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甲骨王朝》解说词文本01 王朝初生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殷墟,已经被考古学家持续探索了近百年。这座3000多年前的商朝都邑拥有36平方千米的遗址规模和50余座宫殿建筑遗址,宫殿区、王陵区、手工业作坊区分布有序,宽达20米的大道,近百座车马坑无一,不向我们展示着那个王朝曾经的强大,但真正将世界的目光吸引到殷墟的是这里出土的“商代日记”。
辛未王卜,贞 田pei,往来无灾。王占曰吉 获象十,雉十又一一。辛未这一天王占卜。贞问道,pei地田猎没有灾祸吧,王占卜说,吉利。最终捕获了10头大象和11只野雉。大王说的果然没错,我们今天抓了好多猎物呢,辛未卜 丙 翌壬申启,壬终日阴。辛未这一天占卜,丙真贞问第二天壬申会放晴了吧?结果壬申那日阴了一整天,唉下了这么多天的雨都没办法出去打猎了,明天总该放晴了。甲申卜 马唯白子,甲申这一天占卜即将出生的马崽会是白色的吧?唉呀我家的马要生了,这次要能生出一匹白色的小马,那该有多好。
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的特殊方式,让这些记录商代人生活点滴的“商朝日记“能够保存至今。一个存续500余年,距今3000多年的古老王朝,不再是典籍中的虚影,这些刻在甲骨上的符号生动的出现在人们面前,与现代汉字一起成为中华文明的标注。
骨出土之后,中国的信史一下子就可以推到商朝去了。我们的文字的伟大之处在于能看出我们的文化。你今天看到一个汉字,你能想到3000年前那个字怎么造出来的?3000年前有个什么样的文化传统?从甲骨文中我们看到,3000年前的中国人书写用笔、打猎挽弓、出行坐车,甚至宴会有酒、歌舞奏乐。殷墟展示了王朝后200年里最辉煌的模样,但在迁都殷墟之前,商王朝已经发展了300多年,在比殷墟更早的时候,商朝是什么样的答案都藏在一座沉睡于现代都市的古老城池中。
河南省郑州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为了中国北方重要的现代化都市。尽管可见的历史遗迹不多,但它依旧位列中国八大古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郑州保留着一座相对完整的商代早期古城遗址——郑州商城,这里就是商朝早期建立的国都。商王朝在历史上曾经多次迁都,那么哪个都城是它第一个都呢?我们现在认为就是郑州商城。郑州商城的建立意味着商王朝的国家的开始。所以所有的商王朝的考古要是讲王朝的话,从它开始。
在古城遗址的东南角,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开馆在即,这里不仅展示着商代早期国都的众多文物,一座面积达500平方米的郑州商城沙盘模型也即将落成。这个做的不好。不好吗?那你看它看不出来啊,方城什么也都看不出来啊。太小了,那个做得大一点还能看出来。要分层的。其实要有点层次最好,你比如说边上应该配套一些墓葬,沙盘整成这样的效果,看着就壮观了。小人啥的没上呢,细节没弄上。亲历过郑州商城发掘的袁广阔教授,要让这座模型完整地还原出3600年前商代国都的面貌,包括那些已经被时光湮没的细节。沙盘我想重点是直观性,就让这个观众能一下子有一个总体的印象。
但是他确实有有一些问题,比如说这个沙盘怎么样能真实的复原郑州商城,确实是有很多困难。模型复原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城内建筑的样式细节。商朝建筑均以土木为原材料。今天的考古专家仅能够看到建筑基址,房屋的上半部分没有任何实物保留。如何还原商代房屋的细节,专家们期望在甲骨文中找到线索。商代早期的。牛的那个肩胛骨的卜骨。在甲骨文中表示建筑的文字有很多,如宫、室、家、宅、宗等,这些字均包含“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宝盖头,这也是尖顶房屋侧视形。

因为上面都是盖的茅草嘛,对吧?后来是盖瓦的,以前是盖草的。这种屋顶的结构,梁架结构,都是一致的。甲骨文为复原工作中,那些没有实物留存的部分提供了依据,但要复原整个郑州商城还需要更多考古资料的支撑。这段与现代都市格格不入的狭长土台是沙盘模型最重要的参考,它就是3600年前那座繁华商城的轮廓。那现在是看啊是这样的,就是现在看到的,这两个城墙之间这个豁口。实际上是早期的时候,在这里是有一些城门的遗迹的,一般古代的道路和城门都有沿用了它的。因为我们在地面上很多信息我们是看不到的,但在天空中是能看到的。那你把那个,就是刚才门那个缺口的,那个调出来我看一下。有多少米。距离应该是60米。从顶部是60米加上底部的话。随着3000多年来的城市发展,道路与建筑交错其间,城墙上形成了10余个大的缺口,而商代城门就隐藏在这些缺口当中,如何确定城门的位置?袁广阔试图用甲骨文来破解谜题。他目前不是那个有12处缺口,就是这些缺口不太确定,就是说这12个哪些是商代的,哪些是后来的。
