是蒲甘王朝统治时期,蒲甘王朝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849年,披因比亚建立蒲甘王国。1004年,蒲甘王国遣使到中国向北宋朝贡。1044年,阿努律陀即位为国王;当时缅甸地区列国争霸,蒲甘王国信奉大乘佛教的支派阿利僧派。

阿努律陀像

       阿努律陀积极向外发展,于1057年挥师南下,讨伐孟人国家直通,打败直通使蒲甘王国得到了出海通道。占领直通国后,阿努律陀把上座部佛教传入蒲甘王国,并立为国教。

蒲甘古城遗址

      1271年,蒙古帝国大汗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多次遣使到蒲甘国招降,蒲甘国王不理会。1277年,元兵发到对蒲甘的攻势,但因为气候炎热退兵。之后,元兵又多次进攻蒲甘国。1279年,元朝灭南宋,统一中国,国力大增。1283年,元军自云南地区进攻蒲甘国,1287年,蒲甘城破,那罗梯诃波帝向元朝投降,缅甸北部成为元朝的缅中行省,后缅中行省撤消,忽必烈以其处云南极边,立其酋长为帅,命令3年一次入贡,在缅国设立宣慰司、军民府以及驿站。

      元朝败蒲甘国后,其疆土就开始分裂。掸族乘机发展势力,1368年于缅甸东部阿瓦建立阿瓦王国。而孟族在缅甸南部建都马达班,1369年迁都勃固,建立勃固王国。这2个王国建立后南北交战,缅甸境内四分五裂,各王邦部落或臣服于元明两朝,或俯首于暹罗,延绵250余年,直到16世纪30年代中国明朝万历年间。



勃固王朝与阿瓦王朝

       1287年到1531年为勃固王朝。瓦里鲁趁蒲甘王国的衰败,称霸下缅甸。1298年向中国称臣。瓦里鲁时期,缅甸出现了最古的法典-《瓦里鲁法典》。勃固同中国元 、明两代关系密切。元朝称它为“登笼国”,曾遣管竹思加出使其国,国王遣其舅兀剌合莱随同中国使者来华报聘。明朝称“得冷国”,又称大古剌,1406年,明朝遣使周让至其国,立大古剌为“宣慰使司” 。从1406~1425年,大古剌宣慰司和底马撒宣慰司不断遣使来中国,加深了彼此的联系。

       1364年12月,德多明帕耶修建阿瓦城作为首都,阿瓦王朝正式建立,之后向中国称臣。1371—1372年间,阿瓦击退了掸人的入侵。1373年,若开归附于阿瓦,直到1385年。1386年,孟国的渺米亚侯劳皮亚背叛其新国王亚扎底律,归附阿瓦,由此引发了四十年战争。

      明康王时期,四十年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缅军甚至一度逼近孟国首都汉达瓦底,吞并了孟国三分之二的国土,但是自缅太子明耶觉苏瓦于1416年战死后,阿瓦势力大衰。1431年,若开的那腊梅腊驱逐缅人、孟人建立了独立的若开王国。

      1439年,孟瑞王即位后曾协助明朝征服征讨麓川,并控制孟养、格礼。温多王即位后,继续协助明朝打击麓川,之后又帮助麓川思氏父子反抗明朝。温多王时期,阿瓦平定了东吁、东敦等叛乱,又击败了北方的强敌木掸,国力较为强盛。1480年,明康第二即位,木掸在思陆的领导下开始强盛,而卑谬、东吁地区相继叛乱,阿瓦疲于应付。1501年,明康第二去世,次子瑞南觉欣即位,北方的木掸、南方的卑谬、东吁开始发难,最终在1526年,木掸王色隆法攻克阿瓦,缅人王国灭亡。




东吁王朝

       在东吁王朝建立之初,缅甸仍处于分裂时期,但缅甸内部已经出现了几个较大的各自为政的政治实体,主要有:“以阿瓦为首都的上缅甸-阿瓦王国;以白古为首都的下缅甸-白古王国;以谬汉为都城的阿拉干王国;东吁王国。”

      1539年,莽瑞体率军吞并缅甸南部富庶的白古王国,并向更远的地区进兵,发动了“良兆之战、马都八之战、卑谬之役、七国之战、远征阿拉干”等军事行动征服各个割据政权。在1550年之前,东吁王朝基本实现了缅甸中部和南部的统一。

      1550年莽瑞体死后,缅甸的割据势力重新抬头,各地封建主开始拥兵自重,各自为王。莽应龙在1551年继任后,在政治上分化叛乱的封建主,在军事上利用西方人的势力,东吁王朝清除了内部的分裂势力,并占领了掸族控制的地区,实现了缅甸历史上的第二次统一。东吁王朝的兴起不仅结束了缅甸两百多年的分裂局面,也使缅人为主体的封建王朝再次控制了整个缅甸。

