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广东人的红包

2022-02-04 08:59 作者:兔子长啊长  | 我要投稿



来了来了,每年这个问题都很吸睛。

毕竟压岁钱最少。


本人从0岁算起,一直住在珠三角某市,

距离家乡0公里,含亲戚在内,大部分是实打实的土著,非潮汕,族谱在清朝光绪年间有稍微提过,就是踢出族谱那一支(狂笑)


族谱记录那支在本市有原宅文物(与我无瓜,不过拍可以拍外围)

后祖先搬到河边讨生活

属于古早市民吧。

(是市民但没证明也没田那种)



估计有一点点点点广东珠三角红包的发言权。

这边风俗是,

一,只要你未婚,一直可以收红包(利市)。并且不需要给任何人红包,除非你是公司主管,老板,高层。

二,亲戚红包按照亲疏看,特别亲,特别喜欢你,特别照顾的,可以上不封顶,一般看给红包者家庭条件,伍佰,一百也行,五十也是心意,但亲戚是因为投胎才成为亲戚,可不代表投缘吧,新年碰面的话一般五元。

三,夫妻红包是双人双封,一般是十元。

四,村人口大,默认辈分有亲疏关系,一般一元。

(另外亲戚之间有争斗的,那属于每个家族内部问题会选择不见,连新年都不见,连五元都省了)

五,按照族人计算,人口不多,且没结婚,不用红包,族人今年长辈有丧事,不用红包且不办酒楼,今年红包收入就很差。

六,亲戚选择见面的地方,可选一(可全选)

(1)茶楼,酒楼,一年见一次,一轮收齐所有亲戚,按惯例给服务员一些红包,答谢她们在新年还需要服务大家。

(2)一个祖长辈的家,一次收齐

(3)村里祠堂,拜一拜可以拿红包,默认一元。


总结:这里的红包是一个传递游戏,本来是长辈给晚辈,晚辈长大了给别的人家,别的人家有礼节上又给回父辈,现在由于人口,婚育减少,并且不是人均高管,人均老板,那条线开始不完整。


红包的金额:

一元,五元,十元。

发红包原则是亲疏有别,且有礼节,不想增加自身经济附带的看法。

参与派红包者要求,已婚

接受红包者要求:未婚,

家族红包接受者,可能已婚,但一定是晚辈。

一元红包,一般是不熟悉,同公司但不同部门的已婚同事,同村辈分认识但不熟悉的,邻居,属于礼节性红包。

潜台词是,我们要维护和睦,但不要为难我钱包。

五元红包,属于比较熟悉的已婚同事,比较熟悉的朋友,工作往来的,

潜台词是,都是意思意思,都是喜庆,不要计较,下一年更顺顺利利。

十元含以上,很熟。

潜台词是,我们都那么熟,都知道大家讨生活都不容易,都是意思一下。

不管是哪个数额,其实都有经济上的考虑。


(借图)

人情往来,其实属于一种很大的压力

你给他,他给你,难道心里没期待过希望收红包的人成为生命中的贵人,多多提携的现实性考虑?

但是,

从收入来看,一个新年支出超过一千,这对收入不高的人来说,是很大的负担。

且,哪怕是掏心掏肺,不同人心中默认只愿意相信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默认这个城市收入人均五千,这是不现实的。

所以礼节减少支出,金额少,礼节也做到了,既满足了"希望多多提携,未来始终属于年轻人。"又满足了,支出占总收入不大,不会认为过节是过劫。

这也许就是广东人红包少的真正意义吧。


广东人的红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