就缺口这个问题,我们考古上发现的就在郑州商城郭城内,在一个戈上出了一个铭文,这个铭文呢一般我们看到的就是就会说它叫做“墉”,实际上也就是“城”的意思。这件出土于郑州的青铜器上铸有金文“墉”子,甲骨文与金文写法一致,与之相关的字形有“城字。像城垣的样子是“城”的早期写法,表示城郭的“墉”字,在其基础上增加了2个或4个,表示城门楼的箭头形符号。
这个铭文呢就是一个方程,然后有4个城门,但是我们考古发现的小型的城址,就是在正中间有一门,所以说按照这个铭文的推测,郑州商城放在宫城的话,可能宫城也是这样的,就是4个门。与同时期的城邑相比,郑州商城的面积是望京楼城址的25倍,垣曲商城的23倍,甚至比偃师商城还要大一半。郑州商城如此庞大,显然不可能只有4座城门。商代的城址的规模呢,大多的城市是10万平方米左右的,像郑州商城这种上百万几百万平方米,它的这个城墙上的城门。就比较多。在1/3处开城门,这个城门规划应该跟它的宫城中轴线是相吻合的。然后我们才发现郑州商城可能每个城墙是两面门,所以说这也是我们这个做沙盘时候一个重要的依据。
随着郑州商城细节的逐步还原,沙盘模型也即将在工厂车间里制作完成。袁广阔要进行最后的验收审查。与他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郑州商城,第一次以实物的方式出现在他的面前,这座沙盘模型会是他心目中的郑州商城吗?
商王朝为了这个体现自己的这种地位,他一开始的规划那就是一个大的都邑的规划,而且可以说是当时世界级的。这种大的都邑。城墙和道路将城市划分成了众多区域。城内既有供贵族礼仪活动的专门场所,也有平民负责耕种的农田。居民们除了制陶、铸铜、制骨、纺织等日常工作外,有时还需要参加祭祀、筑城、巡逻等公共活动。有的家族从事农业,有的家族则专注畜牧业,养鸡、猪或放羊,城中还有专门的集市以供大家交易物品。商朝的时候应该是我们那个文啊已经很发达一个时期了,它都有一定的规划和布局。我们明显能看到,大家看到的手工业作坊是在内城的外面,这些应该都是当时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一个体现。都市、文字、青铜器是文明形成的三大标志。发达的郑州商城向我们集中展示了商王朝在起跑线上的勃发姿态,在都城以外的广阔疆域上,还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城邑或部族。商王朝如何将自己的触手从都城伸向四面八方,这些地方势力与王朝中央有怎样的关系呢?
湖北省武汉市有一座城邑遗址的年纪与郑州商城相仿,不同寻常的是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数量甚至远超国都郑州商城,这里叫做盘龙城。因为铜资源是这个当时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是军事命脉还是政治命脉。盘龙城刚一发现的时候,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就是认为它是和中原王朝并列的一个独立的文明。正因为铜的重要性,它的管理和铸造权一直垄断在国家手中。
王其铸黄吕 奠血,惠今日乙未利。商王亲手铸造铜器后,用牲畜的血来祭祀。商王对于铸铜的重视可见一斑。如此重要的青铜器为何会大量出现在盘龙城呢?在武汉和郑州,一场关于盘龙城身世的调查正同步进行。南方科技大学的陈晖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侯卫东,分别在盘龙城遗址和郑州商城遗址,收集商代时期遗留的实物残片进行对比分析。小嘴的工作我们是从2015年开始的,然后在这个区域,我们发现有大量的与铸铜有关的一个遗物,所以整个从遗迹的现象,也包括从遗物出土的情况,能够证明这个地点应该是个铸铜的遗址。沿着盘龙城顺江而下,到江西一带有大量的铜矿资源,这为什么会形成这么重要的城市。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是什么呢?铸铜遗址的发现说明商朝特别授予盘龙城铸铜的权利,这仅仅是因为盘龙城靠近铜矿吗?从郑州商城的考古现场浮现出另一条佐证两地关系的有力线索。
