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与毫无意义的呻吟

写得开心就好。
以上。
“您好。”
“你好啊?怎么了呢?”
“您建议我说一些没有意义的废话吗?”
“嗯……可以啊,你说吧?”
“谢谢你。在此之前我想问您一个问题,你的名字是什么?”
“你叫我小紫就好。”
“真好的名儿,这是你小名?”
“算是吧。”
“您坐这趟列车,是要去哪里呢?”
“准备去趟北京,找我男朋友。”
“Ok。你会不会觉得这样突然的对话很唐突?不会对我产生什么防备意识……或者觉得我是什么神经病?或者是即将给你做推销,即使那东西对你而言没有任何用。”
“确实会这么想。”
“好,没关系,现代正常人都会这么想,我现在都觉得自己挺莫名其妙的。下一个问题也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延伸——在我说完这些问题之后,你现在是怎么看待我的呢?”
“……很有趣的一个人?这种对话我活到现在还是第一次遇到呢。感觉你也不像是那些有什么对我不好的目的的人。”
“好,这是现在我给你塑造的一个印象……而如果,现在我说,我是XX心理培训机构的……而您看,在我们机构学习可以更好地洞察人心,洞察人性,再经过我们机构的系统学习之后,您还可以将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会少走很多弯路……在工作上也能更准确地把握领导们的诉求,以助自己步步高升等等诸如此类的迷惑言论,然后不断对你灌输一种观点:心理学很重要,甚至重于一切。这样你又会怎么看我呢?”
“……”
小紫没有说话,眨巴着眼睛看着眼前这个陌生人。
“现在又很难去形容我了,对吧。我觉得你现在心里应该是迷惑且厌烦的……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好,不过我没有事先准备过,从开始的几分钟前到现在,都是我临时起意,心血来潮的结果。”
“这样啊。”
“嗯。不过对话到这里也可以结束了……关于那个问题,如果你恰好没有事情而去想出了结果,随时可以告诉我答案,当然就这样不搭理我了也没所谓,请不要有心理压力。私下咒骂我也没所谓。非常抱歉浪费了你这几分钟时间。”
“没事没事,感觉这样还挺有意思的。”
“嗯。”
……
列车之后穿过一个又一个山洞,掠过了不知多少的电线杆。天空逐渐由晴转阴,北京今天在下雨,阴沉的天、低垂的乌云笼罩了山峦,迷雾缭绕的群山让这位陌生人着迷。
小紫扯了扯陌生人的衣角。
“一开始那个问题,答案好像早就有了。”
“是怎样呢?”
“如果没有‘假如’的前提,而是你直接给我引入推销话题的话,那我对你的印象会一落千丈……但是以我的性格,说不定还真的会跟着你去心理培训,在心里没准还对你很尊敬……那种心理的形成,我感觉可能是因为在一开始我就认定了‘心理培训’对我是好的,而你是无缘无故帮助我的陌生人,你和我没有任何利益或者亲缘关系就对我这么好,而我尚未为你做出什么,出于这种愧疚心理,我可能就会跟着你去学习,去交钱了……当然培训的效果就要另说了,如果培训完真的对我有用的话,那我可能就会记住你一辈子的好了……一辈子太多了,半辈子吧。”
“挺好。其实很多培训机构都是这个套路,依靠的是潜意识心理暗示,不断给你灌输‘我们的东西是最好的,对你作用也是最大的。’这种观点,没有需求就直接创造需求,表面是双方情愿,实际上是很不公平的。你提到的愧疚感也是其中之一,他们很会抓住人们的这种心理,然后可能会再跟你吐露一些你暂时没办法证伪的真心和过去,顺便将自己悲惨过去的救赎与这种培训联系在一起……试图引起你的共鸣,让你从情感上产生需求……而实际上效果真的好吗?你花的一大把钱和一大把时间其真正的价值真的成正比吗?仔细想想,很多问题就显露出来了。”
“确实是,而且我觉得一个好的培训机构是不会用这种方式强硬招揽学生的,他们可能在心虚些什么。”
“他们的目的就是让你心甘情愿去培训机构交钱,或者给你些好处,让你也去干招揽的活。”
“啊?这么可怕?”
“嗯,确实是有这样的机构。”
“不过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
“因为我之前也进过这样的机构,万幸他们的方法对我不起效。我是特例。”
“感觉你确实很有个性的……从一开始就感觉出来了。”
“这样挺难受的,很少有人能和自己真的共鸣……而且我自己也在本能逃避社交,所以我有时候觉得,这样不好……自己很难受。其实……算了,跟陌生人倒苦水可不好。”
“好复杂的问题,我平时都没怎么想过这些。冒昧问一下,您现在是在工作了?还是?”
“在上大学。”
“那还挺厉害的,我都大四实习了,还不知道这么多呢。”
“最好别夸我。”陌生人笑了笑。
“我经不起夸,而且我这都是很肤浅的个人经验。”
“感觉你有些太贬低自己了。”
“是啊,这样才能避免自己自大起来,然后成为无知的人四处指点。我很讨厌这样的人……感觉就像自己傻逼而不自知……我认为每个人,无论喝得再醉,背后都得有一个清醒的自我提醒自己。”
“看来你这算时常自省啊。”
“大概算吧。要到站了喔。”
小紫抬头看了看列车上的电子荧幕,没有意识到车速早就慢下来了。
“那我就准备收拾收拾东西,走了?”
“……好啊,祝你玩的开心。”
“谢谢!”
此后两人就没有说过一句话,直到小紫从座位上起身,匆匆说了一声再见,陌生人也回了一声拜拜,两个人短暂的联结自此中断。
……
再不久,他回到家,思考语言本身究竟有什么意义……废话本身究竟代表什么,言语下传达的难道只有信息吗?而今日的经历是否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比如让自己厌恶社交的心敞开那么一些?
阁楼的阳台,烟蒂随风散落,失去温度死在空气里。他抽了一根又一根,身体在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的作用下愈发放松,却唯独思维越来越乱,他想全部知道,他看了许多的书,自己利用现有知识解析了许多自己曾感到困惑的现象……唯独自己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他越来越怀疑,自己的那些问题,究竟,是否,真的钻了牛角尖,还是在一开始,这就是一个没有解的问题。而自己浪费的那些时间,是否有意义呢?
……
而他百思不解的问题,答案其实就在他所厌恶的——一直逃避的社交问题。
对他来说,厌恶本身就是渴望,正因为得不到所以厌恶。就像自卑,实际上是过于自傲,正因为现实中那个丑陋的自己无法匹敌心目中那个完美的自己,因此产生自卑,于是胆怯心产生,不敢社交,无法社交,嫉妒社交,得不到期盼的感情,处在自我封闭与孤独产生的厌世情绪无限闭环里,越来越烂,越来越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