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造了“林生斌的井”?
侯:真有一种迷信老太太,到初一、十五买股香还烧哪。
郭:信佛嘛。
侯:还磕头哪。年轻人就爱说:“您烧香有什么用啊,您有那钱买冰棍儿吃好不好?”
郭:实在。
侯:老太太不愿意听啦:“有什么用?求佛爷保佑!我这不是为我,我这么大岁数还活几天?我这是为你们。求佛爷就为保佑你们。”
从相声小段《买佛龛》开始说
这段台词来自于由相声大师侯宝林、孙玉奎创作于1950年的一段相声。后来,侯宝林和郭启儒取前面垫话部分,作为一个相声小段来表演,也就是《买佛龛》。

《买佛龛》短小精悍,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作品的社会教育意义不言而喻;而作品中熟练使用的幽默技巧,也令人回味无穷。
小段中为“拜佛的老太太”设计的辩白理由,如果考虑到这段小段的创作时间,难说没有一些替“拜佛的老太太”们“遮羞脸”的意思。
所以,逗哏演员话锋一转,直指这个理由的实际作用恐怕并非如此:
“实际上老太太保佑谁啦?老太太保佑那卖香的啦。她要不烧香,香店就专业啦。”
创作完成后,《买佛龛》曾出现在老电影《方珍珠》中。
老电影《方珍珠》,改编自老舍先生的同名话剧,讲述了一群民间艺人在新社会通过学习,成为了新时代的受人尊重的文艺工作者的故事。

其中,由侯宝林和郭启儒分别饰演的白二立、黄吉臣,在影片中的设定正好也是一对相声搭档。通过学习和反省,白、黄有了新的思想意识。后来,白、黄上台表演《买佛龛》。电影还配合《买佛龛》的台词,为这段表演穿插了一段小插曲,我们不妨将它作为一段反映相声演员随机应变、现场抓哏能力的缩影。
当白二立说到“老年人特别迷信,特别是老太太们”时,往台下一瞥,发现台下坐着一位老太太。而其他观众也在白二立一愣的功夫,顺着白二立的视线,发现了那位老太太。用现在的话来说“被cue”的那位老太太,本就不好意思,给其他观众一瞅,更不乐意了。于是白二立赶紧改词。


经过几十年来文化教育、科学普及的努力,封建迷信那一套本该已被彻底唾弃。但近段时间发生的一件热议事件,(至少表面上看起来)令人大跌眼镜。
林生斌再婚
2017年6月22日凌晨,位于浙江杭州的某小区一家住户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故意纵火案。事件造成了女主人朱女士和她的三位未成年孩子一共4人死亡的惨绝人寰的后果。后来,警方查明纵火者是这一家的保姆莫某,于是执法机关依法对莫某执行逮捕和提起公诉。2018年9月,莫某被依法执行死刑。
这一家的男主人林生斌,根据一些报道,由于事发时身在广州,而躲过一劫。
他把自己的微博名改成“老婆孩子在天堂”,这些年来时不时地回忆着、分享着老婆孩子亡故前的点点滴滴。

……你可以认为他只是在“消费亡者卖惨博同情”,说得好像关我事似的。
无论如何,上个月的最后一天,林生斌突然更改了微博名,并宣布已重新组建家庭。而从自曝的刚刚生下一女这一信息来看,这个重新组建的家庭不可谓存在已有些日子。

微博还配上了新生女儿的照片。不过觉得还是不一起发在这儿为好(你也别管我出于什么考虑)。
隔天,纵火案中遇难的朱女士的一个哥哥,也就是林生斌上一个家庭的大舅哥,发布微博,称:“曾经的妹夫如今再婚得子,心里难免五味杂陈,祝福有,心疼也有。”“祝福一个家庭的复苏,心疼妹妹曾经的执拗也许真的不值得”。

于是,来到不严谨的阅读理解时间。前段引用的第一句话,读来难免给人一种“我妹夫再婚,我是刚刚通过网友告知而得知”的感觉;而后一句,要牵扯到当初林生斌和朱女士结合的一段往事。
根据纵火案发生后一些媒体的报道,林生斌和朱女士的结合,(用一句陈腐的观念来说)谈不上“门当户对”,朱家人一开始并不同意。

而这就是所谓的“心疼妹妹曾经的执拗也许真的不值得”。
是的,曾经的林生斌,也就是“老婆孩子在天堂”,给网友的印象是痴情、专情、专一的。大概正是如此,似乎在一些网友看来,林先生应该在痛苦的回忆中孤独终老。
……或者说,在这些网友看来,林先生不配享有法律许可的再婚的权利?
7月8日晚间,林生斌发布微博,梳理与现任妻子的认识、相恋过程。

另外,根据林生斌在另一条微博中晒出的与前任岳母的聊天记录,当初决定重新组建家庭时,(至少)前岳母是知道的。

尾生抱柱的故事固然凄美;杨过苦等小龙女十六年、郭襄为杨过孤独终生的故事固然感人。
但再婚也固然是现代法律赋予每一个人的合法权利。男女平等。
林生斌的井
在没有彻底理清这一争议事件的前提下,不妨允许我暂且认为,林生斌的前任大舅哥的那一条微博,对林生斌的“形象崩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无论如何,林生斌再婚的事件,后来朝着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近日,林生斌曾向一家寺院捐赠的一口井,被网友挖出。

