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藤本树】想对漫画新人说:再见绘梨

2022-04-24 17:25 作者:漫画试验田  | 我要投稿

在短篇作品《蓦然回首》(ルックバック)获得成功之后,藤本树】很快又创作了新的短篇《再见绘梨》(さよなら絵梨),这部作品也如预期一样,受到了大家极大的关注。


作品原版阅读地址:https://shonenjumpplus.com/episode/3269754496858728104


然而我在阅读完这部作品之后,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这个冲击并非是因为作品有多么的精彩,而是来自另外两个方面,一个是“分镜太特别了“,另一个则是“故事太难懂了”

我相信大家都能够意识到,这部作品的基本结构,是由角色所经历的现实画面,和角色拍摄剪辑的电影画面拼接混合而成的。

然而到底哪些是现实,哪些是电影,它们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是怎样的,我觉得是很难搞清楚的。至少我在阅读了几遍作品之后,有疑问的地方还是非常之多。

 

不过这里我提供一个思路,供大家参考。

这部作品的每一格分镜,也许是可以用正确的时间线来重新进行排列的,如果能够排列完成,可能故事就会更容易理解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尝试一下。



我个人所理解的故事概念包括了四个要素:主题、世界观、角色、剧情

如果你看懂了一个故事,必然是对这四个要素都有了比较明确的认知,或者是拥有了个人的理解。然而《再见绘梨》这部作品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四个要素,基本上全都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这也就使得,你不管以哪个要素作为切入点来分析这个故事,最终都会觉得没法完全看懂。


以【藤本树】的能力来说,不管是想在作品中进行什么样的试验和创新,画出一个能让读者看懂的故事,并不是很难的事情。然而,他却选择创作这样一个“不可能看懂”的故事,这让我产生了一个有些大胆的想法。

他的目标可能就是让读者看不懂故事;甚至是,只有看不懂故事,才能理解这部作品。

这个想法当然是很奇怪的,但我也想顺着这个思路再往下思考一下,如果【藤本树】不想让大家看故事,那么到底想让大家看什么呢?


在之前我有写过一篇解读《蓦然回首》这部作品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我总结了一下自己对于【藤本树】创作风格的理解,关键词就是“直接”

那么也许我可以再用“直接”的视角,去尝试理解一下《再见绘梨》这部作品。


文章传送门:《蓦然回首,原来【藤本树】既不是“神”,也不是“天才”》


既然藤本树创作了一部这么奇特的作品,那么我就用更奇特的角度来进行一下解读。

以下的观点都是非常主观的,仅供大家参考,也可以完全以娱乐的心态来看待~



《再见绘梨》这部作品中,有一件事情是贯穿始终的,就是拍电影

拍电影就是创作,画漫画也是创作。对于漫画家【藤本树】来说,这部作品想要表现的,也许就是“漫画的创作”

而主人公【优太】所代表的,就是一位漫画新人


新人作者创作的作品必然会带有很多问题。

可能是主题不明、角色塑造不准确、分镜构成缺乏逻辑、剧情不够精彩、逃避构思结局、以发泄式的桥段来结束故事等等。


这样的问题作品,必然会得到读者的各种差评


然而,有潜力的新人,也必定会在作品中展现出自己的亮点。


那么如何才能创作出一部好的漫画作品呢?首先要了解漫画创作的基础原则


故事的主题要简洁明确,且容易理解。

“上课的时候你试试看,能不能把昨天看的5部电影,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漫画故事的世界观,总要有一些增加趣味性的幻想设定。

“没想到遇见了吸血鬼少女” “吸血鬼让主人公拍一部电影”

 

故事要有最基本的剧情构成,也就是起承转合。

 “再按起承转合的顺序,把剧情分析分析” 


作品中不能缺少了精彩的桥段。

 “缺一抹奇幻色彩?” 


不要逃避创作故事的结局。

 “主人公拍下了母亲去世时,未能拍下的死亡” 

 

要创作出有魅力的角色。

“我喜欢你的角色,很好,电影标题是母亲,但最有魅力的却是优太” 


角色的演技很重要

“很好!您的演技非常棒!” 


