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 唐韵涤我心,思绪在春风。 诗魂如光华,文化永传纵。

2023-07-12 06:50 作者:雁来拾肆  | 我要投稿


锦瑟年少弦转急,朝辞长安不敢慰~

“盛唐走十万里,黄鹤情怀犹耿耿。三杰群芳共绘就,诗魂今为你我鸣。”

谁不曾被那些描写盛唐的诗词深深打动过呢?当我们再次在《长安三万里》中重温这些经典,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熟悉又遥远的长安城。

诗魂今在,盛唐尚存。巍峨的凤凰城,氤氲的黄鹤楼,一袭白衣的李白,不老的杜甫,还有那些熟悉而感人的诗句,在电影的渲染下再次活了起来。精美的动画将我们带入了那个浪漫而动荡的年代,仿佛穿越时空,重回盛唐。

然而,当我沉浸在诗意盎然的画面中时,内心不禁涌起了一些疑问:这些伟大的诗人,他们的人生轨迹是否真的如电影中所描绘的那么相似?诗人们对待时代变迁的态度又有何不同?

原来,细细比较文献,我发现高适、李白、杜甫三人的经历远比电影中的设定差异更大。杜甫选择追随肃宗而非玄宗,这一决定改变了他的命运走向。李白虽然清高不群,却也无法避开世事的汹涌。而稳重内敛的高适,看似平凡,却经历了更多军旅生涯的坎坷格斗。

然而,又何须苛求虚构的影视作品完全还原历史?这些伟大的诗人早已超脱出尘世的名利纷争,成为千古不朽的灵魂。他们用笔墨留下的,是超越一切的风骨与气节。

《长安三万里》所传达的,正是这些伟大灵魂的共鸣——他们在动荡的时代中仰望星空,追求卓越;他们在人生的风雨中倾吐心声留下闪光的诗句......正如李白所言:“朝辞长安,暮至长安,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们每个人的长安之路也充满了未知的坎坷与不期而遇的惊喜。有些东西,终其一生也无法完全看清。但只要心中有诗和远方,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

当我再次观看这部动画时,脑海中不禁又浮现出更多问题:

高适、李白和杜甫三位大诗人,彼此之间是否真的如电影所展现的那么亲密无间?他们之间的交流对创作有何帮助?诗人们眼中的长安城,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有何不同?

细细思量,我发现三人的交情并非总是密不可分。李白性格高傲,杜甫才华深邃,高适见多识广,三人各有特点,理念并不尽相同。但在动荡的时局下,文人墨客往往可以相互取暖,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

这就如同电影中的李白虽然不喜欢杜甫求官的举动,但还是愿意扶持后辈。三人围坐黄鹤楼,吟诗作赋,倾吐肺腑之言,也展现了盛唐文人雅士的通才风度。

他们笔下的长安城,既有宫廷深宫的铁骑和玉楼琼宇,也有市井小民的烟火人家。这座城就像一个缩影,记录了朝代兴衰和百姓疾苦。诗人笔下的长安,既真实又理想化,蕴含了他们对家国的深情。

如果说《长安三万里》有任何不足,那就是时间跨度太大,难以描绘三杰随着时代变迁的心路历程。但这也无损于电影作为一部艺术创作的独特价值。它勾勒出的盛唐辉煌,已深深烙印在观众心中。

如此绚烂的长安梦,如此传奇的诗仙之作,又有谁能忘怀?让我们继续沉醉在这唐诗漫画的意境长河中,寻觅属于自己的长安吧!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 唐韵涤我心,思绪在春风。 诗魂如光华,文化永传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