根据时间戳,林生斌捐赠的这口水井,最晚已于今年年初被网友偶遇。然而,井身那一个“没有三点水的‘童’字”,在近日突然被向着怪力乱神的方向解读。
当年,林生斌和朱女士结合并生下三个孩子后,成立了一个服装品牌“潼臻一生”的服装品牌。其中,潼、臻、一,取自三个孩子的名字;生,料想该是取自林生斌自己的名字。

这个没有了三点水的“童”字,被脑洞大开的理解成“有人想要三个孩子永不得超生”。于是,这一口井,自然就被解读成了歹毒的“镇魂井”。
于是,井的深度(181米)也成为了“十八层地狱”恶毒诅咒的“铁证”。

受到“启发”的网友,纷纷另从井盖花纹、井的建造位置等角度,试图坐实他们眼里“恶毒诅咒遇难的老婆孩子永世不得超生”的“残忍”的林生斌。
后来,网友“碎叫”、“红茶海盐”“赵震JAMES”等人,分别通过行业知识、自身经验、意识评判各种角度,一本正经地与网友们探讨。



当然了,要让一个个体低下头承认自己的错误都已是难如登天,又何况现在面对的是乌央乌央的一群?
“红茶海盐”还模拟了一些场景,挺有意思。


像上面列举的三位一样,直斥“井学”之荒谬的其他网友,也遭受了笃信“井学”者的围攻。但围攻者的言辞,几乎都没有跳开“红茶海盐”替他们的总结那一句“我不相信这些神鬼迷信啊,但是林相信,林相信我就要捶他这不对吗?”
这是一件很有趣的,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谁在迷信“林生斌的井”?
因为一位乍一看“挺有说服力”、“挺权威”的所谓“道士”的掺和,令笃信“井学”的网友宛似有了坚强的“理论支持”。

在老电影《方珍珠》中,台下的那位观众老太太,已经羞于与其他迷信的老太太相提并论。
进入21世纪已20多年的当下的中国社会,竟突然冒出怎么多重拾被他们父(母)辈、祖辈摒弃的封建迷信思想的年轻网友。
我们几十年来宣传科学、破除迷信的工作,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一开始,笔者也以为是近年来“盗墓”“修仙”之类题材的网络小说的影响。
甚至都准备把自己书架上的某部“盗墓”题材小说付之一炬了。

《鬼吹灯》:我又招谁惹谁了?
直到我发现另一个“华点”。
学者、作家李天飞在7月7日发布了一条反讽的微博。

然后一位网友似乎没有读出来李天飞的讥刺,竟然“一团和气”地跟帖。末了,还不忘附上一句“林生斌是我宁德老乡”。大概是试图以“连同乡人都不支持林先生”的角度来佐证林生斌的众叛亲离?


同样是李天飞老师,在他的另一条相关话题微博中,有网友又翻出之前林生斌将妻儿纹在身上的事情,意图营造“只要足够多的臆测相加,就能等于事实”的效果。


……等一等,当初看到林生斌将亡故的妻儿纹在身上的相关新闻的时候,感动到稀里哗啦的网友中,多半有你一份吧?

……依然是李天飞老师(倒没有什么神奇的,只不过因为我精力有限,只能可着李天飞霍霍了)。在他的又一条相关微博中,有网友这么回应:


谁造了“林生斌的井”?
绕了半天,根源终究还是找到了。
在过去的几年里,在他们眼里“故意营造‘痴情’、‘温情’、‘好爸爸’、‘好老公’人设”的林生斌,被他们当成了当代的尾生、杨过、郭襄,来膜拜,来供奉。
突然,他们膜拜的林生斌,从神坛上施施然走下来,“抛弃”了他们,准备开始一段不在他们预设内的余生。
“可恨”的是,林生斌的再婚,并没有触犯《婚姻法》。
陆游如果活到现在,一定不能一边续娶王氏,一边又写下《钗头凤》。
苏轼在续娶王弗的堂妹王润之以后,还“舔着脸”写下悼念前妻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更是消费亡妻,博取同情,人人得而诛之。
“墙倒众人推”。
从实用主义出发,当一堵墙开始显出颓败的趋势,号召人们一起去推倒它,然后重新造一堵墙。
无可厚非。
旧的墙倒了,它在深夜里的啜泣,已无人过问。
毕竟新的墙,(至少目前来说)是完好的。
哪怕它有一天也不好了,推倒就是。
有迹象显示,林生斌的前大舅哥,即将成为他们竖起的一堵新的“墙”。
……倒也离得不远。也算就地取材了?
所以,那口井到底是否有问题?
什么“我不相信这些神鬼迷信啊,但是林相信”。
“井学家”们未必信。
林生斌也未必信。
但是,必须要让旁观者们信。
林生斌的“墙”,不能白白倒塌。
这才是“井学家”们努力的动力,想要的结果。

“井刮到墙外头去了”(图文无关)
……又或者换个角度,当我们了解到了真相以后,是否可以说倒也算百失终有一得?比如说,这样看来,几十年来宣传科学、破除迷信的效果,不算白搭。
但毕竟一群不迷信的人,为了别的私欲,又努力地要让旁人迷信。终归不是一桩光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