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经济
2023年2月13日,本年度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鼓励借助庭院经济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自身)发展动力。
一号文件所说的“庭院经济”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国家对它如此重视?怎么样能让才能发展“庭院经济”呢?答案就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之中~
01 什么是庭院经济?庭院指院落及房屋周围闲置的空地。庭院经济则是以庭院作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为家庭和社会提供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家里的院子,创造经济收益。

庭院经济其实自古有之,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上学过的《寡人之于国也》里面有一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衣帛矣”,其实都能看出我国古代人民已经在院子中开展生产活动。

传统庭院经济面貌 | 图源网络传统的庭院经济有这些特点:主要为满足家庭需求或小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大田生产(指在大片田地里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互为补充;产品以肉、禽、蛋、奶、菜等食品或者一些手工日用品为主;从事生产人员主要是家庭成员,生产经营方式简单、粗放,经济效益较低。这种传统的利用方式,并没有充分发挥庭院的潜力。其实庭院虽小,但利用好了,完全可以创造更多收益,成为脱贫致富的“宝地”。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开发方式该如何转变,才能实现这个目的呢? 02 如何发展庭院经济?要想经济收益高,咱们得理顺发展的思路。第一个问题:庭院可以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呢?一要专门化,因地制宜,适合什么就生产什么,这样的产品(服务)才是最有竞争力的;二要市场化,面向市场,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做到以上两点,就能在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可以避免盲目跟风、同质化竞争。(发挥地方优势,打造特色产品)但要做到这些,只靠农户自己是比较难的,所以需要政府和企业做好引导工作,站在更高的层面做规划。同时,制定相应的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做好规划引导,加大扶持力度)第二个问题:如何保障生产(开发)顺利实施呢?单靠农户“面朝黄土背朝天”埋头苦干肯定不行,还需要物资、资金、人才、技术、创新、信息齐上阵。当然,交通、通讯、水电、能源等这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大要素投入,完善配套设施)

现代农业产业庄园 | 图源:新华网有些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农户不会用怎么办?别着急,可以举办讲座、培训班等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生产经营水平和素养;在农民遇到各种问题时,还可以让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电商企业提供帮助。(健全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接受专业人员培训 | 图源:新浪财经第三个问题:如何推广宣传?想要让生产出的好东西家喻户晓,就离不开各种媒体宣传,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要积极打造品牌,结合网络直播,利用电商的方式,加大推广力度;还可以请一些在庭院经济中获益的地区或农户总结成功经验,发挥示范效应。(注重宣传推广,树立示范典型)

大批收购万寿菊场景 | 图源:新浪财经

齐齐哈尔市东胜村特色产品小毛葱、紫皮蒜形象标志图源:腾讯网前期周密规划,中期高效执行,后期做好推广,把这几个环节好好落实下去,庭院经济未来可期! 03 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影响“小小庭院”被写在了中央一号文件里,可见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发展庭院经济,可以助力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三个层面来解读这个问题。
经济
✓ 充分利用空间,优化利用资源庭院经济的发展,不仅使得原本闲置的土地资源重新发挥作用,赋予了特色农副产品资源更高的价值,也将独特的乡村环境资源展现给大众,真正实现了物尽其用。✓ 经营门槛较低,拓宽增收渠道有些农民拥有的资源有限、资金短缺。既不能实现非农就业,也无法进行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在仅有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情况下,开展庭院经济或许是他们实现创收、巩固脱贫成果的最优选。

庭院种植的的中药材盆景 | 图源:新浪财经✓ 生产模式多样,适应市场需求庭院经济生产经营方便灵活,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其变化,适时调整发展模式,从而更好地面向市场。典型的庭院经济模式有:【种植型】种植与大田作物差异化、互补性发展的特色作物,除传统的蔬菜、水果、花卉外,还有发展中草药、食用菌等特色产品。

村民在园内查看中草药长势 | 图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养殖型】主要饲养畜类、禽类、水产等适合庭院养殖的特色优良品种。

