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紫微星是如何磨练自己意志的 老厉害了

第四天:为什么你总感觉不耐烦?试试跳出来看问题
01
真实案例:当你跳出了不耐烦,你会看见什么?
以下分享一个朋友和亲人沟通的真实案例。
那天她在跟亲人沟通,但是却不断经历反反复复,一直聊不下去。
一方面她感觉一些明明很简单的事,但是跟对方怎么沟通都说不清,好像简单的话要不断重复,而且重复了还没用。
另一方面,她看重的一些地方,在亲人看来完全没有价值。所以对方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要求她做出改变,但这带给她的感觉就是亲人要控制自己。
所以当时双方的沟通根本是无效沟通。他们互相都对对方不耐烦,完全没有心情沟通下去,只要说了开头,就已经能够想象对方会打断自己。所以在话还没说出口的时候,自己就已经是烦躁的状态。
但是她意识到,这样的沟通模式是有问题的。于是她决定暂停一下,去转念。
这时候她发现,其实从家人的角度,她的一些行为是家人难以理解的。这背后跟每个人的价值观、立场、阅历等等都有关系。
既然她不是对方,她又怎么能要求对方一定理解自己呢?
所以她决定好好地沟通,更有耐心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帮助家人更好地理解。
在沟通过程中,她才发现,原来对方对于某些方面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于是她及时纠偏。最后这个沟通顺畅了许多。
其实这依旧是跟换位思考相关的话题。只有当我们能够中正地看待不同人的立场和视角,才能更好地进行沟通。
02
为什么你总感觉不耐烦?
可以说“不耐烦”是当下绝大部分人的通病。
那不耐烦的本质是什么呢?它看似表现在对外界人事物的不耐烦,实际上是对自己各种不满意、不认同。
而对自己不满意、不认同的本质又是不能明晰自己的真心,感到迷茫困惑。
当我们了解了“不耐烦”的本质,下面来对号入座一下,看看你有没有过以下的行为吧。
对于不熟悉的人,我们的态度常常很友好。一方面为了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另一方面因为一个新的人给你带来了新鲜感,所以你特别愿意交流,充满耐心去了解和探索对方。
但是,对于一个非常熟悉的人,亲近的人,你已经很清楚对方有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惯性反应,持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你在跟对方交流之前,甚至已经能够预估TA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正是因为太熟悉了,如果对方的反应跟你想的不一致,你就会感到暴躁,不耐烦。
"为什么你总是不能理解我?"
"为什么你总要反驳我,打断我,不让我把话好好说完?"
"为什么想跟你好好说话这么难?"
双方看似在交流,其实都只是在自说自话。彼此都希望对方能听进去自己的话,却并没有真正去听见对方在说什么。
那到底我们要如何才能够从不耐烦中跳出来,真正实现有效的沟通呢?
03
行动指南:试试跳出来看问题
试试跳出来,当成你是一个局外人,去观察一下眼前这两个人(你和对方)的对话,以及他们的惯性相处模式。
你可能会发现,原来他们各自都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去判断对方。当对方说出了某句话,就像印证了这个观念,于是他们在无意之中,不断按下让对方发火的按键,让对话愈演愈烈。
何不试试换种沟通方式和相处模式?
第一,放下你的预设和成见,当作你是第一天认识眼前这个人。
当TA说出一句可能让你难受的话时,想想TA为什么这么说,TA是站在什么角度去看问题的?
第二,问问自己,对方这么说有没有道理?
如果对方没有道理,你是否能理解TA为什么说出这个话?可能存在什么局限性,你是否愿意包容这样的对方?因为你知道你也存在着局限性,人无完人。
这时候,你就生起了包容心和慈悲心,能够理解和接纳万事万物。
如果对方有道理,那就继续追问自己,为什么这还会让你难受?
是不是你把自己的观点或想法当成了你自己本身,所以你产生了应激反应,要"誓死"捍卫自己?
这时候请你意识到,你的观点并不是你,你只是看见这些观点和想法来了又去的观察者。你可以随时决定你要持有什么观点,你一直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总结一下,如果你只停留在自己的角度,那么你将从始至终只拥有一种视角。但如果你选择在每一次的交流与碰撞中,将别人的角度接纳进来,那么你将每次都增加新的视角。
当你不断增加看问题的视角,那么你的心境、肚量和格局就会不断拓宽。就像一个时钟表盘,你会不断拓宽你的度数,最终达到360度全方位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