作品中要有让读者觉得酷的台词

“刚才的台词酷不酷?要不要再拍一次?” 

 

故事要从现实中取材。

“所以这次的电影也别置身事外,我想看优太的故事” 



要重视读者对于作品的感受。

“当时体育馆里哭的人只有我!其他人都拿来当笑料…!真的很让人不甘!” 


好作品会让读者获得感动。

“这次我们一定要把所有人感动得痛哭流涕,好不好?” 


希望读者阅读完作品后,能够获得的是美好的回忆。

“但回忆起她的时候,我希望能是美好的……” 

 

漫画新人也许对这些创作的基础原则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必须要知道,成功的作品都是从这些基础做起的。

“这是好莱坞的创作理论,你信不过好莱坞?” 


 

作品的创作过程,也必然充满了各种辛苦。

 

在创作剧本之前,先要创作故事大纲。

“大纲是啥?” “剧本动笔前,要先决定故事的大致走向” 


作品的策划案都是会被否定很多次的。

“一般” “没意思” “不算很差…但还是换一个吧” 


创作要积累大量的素材。

“问题的答案,藏在我和绘梨共度的2728个小时那些录像里


要多看其他优秀的漫画作品,并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学习。

“你看的不够多,怎么拍出受欢迎的电影


创作的过程必然是备受煎熬的。

“创作就是深入作品受众的内心问题,让他们大哭或者大笑,对吧?如果作者不受到相应的伤害,岂不是很不公平


好的作品总要经过反复的修改。

“宅在房间里,整日整夜地坐在电脑前,重新剪辑绘梨的电影


画漫画想要成功出道,是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的。

“花一年的时间看大量的电影,来增加你的阅片量” “再花一年的时间拍出电影”



另外,在创作的过程中,你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编辑


例如,有为你提供机会的资深漫画编辑,但却强迫你按照他的意图来进行创作。


有非常了解你的特点和长处,经常鼓励你,甚至可以帮你一起完成作品的编辑,但是却不知道如何真正帮助你提高。


还有能够真正帮助你提升自己,并创作出成功作品的编辑,但是却对你非常的严格。


各种各样的编辑,没有绝对的谁好谁坏,也许他们都能对你有所帮助,但也都有着不足之处。

重要的还是你自己如何对待漫画的创作,如何去做。


在经历了所有的努力与成功之后,新人作者是否真正成长为了成熟的漫画家呢?

作品的开篇与结尾,出现了两次爆炸。


第一次爆炸,只是为了补充作品缺失的结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习惯而创作出来的。虽然也算是亮点,但却使得作品获得了更糟糕的评价。

第二次爆炸,则是通过仔细地构思,精心设计出来的,是主动选择的创作,是让作品变得精彩的创作。

而且,从更直接的对比可以看出,第二次爆炸相比于第一次爆炸,就是画的更好了。

 

也就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努力与成功之后,一个成熟漫画家所拥有的真正能力,应该是可以既保留自己的风格,又创作出优秀的漫画作品。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再见绘梨》这部作品,做的一个带有些许“奇幻色彩”的解读了。

用“直接”的视角,看到了这么多“直接”的信息。我从中感受到了很多【藤本树】对于自己漫画创作的经验总结,并希望将这些经验传授给其他的漫画新人。


这部作品充满了虚与实的结合,到底【藤本树】想让读者从作品中获得什么样的信息,就只能由作品的读者们自己来判断了。

而我这篇文章,到底是想要解读《再见绘梨》这部作品,还是想通过这部作品表达我对于漫画创作的看法,其中的虚与实,恐怕也要靠这篇文章的读者自己来判断了~

传送门:《漫画试验田》系列节目 



最后,作品的名字叫《再见绘梨》,日语是《さよなら絵梨》

绘梨读作えり,但是“梨”字如果单独来看,就是读なし。なし这个读音,在日语中还代表着另一个汉字,就是”。所以绘梨就是“”,”就是“没有画”。


再见绘梨,就是与“没有画”说再见。


希望漫画新人们能够以此共勉,期待大家创作出优秀的漫画作品~

【藤本树】想对漫画新人说:再见绘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