图源:央广网【加工型】通过建设家庭工厂或家庭作坊,进行农副产品初加工、深加工或手工制品加工。

整理柳编手工艺品的村民 | 图源:新华社【服务型】将农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如发展餐饮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

图源:云南网【综合型】多种模式共同发展,如“种养结合”“农文旅结合”等。

四川省遂宁市某文旅园区 | 图源:新浪财经
社会
✓ 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乡村中剩余劳动力的生计问题有待解决。庭院经济就有效消化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妇孺、老人都能参与进来,实现了足不出户即可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继承和发展传统技艺和文化庭院经济在输出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挖掘和发扬乡村中的非物质性的传统技艺和地域文化,既赋予庭院经济以文化底蕴,彰显其文化价值,也有利于传统技艺和文化的继承发展。

苗绣非遗工坊
生态
✓ 美化乡村人居环境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庭院经济模式探索的推进,人们开始重视庭院经济与生态环境相融合,推进乡村生态建设和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图源:《基于脱贫和环境改善目标的寒旱地区农村庭院生态工程》周传斌

押题冲刺(2023·全国·高三模拟)农村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落的空间和各种资源,从事集约化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模式,是一种优化的生态系统模式,该模式由塑料大棚亚系统、沼气池亚系统、猪舍厕所亚系统、庭院园田亚系统和居民组成。下图为我国某地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平面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各生态系统产出占总产出百分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猪舍建在地下沼气池之上并与大棚相通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约庭院地面有限的空间 B.防止沼液污物溢出地面
C.为大棚提供充足的肥料 D.提高冬季猪舍内的温度
2.该地发展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的有利条件是( )
A.丰富的土地资源 B.充足的剩余劳动力
C.便捷的交通运输 D.先进的农业技术
3.该庭院生态系统的主体是( )
A.塑料大棚亚系统 B.沼气池亚系统 C.猪舍厕所亚系统 D.庭院园田亚系统【答案】1.D 2.B 3.A【详解】1.由图中暖猪舍和地下冬储窖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猪舍建在地下沼气池之上并与大棚相通,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冬季沼气池的热量和大棚的保温作用,使猪舍内的地温及气温相应提高,有利于生猪饲养,故D项正确。2.由图中暖猪舍和地下冬储窖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充足(包括家中原有的老年人、农村妇女和冬季因城市用工减少在家停留的青壮年劳力),该优化模式庭院生态系统的建立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B项正确。该模式占用土地资源较少,A项错误。农村交通运输条件较差,C项错误。该模式投入技术较低,先进技术优势并不明显,D项错误。3.读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主要由塑料大棚亚系统、沼气池亚系统、猪舍厕所亚系统、庭院园田亚系统、居民组成。在各亚系统中,塑料大棚亚系统的产出占总产出的76%,是该生态系统中产出比例最高的亚生态系统。因此,塑料大棚亚系统是该庭院生态系统的主体,A项正确。【点睛】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2023·山西吕梁·模拟)庭院经济是以农村居民庭院及其周围闲置用地为空间,进行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的家庭经济模式。近年来,贵州省贵定县新巴镇立足实际,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使其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新巴镇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的原因是( )
A.耕地面积不足 B.整合闲置土地 C.市场需求变化 D.气候条件优越
5.新巴镇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是因为( )
A.种植经验不足 B.劳动力数量少 C.要避免农产品过剩 D.村、户贫困情况不同6.为促进新巴镇庭院经济进一步发展,当地应( )
A.以村庄为整体,发展观光农业 B.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化经营
C.突出庭院特色,实施多样化种植 D.坚持市场导向,拓宽销售渠道
【答案】4.B 5.D 6.A【解析】4.根据材料可知,庭院经济是以农村居民庭院及其周围闲置用地为空间,进行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的家庭经济模式。所以新巴镇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是因为该模式可以整合、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增加农民收入,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5.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是因为新巴镇不同村户贫困情况不同,D正确。庭院种植与农民生活联系密切,因此不需要丰富的种植经验和较多的劳动力,AB错误。农村庭院种植面积有限,产量有限,一般不会过剩,C错误。故选D。6.以村庄作为整体进行规划,发展观光农业,可以在原来只卖农产品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收入,A正确。农村庭院面积有限,无法再扩大种植面积,B错误。庭院面积小,不利于实施多样化种植,C错误。庭院农产品产量有限,销量有限,D错误。故选A。【点睛】庭院经济是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它的特点主要有:生产经营项目繁多,模式多种多样;投资少,见效快,商品率高,经营灵活,适应市场变化; 集约化程度高;利用闲散、老弱劳力和剩余劳动时间。庭院经济是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庭院经济的优点在于能合理开发农业土特产资源,继承和发展传统技艺,是农村商品生产的重要基地,是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民生产技术和积累经营经验的园地,也是农民致富的门路。
