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前景可期!CAR-T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在寻常认知中,胃部不适实在是太浅显也太容易“哄”过去的一种病症,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硬顶过去,有些朋友则选择温润平和的粥水来“养胃”,抑或是服用健胃消食片等药物来促进消化,化去“积食”。
实际上,胃病造成的恶劣影响远超你我想象。

中国是一个胃癌发病和死亡高发的国家,作为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在全球癌症死亡人数中也是名列前茅,根据2020年全球癌症发病率调查数据,新发胃癌109万人,位居第五,而死亡人数为77万人,位居第四[1],约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8.2%。
正是因为胃镜检查普及率还不够高,且对胃病的认知不深,很多人诊断出胃癌时往往已经发展到晚期,此时胃病的治疗方案选择面相当窄。虽然近两年靶向及免疫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无进展生存期也仅为6个月,总生存期在8-14个月左右,胃癌患者迫切需要更好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实体瘤CAR-T疗法研发的热潮,也为胃癌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有助于医疗机构突破传统治疗方案的多种限制。
说起CAR-T技术,我们不妨先科普一下T细胞的识别和杀伤原理。
T细胞也叫做T淋巴细胞(T-lymphocyte),它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人体尚处于胚胎期时,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细胞或前T细胞迁移至胸腺内,并在其中分化成熟,形成具备免疫活性的T细胞。T细胞是维持人体抵抗细菌或病毒感染、控制肿瘤的重要卫士,也是淋巴细胞中数目最多、功能最繁复的一类细胞。
然而,T细胞对细胞的识别主要依靠其表面的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和细胞表面的MHC分子呈递的抗原结合,相当于钥匙与锁孔的配对,而狡猾的肿瘤细胞之所以能逃脱T细胞的查杀,是因为肿瘤细胞可调低或丢失MHC的表达,相当于将自身伪装成人畜无害的物质。基于这一机制,医疗研究者想到利用CAR对T细胞进行修饰,大幅提升其对特定细胞的抗原信号识别能力[2-3]。

CAR通常分为胞外抗原识别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胞内T细胞活化区域,而胞外抗原识别结构域与T细胞锚定,并与胞内T细胞活化信号连接,当CAR-T细胞识别了相应的肿瘤相关抗原(TAA)后,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活化基序刺激胞内T细胞活化信号,并开始稳定增殖和杀灭肿瘤细胞。
根据研究报道,目前CAR-T治疗实体瘤的临床研究已经涉及到多种肿瘤,包括胃癌、肝癌、小儿脑肿瘤、神经母细胞瘤和肉瘤等。

目前,美国FDA已经批准了诺华、吉利德、百时美施贵宝、蓝鸟生物等生物医药巨头所研发的多款CAR-T药物,在成人复发或难治性淋巴瘤等病症上有显著疗效。
自体来源的CAR-T细胞已经在多种肿瘤病例中获得了不俗的疗效,不过研究人员并不满足于此,为了进一步拓宽其适应病症,并尽量缩短病患等待CAR-T细胞制备的时间、防范在此期间内出现病情进展,医疗机构致力于开发出一种随时待命的CAR-T细胞“现货”产品。

这种可以批量生产的CAR-T细胞由健康的供体收集得到,当然,也可以通过干细胞培育得到T细胞。这种制备方式能极大降低其生产成本,有望将CAR-T细胞打到“白菜价”,成为普通家庭也能用得起的平价药物[4-5]。

在干细胞技术日益成熟的今日,干细胞的收集、增殖和定向诱导分化等操作已经逐渐常规化,有更多药企和医疗机构开始投入对干细胞制品的研发当中。在可预见的将来,基于干细胞技术的更多奇特疗法还会接连问世,为人们消灭疑难杂症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撑。
参考文献:
[1]https://m.haodf.com/neirong/wenzhang/9179959690.html
[2]程浩,依荷芭丽·迟,周全,应建明,石素胜.CAR-T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22,49(09):480-486.
[3]康云,梅恒,胡豫.血液肿瘤CAR-T细胞治疗的现状与挑战[J].中国肿瘤临床,2023,50(01):49-54.
[4]肖植文,喻敏,李菲.CAR-T细胞治疗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22,49(20):1052-1055.
[5]李贺,任嘉慧,石颖慧,周云乔,秦瑜,王铁山.CAR-T细胞疗法传统领域的前沿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22,24(10):966-973.
*内容为【干细胞精研社】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