郑州商城发掘这么多年没有见过呀。这个东西比较少见。不像本地的。感觉是像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那个比如说像瓿这类器物。有这个可能。看着比较像。作为商朝的第一个国都,郑州商城出土的文物兼容着全国的文化特色,盘龙城也包含其中。这件呢,也许是黄陂盘龙城的工匠来到郑州商城,也许是盘龙城的人来进宫到郑州商城的。
确认两地相似陶器的原产地,将帮助我们了解郑州商城和盘龙城文化同源的程度。因此两地相似的陶瓷碎片分别被带回了实验室。你看这个颗粒比这个明显大很多,这个比这个大很多。这个孔洞好像多一些。我们通过取得盘龙城和郑州商城很类似的这种陶器,通过岩相发现它们的材料和烧成温度都有非常明显的区别,盘龙城和郑州商城比较一致的器物是盘龙城本地生产的,而不是郑州生产的,反映的是一种盘龙城对郑州商城的一种认同。它的文化属性上是属于郑州商城的。实验室的分析结果证明两地的陶器虽然外观一致,却并非产自同一个地方,也就是说并不存在进贡或掠夺。更有可能的是同源文化在两地分别展开了生产。对此考古学家做出了大胆的猜测。这个盘龙城我给它的定位是商王朝早期的直接控制的城邑。因为铜资源就相当于是这个商王朝这个早期的一个重要的生命线。
所以这个商王要直接控制,设置这个直辖邑。商人先民究竟是如何从郑州商城南下千里,在长江之畔建立一座文化同源,分管青铜铸造的直辖市,我们不得而知。但商人在国土四方建立盘龙城这样的城邑,形成以都城为中心,多诚意众星拱月般的地理格局和治理体系,确实加强了商朝中央政权对广阔国土的有效管控。无论是盘龙城、郑州商城还是后来的殷墟,商王朝的势力范围都集中在大陆腹地。
而目前已发现的15万余片甲骨中,却有一片”海外来客”,它是商代最大的占卜龟甲,被考古学界称作“马来龟”。占卜的这个龟在安阳地带可能是不够用的,所以又由各地会进贡乌龟,来供给商王是作为占卜之用,那么这个马来龟呢根据研究安阳这个地方是不可能有这么大的龟,所以推测那就是由外族进贡过来的。甲骨文中的龟有两类写法,一种是侧视图,一种是俯视图,地方向商王进贡乌龟的记载不在少数。昜入廿。昜国进贡了20只乌龟,昜是商王朝的附属国族,昜国受到了一个叫“工”的敌对方国的侵扰,便向商王朝进贡了20只乌龟,祈求商王派兵援助,而工方也曾多次进攻商朝,因此昜国的请求很快得到了商王的回应。廾人三千呼 伐工方。商王征召三千人征伐工方,这片甲骨记录了商王最终向工方发起了反击。类似昜这样的附属国族大大小小还有近百个,散落于四方,与商王朝直接控制的城邑犬牙交错。他们定期向商王朝供纳各种物品,其中就包括龟甲,这些龟甲为商王的占卜提供了原材料,证明了方国与王朝中央的统属关系,而有些龟甲的来源地也体现了商王朝影响力所能达到的“神经末梢”。马来龟便是如此。马来龟它是指龟的品种,那并不一定说这个龟就是从马来西亚来的,也不能证实说商朝的势力范围能够达到马来西亚。
虽然商代文化的辐射范围并没有远及马来西亚,马来龟很可能是通过商业贸易辗转来到了中原地区,但是商王朝国力强盛,其发达的文明影响到了周边的大片区域。
四川广汉那个和商王朝同时期被巴山蜀水蒙住面容的神秘政权,也许就是中原商文化在西南方向的辐射边界。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东西啊,它出在三星堆,但是他自己所带的信息却超越了三星堆。比方说这些铜尊铜尊本来是中原商王朝商文化的一个非常常见的礼器,但是他出现在这,就说明呢古蜀国的人或者三星堆的人学习了或者引进了商王朝的这类东西。中原商文化可以影响到西南巴蜀,这证明了商王朝直接控制的领土虽然有限,但可以凭借强大的国力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以自身的社会习俗、手工业技术等文化因素广泛辐射大中华版图。
在商代早期兴起了一股城市化的浪潮,通过这种大量的这个城市化来这个控制广域范围内新征服的这些地域,当时的世界上可以说这是影响力是最大的一个广域王权国家。商王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改朝换代,新的朝代伴随而来的是新的开拓和创举,而甲骨文的发现带领我们穿过历史迷雾,看到商人筑城为家,铸铜冶炼百工兴盛,出战征伐。
3000多年前的商代人将自己的衣食住行抽象成拙朴的笔画,一横一竖连接着古代与今天。通过对甲骨文的不断解读,也为我们逐渐还原出一个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烟火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