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10人来自职教领域,3人手握SCI
5月19日至20日,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南京农业大学承办的第十三届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和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暨2023年“最美大学生”“最美高校辅导员”提名人选风采展评在南京农业大学举行。

据悉,本次展评活动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推选经学校推荐、资格审查、专家初评和风采展评,最终推选出2023年江苏省“最美大学生”10名,第十三届“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10名。
在风采展评现场,39名高校辅导员和39名大学生生动地讲述了他们在新时代的奋斗故事。根据个人事迹陈述和回答专家提问两个环节的评分,最终选出了2023年江苏省“最美大学生”和“最美高校辅导员”的10名拟获奖人选,以及第十三届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和“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10名拟获奖人选。


延伸阅读
职教观察,多观察一点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王美健
技能点亮人生,匠心铸就梦想。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2020级专科生,共青团员。他怀揣“技能成才”梦想,加入数控技能大师工作室,创造“桃形零件车削法”,解决一线生产问题;他响应“技能报国”号召,带队发明智能监测设备,填补国内行业空白;他躬身实践、锤炼匠心,勇夺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车工银奖第一名,被团中央、人社部授予“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作为班级团支书,他知行合一、笃行致远,带领青年团员参与志愿服务超500小时。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王济勇
只有脚踏实地的人,才能够说:路,就在我的脚下。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2020级专科生,中共预备党员。投笔从戎,奔赴祖国边防一线,走过大漠戈壁、雪山垭口,圆满完成无人区通讯设备检修任务。退伍后,把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作风带回校园,组织开展大型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带领青年突击队,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参加蓝天救援队,构筑社会安全屏障。获国家奖学金,获评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最美职校生标兵,担任学校社区思政辅导员,事迹多次被省市级主流媒体报道。
此外,职教观察还根据相关资料获悉,本次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暨2023年“最美大学生”提名人选风采展评活动共计有40名大学生获得提名。提名人选中共有4名学生手握SCI获得提名,而其中有3人来自职业院校,分别是江南大学陈烨、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安晶晶、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兆杰、江苏医药职业学院金宇轩。
手握SCI的同学基本来自“生化环材”专业,相对其他专业来说生化环材这样的专业就会比较好发,因为这方面的SCI期刊特别多。尽管如此,但科研也非易事。能够发表SCI论文,不仅意味着其掌握良好的英语词汇和语法,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研水平,江南大学陈烨同学更是在TOP期刊发表。
最终江南大学陈烨荣获大学生年度人物。

江南大学 陈烨
秉承“食”代担当,“脂”为健康中国。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2019级本科生。她秉承一流学科青年担当,立志以食品科学服务健康中国。她聚焦百姓需求,带领团队历经700个日夜攻关,开创新型ω-3鱼油酶法制备技术,突破国际技术壁垒,在SCI一区TOP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申请发明专利11项,斩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先后获评国家奖学金、校“十佳大学生”等20余项荣誉,个人事迹被中国网、中国科技新闻网等媒体广泛报道。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安晶晶
持续付出,必有收获。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2020级专科生,中共预备党员。她秉承“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科院精神,扎根实践、锤炼赛技、勇于创新,获专利授权1项、软著2项,发表SCI论文1篇、学术论文3篇。在“挑战杯”“振兴杯”“互联网+”等国家级双创比赛中获金奖2项、银奖1项和“黑科技”专项赛中获“恒星”级作品。获得全国“最美职校生”、国家奖学金、省“优秀学生干部”等省级以上荣誉30余项,被中青报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10余次。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马兆杰
用鲜明的青春色彩,绘就别样的青春画卷。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0级专科生,中共预备党员、校团委兼职副书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获评国家奖学金1次,发表SCI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曾获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展示活动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竞赛奖项11项。组建实践团队,开展红色宣讲活动80余次,担任徐州市3所小学校外辅导员。在乡村振兴、帮扶留守儿童等志愿活动中累计服务时长达1500余小时。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金宇轩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2020级专科生,中共预备党员。曾担任江苏省学生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校学生会主席、团委兼职副书记、班级团支书。两次荣获国家奖学金,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全国总决赛金奖、江苏省最美职校生标兵、江苏省三好学生、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第十七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省赛三等奖等荣誉,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篇。
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不管是基础知识还是学习能力,专科生都普遍不如本科生,本科生跟着导师搞科研尚且吃力,更何况一名专科生?
然而,专科生发表SCI论文并不罕见,职教观察整理获悉,专科生发表SCI的公开报道最早可见于2016年4月由中国军网发布的《第三军医大学:专科生攻SCI,朱敏创造了奇迹》。该新闻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专科大三学员朱敏跟随老师在第二课堂从事科研,最终在国际医学期刊《Molecular Neurobiology》(分子神经生物学)在线发表研究文章,影响因子5.137,还登上封面。

进来年,关于专科生发表SCI的内容随处可见,甚至有已经发表的大佬在社交媒体分享发文经验。
例如知乎用户“蓝小小”,就通过专栏文章分享了自己从南边某个默默无闻的职业院校的三年制大专生,用短短三年时间,逆袭211学硕,成功发表SCI学术论文。
人民网也转载了专科“逆袭”读浙大硕士,发表3篇SCI,最终成清华博士的平湖小伙朱宏宇。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庆市大坪医院实习生卢从华在SCI论文编辑平台LetPub详细介绍了自己如何通过实习医院的临床科室基础实验室的实验技术员,开启了科研之门并在SCI发表论文的经历。

《Aspirin sensitizes osimertinib-resistant NSCLC cells in vitro and in vivo via Bim-dependent apoptosis induction》
点击查看大佬文章

很多同学会抱怨自己的“出身”不好,以此作为“摆烂”的理由,但今天,职教观察想通过他们的的故事告诉大家:”出身决定不了你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