(2023·广西玉林·模拟)庭院经济是以农村居民庭院及其周围闲置用地为空间,进行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的家庭经济模式。近年来,贵州省贵定县新巴镇立足实际,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使其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新巴镇发展庭院经济最可能种植的作物有( )①蔬菜②甜菜③火龙果④大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新巴镇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是因为( )
A.种植经验不足 B.劳动力数量少C.要避免农产品过剩 D.村、户生产条件不同9.为确保新巴镇庭院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地应( )
A.以村庄为整体,发展观光农业 B.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化经营
C.突出庭院特色,实施多样化种植 D.坚持市场导向,拓宽销售渠道
【答案】7.B 8.D 9.A【解析】7.新巴镇地处贵州省,属于亚热带,适宜种植蔬菜、火龙果等,①③正确;甜菜喜温凉,不适宜在贵州种植,②错误;大豆为粮食作物,经济效益较低,且大豆为温带作物,不适宜在亚热带种植,④错误。所以选B。8.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是因为新巴镇不同村户发展庭院经济的生产条件不同,D正确;庭院种植与农民生活联系密切,因此不需要丰富的种植经验和较多的劳动力,AB错误;农村庭院种植面积有限,产量有限,一般不会过剩,C错误。所以选D。9.以村庄作为整体进行规划,发展观光农业,可以在原来只卖农产品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收入,A正确;农村庭院面积有限,无法再扩大种植面积,B错误;庭院面积小,不利于实施多样化种植,C错误;庭院农产品产量有限,销量有限,D错误。所以选A。【点睛】庭院经济是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它的特点主要有:生产经营项目繁多,模式多种多样;投资少,见效快,商品率高,经营灵活,适应市场变化; 集约化程度高;利用闲散、老弱劳力和剩余劳动时间。庭院经济是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庭院经济的优点在于能合理开发农业土特产资源,继承和发展传统技艺,是农村商品生产的重要基地,是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民生产技术和积累经营经验的园地,也是农民致富的门路。
(2023·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校考一模)生态小康家园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在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猪禽舍、周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生态农业庭院经济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夜间,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首要目的是( )
A.增加室内外温差 B.减少病虫害 C.减少水分蒸发 D.减少能量损耗
11.“楼顶花园,楼上家园,地面果园”是生态农业庭院的写照,楼顶花园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B.增加湿度,利于产出C.提高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 D.资源再生,提高产能12.该生态小康家园地源热泵使用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夏季 B.夏季、秋季 C.春季、冬季 D.秋季、冬季
【答案】10.D 11.A 12.C【分析】10.玻璃温室保温的原理是白天阳光透过玻璃射入大棚内使土壤及其它物体的温度升高,这些物体又以长波辐射形式向棚内空间释放热量,由于玻璃阻隔了大部分长波辐射透过,使这部分热量留在棚内提高了气温。夜晚,无太阳辐射,玻璃温室内温度降低,需要用草垫覆盖,以加强保温,故夜间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的首要目的是减少能量损耗,D正确。夜间,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首要目的不是为了增加室内外温差,A错误。农户的做法对病虫害、水分蒸发影响不大,BC错误。故选D。11.楼顶花园是楼顶绿化的手段之一,在楼顶上覆盖土壤,栽培绿植,不但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能够调节局部小气候,尤其是土壤和绿植的存在,夏季有很好的隔热作用,冬季起到保温作用,使楼内居室环境冬暖夏凉,A正确。而楼顶花园和地面果园规模小,对改善空气质量影响不大,C错误。利于产出、资源再生、提高产能,这些都属于经济效益,BD错误。故选A。12.冬春季地表温度较低,尤其是冬季温度更低,春季为作物开花生长期,通过地源热泵可以将热量提取出来,供室内取暖增温使用,故C正确,夏季温度较高,秋季为生产淡季,农作物多已成熟,没必要使用地热泵,ABD错误。故选C。【点睛】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相当于一个隔热层,减少了内部热量向外的传递,主要是保温作用。
13.(2023·全国·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和田地区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地处喀拉喀什河与玉龙喀什河的冲积平原,属干旱荒漠性气候,年均降水量仅35mm,年均蒸发量高达2480mm。和田有2000多年的葡萄种植历史,自古就有“瓜果之乡”的美誉。当地政府以乡村振兴为指导,改变传统庭院模式(通常以种植葡萄为主,并辅以种植其他蔬菜,仅供家庭食用,产量有限),以发展庭院经济、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为抓手,以美化庭院、增收为目标,引导农民通过“1+N”(其中1经济作物为葡萄)庭院模式发展庭院经济,如“四周葡萄+日光大棚蔬菜种植”“四周葡萄+地窖+养鸡”“四周葡萄+林下养殖”等。下列两幅图分别示意和田地区地理位置及庭院经济景观。

