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初梦短离

2020-03-27 09:54 作者:-李萌-  | 我要投稿

“春如短梦初离影,人在东风正倚栏”

“不宜雨里宜风里,未见开时见落时”

 

最初见这四句诗,字面以外,勾动了自己的往事。眼睛盯着呢,脑海中却已幻化了许多个幽暗的场景。辩不清是在旧日,还是未曾到过单是诗所致的虚幻。于是折了角,觉得很应该去写下点,至少对得住自己的一种怀念。

可这究竟是与自己的念想互相发生过联系的么?好像也不是一定。当时这28字初记,发觉哦,竟也有古人和我一样,在自己尚苟活的一隅,逢了与故人共待过的夕阳,偏偏在这里,才又想起了过去。你说接下去了的,是顾影自怜么?也许只是风里的喟叹。

但是今天当真打算去写点什么的时候,读了三四遍,却想搁笔。散了,没有任何额外的感受,不如不写。可是文档是开着,是开着的呀。所以我深深地去看,发现原来自己是错的。这只不过是咏絮,且是杨絮。絮的体子是轻贱的,一年中的下落如同千年一遇,但又因命比纸薄,便恰似梦的短瞬,在它,是以一种匍匐的姿态去布散自己的后世。旁的树种都有清晰的体重,但它没有,一年里等着可以延继生命的,却像风般轻飘,稍不留神,或许这后来的世上便不再有杨的影子。往往,它决定下落的档,正是人间蹭青弥情的节序。于是,这亦是种人间世的悲影。这边厢,佳人乍见东风,情遍槛栏,凝神翔飞的蝶的时间,却不知自己的身后,实是已然上演着另种生灵的挥别。是,这是不得已的传宗,是种子。但总有刻伤,似乎絮是有一种盼的,并不是仅只当作了纱雾,飘飘然作了背景。一种物态变化了,没有另一对面的喝彩,杨絮落了,如此清泠的面影,却来对前面的后身,自顾自唱了挽歌。

初绽杨针的时刻,人世间没得人知道它的模样,还是意外的么?

来到了落了,不也是恰恰回头捡拾帕子,絮影浓了蔽了看花的眼,才终于发觉了杨的终点?如后诗,即便在雨后,都不肯多一眼给与风中别无二致的絮,是连瞅不瞅粘地的寡相。


——小雨无声添落花。

垂杨深处画楼西。

 

过而不忘,铬印脑际,应是这两句走了几个白天又黑夜仍鲜活如昨的缘故。叫缘似又无缘无故,没见多少,却恨很多。讲无声,偏认定恰恰有声,比继之该来应得的寂静却未有,反倒是响,不过也只凭雨听见,只让雨落得个听到。花不应此时落,掉坠也不为花想惜好无声,总之是意料之外的响了,是大雨却怕责,绵绵地下,洼终将汇湖汇河,重力多了密实,承受不住,花终堕之。然后雨再来赏花,地上的未曾死全尚有灵,等待祭吊,反越看觉出饱喝汁水的瓣子较前舒展挺括,接下也就忘了前刻随身而来的冷。一幅历经寒酷炼造而成的冻梅含雨图使雨水感到来之不易。花落坠之前的香,幸亏雨急不耐,保存最终现场的迹子湮灭,除非你低到雨泥,贴近淋淋的泥浆,或可闻上段昨天的黄昏,那个时候,它在枝头就已经颤危,但风已经来了。



这两篇是前后相距不到半年的文字,心路历程豁然有了这么大的改变,直至今天再看,心头倒有一惊。但当然,后一章显然结合当今的社会急症一路而来,故略微辛辣而不再温情些。如今经历过人生的至痛,眼见眼前人的遭遇,有时妄想躲避回书籍里边去,但是最初曾经缘小说而来的救赎似乎已不能抚安人心,每每感到焦燥难耐,有时这种难以控制的看似心不在焉的多动症转而无端的多起来。其实这真是种精力难于集中的结果么?恐怕这里边有着什么叫永恒,什么是简而繁,重复而不达真意万一的意思。

关于全宋词,我是与之有过失之交臂的缘份。在极为谴责自己年纪过幼的同时,也知是由于某年遭遇的重大事件之后的心境陡转而独得的意外结局。但是在后来的每一次仔细读书观书思书的过程,都会因一句诗,一联词而朦朦胧胧去想那失去的五本全宋词,渐渐发现它的价值,逐渐感觉那年自己的眼界渺小,这种种永远不可弥合的错误慢慢与曼妙微伤的宋词合二为一。于是我又想起我人生中第一次的伤,那段愈合伤口的时间,不正是托宋词的氲氤弥散而不可思议的走了下去的么?所以,现今,我只能看着只字断句在某笺词话中惊心的出现,这对我都是一次新的感怀上的鞭打,明明白白告诉我我是错了,在最不該选择的时候恰恰将手摸向了宋词。我在这里并不多说,大音希声,大美无言,如果你是位不得不站在悬崖边上的人,独身一个,并仍然得继续深深埋头走下去的人,如果你的这时时感到受伤,感到孤栖,那么你手里的这五本全宋词,它应该是你能坚持认定目标并走完它的一根拐,一个扶手,一位似曾相识的可爱的故人。

如初梦短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