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8.45 实体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45、实体
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一般是指万事万物的基础和本质。但是,各派不同的哲学家对它有各种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解释和说明。唯物主义各派把实体当作物质来理解,并把它看成是常往不变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是一切具体事物和现象的最后根源[i]。而唯心主义则把实体作为精神、神和观念来解释[ii]。二元论者笛卡尔人为世界上存在着两种实体: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并认为这两种实体是并行不悖的、不可知论者休谟则认为实体是不可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但物质不是常往不变的,而是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运动乃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探讨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时更多的是用“物质”概念来代替实体的概念。对此,列宁曾经指出,“物质”是比“实体”更确切更清楚的概念,它揭示了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注:
[i] 如德谟克里特的原子;斯宾诺莎的唯一不变的、无限的存在,即自然界等。
[ii] 如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