(1)分析和田地区选择葡萄作为“1+N”庭院模式中1的原因。
(2)说明与传统庭院模式相比,发展“1+N”庭院模式的好处。
(3)请为和田地区“1+N”庭院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该地区自然条件(为冲积平原;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地势南高北低,易排水;有灌溉水源)优越,适宜葡萄生长;该地区盛产葡萄,品质好,且种植广泛,总产量大;该地区葡萄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广阔;葡萄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单产量高等。(2)优化资源配置(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行多种经营,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利于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农业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等。(3)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品质;适度扩大规模,获取规模效应;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培养品牌效应;利用网络资源,拓宽销售渠道;引入特色旅游业,增加经济收入;掌握市场供求信息,灵活安排生产,规避市场风险;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食品安全等。
【分析】本题以我国新疆和田“1+N"庭院模式为命题情境,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1)根据材料可知,新疆和田地区“1十N"庭院模式中的1作物为葡萄,和田地区位于我国新疆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昼夜温差大,位于昆仑山脚下,有灌溉水源,自然条件特别适合葡萄生长。该地区地广人稀,种植面积广,品质好,产量高。新疆和田葡萄知名度高,有广阔的消费市场。该地区种植葡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等。(2)与传统庭院模式相比,发展“1+N”庭院模式,从资源利用上看,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综合体用资源;从产业结构上,不是单一产业,而是多种方式经营,能够优化产业结构;从居民就业与家庭经济状况上看,能够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经济收入;从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上看,有利于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从农业技术与农业现代化进程上看,农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3)建议合理即可。从科技投入与产品质量上,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从产业规模与效益上,适当的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量,获取规模效应;从产业链与产品附加值上,需要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扩大产品的种类;从品牌宣传上,要培养品牌效应,加大宣传力度;从销售渠道上和市场信息度上,可以利用互联网+、小视频等网络资源,拓宽销售渠道,同时也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灵活安排生产;从特色旅游上,可以开发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带动农产品的销售,并且增加经济收入;从生态环境保护上,应该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要保障食品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