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4.13 尼采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13、尼采(公元1844—1900年)
德国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出身于农村没落贵族牧师家庭,从小在家庭和学校里就受到反动教育。他崇拜俾斯麦,拥护对外侵略政策。他和叔本华一样,是最早鼓吹法西斯主义的反动思想家之一。他认为以往的资产阶级思想都因循守旧,不合乎需要,必须“重新估价一切”。他继承了叔本华极端反动的唯心主义,但扫除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更加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
尼采哲学的特点是宣扬“权力意志”,把人的一切企求、愿望、知识等都看作权力意志,甚至认为世界的本质也是权力意志。他以权力意志代替道德观念,以权力意志作为真理标准,认为权力意志是创造一切、决定一切的动力。他否认客观真理,否认真理与谬误的原则区别。他说,有各种各样的“真理”,结果便根本没有真理,其实“真理的标准就在于提高权力感”[1]。他否认物的客观实在性,说实在性是按主体的式样创造的,现象世界是感觉加工的世界,而感觉的本原则是难于言传的。可见尼采不仅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而且是不可知论者。尼采十分害怕辩证法,悲叹辩证法是愚民的武器,它排斥高贵的人。他并且以“永远还原”的历史轮回论与辩证法相对抗,妄图阻挡社会革命的洪流。
尼采哲学的另一个特点是“超人”学说,他不加掩饰地自白他的使命是给得势的资产阶级创造“道德价值”,论证“新的大地主人”的道德,要将羞耻观念一扫而光,要为没有良心的“超人”肯定其自私自利的垄断的合理性。所谓“超人”,即不是一般的人,是高踞于群众之上的人,是人的生物进化的顶点。他说“我的学说是:有上等人,也有下等人,一个个人是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的 也就是说,一个充实的、雄厚的、伟大的、完全的人,要胜过无数残缺不全、鸡毛蒜皮的人”[2]。在这里我们看到,[-]之流那种污蔑群众只知“柴米油盐”、吹嘘自己为“超天才”的无耻谰言,是与尼采的“超人”哲学一脉相承的。
尼采极端仇恨人民、仇恨革命,他切齿咒骂人民为“愚民”、“畜群”、“市蝇”等。他叫嚣上等人有必要向愚民宣战,应采取报复手段。面对着正在兴起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他惊恐万状,叫嚷未来的百年将随时随地经受“断肠的绞痛”。他疯狂地宣扬兽性哲学,说人是野兽,人是一堆纠缠在一起的恶蛇,很少能相安无事。因此他极力鼓吹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用战争把那些贫病交迫的“多余的人”消灭干净。此外,尼采还宣传反动的民族主义,说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应该统治其他劣等民族。他并且反对男女平等,骂女人为低等动物,应受男人的统治等等。
尼采学说产生在十九世纪下半期,反映了正在形成的垄断资产阶级的要求和愿望。它完全抛弃了自由竞争时期的资产阶级的假仁假义,公开宣扬阶级压迫,露骨地咒骂劳动人民,无耻地鼓吹极端个人主义,狂热地叫嚣侵略战争等等,因而成为德国法西斯主义武库中的法宝。它对于以后相继出现的为现代资产阶级服务的生命哲学、实用主义等反动哲学都是有影响的。
主要哲学著作有《权力意志论》、《札拉图士特拉如是说》、《善恶之彼岸》等。
注:
[1] 《权力意志论》。
[2] 《权力意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