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棉花事件后国产品牌的品牌形象为何没有提升

2023-01-04 10:03 作者:Greezi丶绿仔  | 我要投稿

当2021年发生了“棉花”事件后,国产运动品牌终于有机会走到这个行业的舞台中央,

因为事件的发生使得国产品牌获得以前从未有过的关注度。

国产品牌并没有能够借着这股流量在更进一步。

事件发生之后,许多流量明星纷纷与BCI品牌解除了代言合约。这使得国产品牌在签约流量明星时有着近乎天然的优势。如果没有发生BCI王一博属于Nike,而肖战签约李宁并拍摄了宣传物料之后也迟迟没有官宣,也可能是在等待一个更强势的品牌的介入。

事件发生之后所发生的也是大家所了解到的格局,安踏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签约了王一博,肖战与李宁也在最完美的时机官宣。

或许签约流量明星会带来不小的舆论压力, 但在生意的角度上看这两笔签约称得上是成功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代言人对产品销售带来的帮助。

但是也很可惜,代言人带来的力量也仅限于此了。

安踏签约的王一博阳光,热爱运动的人设无限符合品牌想要在消费群体中塑造的品牌调性。大家都期待着安踏与王一博的合作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更多的可能性。甚至猜测是否会有一条属于王一博自己的产品线,在签约早期可以看出品牌对代言人是充满着诚意的,尤其是在滑板线出的第一款产品“骜立”。

骜立

安踏对于这款产品的营销投入我相信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最起码获得行业内足够的关注度,象征着安踏高举大旗告诉大家自家的专业滑板产品要来了。我也觉得安踏的滑板线产品以后会围绕王一博来开展营销,专业性作为产品的基底来打造产品线。但之后的滑板线产品都是在无声无息间悄然上市,在营销上除了“王一博同款”作为产品的苍白注解,没有给人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

如果以“营销不是晋江系品牌擅长”作为借口,那以国产品牌中品牌建设做得最好的李宁,在今年似乎也没有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肖战作为李宁的代言人虽然在人设上没有“运动”标签,看似没有王一博那么符合品牌的产品特性。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故事可说,肖战的经历是在大学时曾经和朋友开工作室,接一些LOGO和VI设计的小活,毕业后是成为了一名设计师。抛开设计水平不谈,李宁如果愿意完全可以根据这个点去增加更多品牌和代言人之间的联结,去围绕这个点去开展更多的营销,去做一些带有更多代言人元素的一些产品,或者通过以讲好故事的方式来扭转来自于代言人的那部分争议。

象里咖啡VI设计


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的消费者在代言人合作的视角上不管是李宁还是安踏做到的仅仅是“上身,同款”这样初级的平淡如水的代言行为。明眼人也能看出也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以前我们总是替国产品牌担忧,不管是在运动资源还是在时尚文化领域的资源争夺上都输于国际品牌。现在看来即便是在先天优势国际品牌自动出局。国产品牌在得到优质资源时并没有能够巧妙的利用资源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该有的能量,反倒是让人感到有点浪费的感觉。

回望过去的两年里,国产并没有能够乘着事件的东风在品牌形象上更进一步。我们没有能够看到更多好的关于品牌,关于产品的故事,没有看到更多产品的曝光,没有看到更多品牌挚友的出现。有的仅仅是在“性价比”的泥潭里打滚,出了许多看似是细分市场但实际是同质类的产品。

2022已经被荒废,国产品牌应该也意识到自己是驻足不前的,如果说2022年因为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没有能够让国产品牌大展拳脚,那2023年国产品牌必须要全面发力了。随着时间段的流逝群众最后会逐渐淡忘事件本身,情绪化的消费最后也一定回归理性。国际品牌也在调整策略试图重新获得消费者的改观和信任。如何利用好事件的尾端,把自家的品牌形象再往上拉一拉,应该是2023年重要的品牌战略。黑天鹅事件不会永远常在,想要下一次聚光灯往自家品牌的身上移动,不知道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后的事情了。


棉花事件后国产品牌的品牌形象为何没有提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