                          知识添补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和制度。“土司”又称“土官”,是由中国古代中央王朝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世官、世土、世民”是其重要特点,即世袭的政治统治权,辖区土地的世袭所有权及对附着在土地上的农民的世袭统治权。

土司制度渊源很久,元朝以前,各封建王朝已采用“以土官治土民”的办法。唐、宋时在西南、华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设置过羁縻府、州,任命当地土著首领为世袭的刺史、知州。元朝后,以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千户、百户等官职封赠各族首领,土官的职类、承袭、贡赋和征发等遂形成一定制度。明代,土司制度发展到鼎盛期,后渐趋衰落,至清代,已不占统治地位了。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云南、四川等民族地区还有极少数土司的残余。经过解放后的土地改革才彻底废除。


      莽应龙在位时利用掸人上层对当地民族进行统治,正式建立了土司制度,完成了缅甸的第二次统一。为发展政治、经济、文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绩卓著。统一后的东吁王朝开始对外用兵,侵入暹罗腹地,吞并各掸邦土司地并进犯中国西南边疆地区。1583年初,明朝开始重整西南边防,反击侵略。明军于1583年至1584年,在边境地区进行了反击,明军陆续收复被缅军侵夺的全部领土,收降了投缅的岳凤,并重新夺得孟养、木邦、陇川、孟密地边地土司地区的控制权。

       莽应龙死后,阿拉干王朝封建主乘机率葡萄牙雇佣兵,并同东吁封建主联合,于1599年攻占白古,俘获缅王莽应里。莽应龙幼子良渊王占领以阿瓦为中心的“粮仓”地区,保住了上缅甸。继其王位的阿那毕隆光复了下缅甸的所有失地,1613年收复了被葡人占领的沙廉,把葡萄牙侵略者驱逐出缅甸,再次完成了缅甸的统一。1638年进行一次全国性普查,编制了各地户口、耕地面积、产量和税赋情况的调查统计,作为征税和征调劳役的依据。到平达力在位时期,国家国力开始衰落。

      1627年,荷兰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缅甸设分公司。1688年和1709年,法国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又在沙廉设分公司,控制其对外贸易,殖民势力侵入缅甸。1740年,缅甸孟族起义,动摇了东吁王朝的统治。1752年孟族军队占领首都阿瓦,结束了东吁王朝的统治。



贡榜王朝

       瑞波平原的缅族首领雍笈牙派兵多次南下讨伐孟族人,1752年再次实现了全缅甸的统一,建立了壅籍牙王朝(也称贡榜王朝)。贡榜王朝是缅甸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干涉的开始。贡榜王朝不但统一全缅甸,也对外四处用兵扩张疆土。贡榜王朝继承了东吁王朝时期的土司制度和兵制。

      孟驳继位后,于1767年攻克暹罗王都。1768~1775年,暹罗人民在郑信的领导下起义,把缅军全部逐出暹罗国土。孟云执政时,将国都迁到附近的阿布拉马拉,孟云时期是贡榜王朝的黄金时代。

      由于其势力不断向云南边界伸展,干涉云南边境土司的内部事务,不时侵扰中国傣族地区,引发了乾隆年间的清缅战争。清缅战争期间,清政府一度恢复了对孟拱、木邦、孟艮、整迈等土司的统治,但是随着征缅战事的结束,缅甸备表入贡,清王朝对这些土司旋又不加过问。

      1824年3月, 英国以缅甸加强阿拉干防务,企图进攻吉大港为借口,发动了第一次侵缅战争。战事持续一年 ,缅甸战败,缅王孟既被迫于1826年2月签订《杨达波条约》。第一次英缅战争打断了缅甸社会独立发展的进程,加深了缅甸的民族危机。

      1852年4月1日,英国人以缅甸地方当局“虐待英商”为借口,派军舰封锁仰光,战争持续一年左右。未经签订任何条约,英国单方面宣布吞并勃固地区。在1862年英国将阿拉干、勃固和丹那沙林合并称“英属缅甸”,以仰光为首府归英印总督管辖。曼同于1858年废弃旧都阿摩罗补罗,迁都至金城-曼德勒。两次英缅战争之后,下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贡榜王朝偏安于缅甸北半部。 

英国蚕食越南的过程





本文希望能给阅读者们带来一定帮助。

本文仅供娱乐阅读或一定的参考。

本文可能会有错别字、遗漏内容或不严谨的地方,希望各位能在评论区给予纠正和留下宝贵建议。也可私信up主  LvXingge泽泽子-新生体



《缅甸历史简述》(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