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为什么要学会“处理痛苦”?

最近收了一个学员,接触3个星期不到,明显能感觉到是一个“潜力股”。
她非设计专业,但是因为对设计感兴趣,于是学了各种课程,现在算是半个自由职业的设计师。
为什么说她是潜力股呢?
因为跟她聊过几次,发现她处理“痛苦”的能力很强。
什么叫“处理痛苦的能力”?
先说下这里的“痛苦”主要指什么。
做不想做的事情,是一种“痛苦”;
持续地做一些没有太多正反馈的事情,是一种“痛苦”;
不去找捷径地做事情,也是一种“痛苦”;
……
人想要成点事,大到创业成功,小到把一份工作坚持干一个月,都需要这种“处理痛苦”的能力。
还记得我们之前讲过的棉花糖实验吗?
所谓的延迟满足,换个角度看,就是天生“处理痛苦”的能力略强于普通人。
棉花糖实验里的很多小孩是通过故意玩玩具的方式来让自己不吃掉棉花糖的。
这里刚好也引出里一种“处理痛苦”的技巧——转移注意力。
有些人做事情各种受挫,不仅没有正反馈,还有大量的负反馈,但是他依然能盯着自己“收获了什么”,从别人的视角看,叫“乐观”。
但他用的也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把对反馈的注意力转移到正反馈上。
第二种常见“处理痛苦”的方式就是“切分痛苦”。
譬如我要写一本书,大概要写10个章节。
真实的情况是,每次我想写书时,就回觉得这个任务好重,什么时候才能做完……
然后就不想做了,换成了其他任务。
但假如我做一个拆分,2周写一个章节,1天只需要写半个小节就可以了。
用这个方法,我这么懒的人第二本书都已经快写完了……
有个马拉松选手,他在分享自己总能取得好成绩的秘密时说:
每次参加马拉松之前都会先走一遍整个路线,通过记路线中的一些标志建筑物,将路线拆分成了好多段。
这样在跑的过程中,心里想的就不是最后的终点,而是距离眼前很近的一个小目标了。
延迟满足天生强的人,属于天生的强者,因为他们在成事的过程中,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处理掉各种“痛苦”。
而延迟满足天生弱的人,则可以通过一些技巧稍微曲折一点处理掉“痛苦”。
连续日更第1/1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