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廈-神農本草經-字幕版

【第一集】
目录
【第二集】
山药,淮山药。其实是怀庆府山药,是怀山药。
红花,分藏红花,川红花。西藏高原缺氧,高原反应,藏红花促进脑部血循环,无味,色淡。四川的红花像臭袜子,色重,入血分,往下走。
牛膝,牛夕。
灶心土,伏龙肝。
中药的丸散丹膏汤剂。
说到重点了,度量衡。
半夏,是一颗一颗的,一升半夏约是100克。小青龙汤中半升半夏分三次服,就是小青龙汤中一副药半夏10克左右。视频中与我这里写的不一样。提示:《药典》说了半夏不能超过10g。一钱=10克。
《内经·至真要大论》中的,奇制,偶制。
读经方中,有很多经方是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比如有的地方可能是乌头,写成了乌梅。
再比如经方里面有两个补血的方子,一个是小建中汤,一个是炙甘草汤。补血的时候还是要加其他的药,但是经方里面没有了,这就需要你因时因地去添加一些。
《神农本草经》很多病名和今天不一样。比如说噎膈,这个乍一看看不懂,实际上一解释就懂了,这就相当于今天的食道癌。
脑癌呢,可能写成脑疽。
鼠痿,这是什么奇奇怪怪的病。后面课程会说。
还有什么 脚上长黑毛,怎么也去不掉,这是什么病。以后会讲。
乳岩,这是个药物。今天都删掉了,叫乳严了。等到后续课程会说。
分辨一个药物,或者说的很简单的,蔬菜,分辨蔬菜有没有毒,就把这个东西丢到水里面去。人体75%都是水。扔一个东西立马沉到水里面去,到人体里那还了得,这就是有毒的。
一个人心脏不好又抽筋,手边什么药都没有,只有一个甘草。甘草可以缓呀,先缓着。但是是心脏病呢,就烘焙一下,做成炙甘草,就是苦的。甜的东西烧过之后都是苦的。同样的药,看你怎样用它。
五色怎么看。比如说你到菜市场去,眼睛一看,小白菜。青的白的,那这个菜一定介于肝和肺之间。
我们不要老是听营养学家的。营养学家说吃蛋黄不好,胆固醇高。倪海厦说,你的胆固醇太低了所以癌症没好,所有得癌症的没有胆固醇搞高的,没癌症的胆固醇高,这个是日本的一个最新研究。
秃头很多,男的比女的秃头多。倪海厦说女生吃甜的没有男的多,男人人前蛋糕吃的少,背后一整块蛋糕都能吃完。甜的吃多了。
【第三集】
五味的运用
离燥,兑润。
苦坚,辛散。
一个人,口很干,但是又便秘。那么就用苦来攻,让他下利,燥他的大便。上面又是干的,纯用苦药就不好了,要加辛药滋润。
要把肿瘤化掉,就要用咸味。
淡,通利,利湿。薏苡,芡实,莲子。
药性一定要分阴阳,分阴阳就要分寒热温凉。
当归,只用当归也会利下。
滑石,味道很淡薄,利小便,开窍。
辛甘发散为阳。上升。
酸苦涌泻为阴。下降。
藏红花无味入脑,川红花苦味下沉。
清阳的药,肌肉腠理,壮实四肢,手脚。
味厚的药走五脏。
一个病人身上很痛,鼻子是青色的,一摸脉是浮脉,我们知道这个痛在表。用清阳的药。
一个病人骨头痛,寒湿,那我们就用祛风,驱寒,祛湿再放个和药在里面。
药的相从性。
辛夷花,蝉蜕,蛇蜕。清虚,能升,浮而升的药,走表。
熟地,很沉的,入肾。
一个人,小便不出来。你要开甘淡利湿。山药,白术,莲子,利湿。再配上发汗的药,提壶揭盖。
麝香,叫个麝香,就是麝的肚脐眼里的油渣,其实非常臭,辛味发散,无孔不入。
一棵根在土里的药,半身下降,半身上升。比如,半夏,取的根和茎叶中间,半表半里的部分,是药性最好的。
树枝的药,都是达到四肢。桂枝。
桂皮,黄柏,就是达到皮肤。
桂心,竹干,行内脏。
到了行内脏的时候,比如桂附八味丸,治疗心脏肾脏时,这个桂就用肉桂,就是桂心那一块。
同样一棵草药,顶上的是苍术,走头面部。地下的是白术。药性不一样。
木欲散。治肝病加点辛药。
心苦缓。治心病加点酸药。
心欲软,要加津液。加炮附子,咸味,坚心脏。甘泻心。
【第四集】
附子能退热。
咸味药一般都很热。能让人渴。
温病与伤寒不一样吗?
葛根汤就是温病的方子。
火和热的区别。
火,治以咸冷。
(下面的就不记了,有时间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