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中医:脉诊的意义

8.7 脉诊的意义
同学们好,下面我们来讲讲脉诊的意义。
诊脉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诊察步骤和内容。脉象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脉象能传递机体各部分的生理和病理的信息,是窥视体内功能变化的窗口,可为诊病、辨证提供重要的依据。
脉诊的意义,课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
第一,脉诊可以来辨别病证部位。
比如:
浮主表,沉主里。
两手的寸口,左手寸关尺分别对应的是心肝肾,右手寸关尺分别对应的是肺脾命。所以脉诊可以来辨别病证的部位。
第二,脉诊还可以来判断病证的性质。
比如:
数脉、洪脉、滑脉和长脉,多见于热证。
其中数而有力为实热证,数而无力为虚热证。
而洪脉、滑脉和长脉的正气充足,气血旺盛,因此,这三个脉象均只见于实热证。
迟脉和紧脉,多见于寒证,
其中迟而有力为实寒证,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而紧脉的正气不虚,是有力的脉象,因此紧脉只见于实寒证。
第三,脉诊还可以来分辨邪正的盛衰。
比如:
有力脉,多为邪气亢盛,正气不衰的实证;
无力脉,多为气血不足,精亏、阳气虚衰的虚证。
第四,脉诊还可以来推断病证的进退。
比如:外感病,
脉象如果由浮转沉,是病邪由表入里的一种表现;
脉象由沉转浮,是病邪由里出表,病情好转的一个表现。
再比如:久病的病人,
如果脉象和缓,或脉力渐增,提示胃气渐复,疾病向愈;
如果久病气虚,或失血、泄泻,而脉象虚大,提示为邪盛正衰,病情加重。
还比如:热病的脉象,多滑数,
如果汗出热退,脉转缓和,这是病情好转的征象;
如果大汗热退身凉,而脉变得更加急促烦躁,这是病情加重的征象,有亡阳的可能。
通过诊脉,可以了解气血的虚实、阴阳的盛衰、脏腑功能的强弱,以及邪正力量的消长,为治疗指引方向。
脉诊,对于中医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如果不识脉就无以辨证,不辨证就无以论治。因此只有精通脉理才能够成为良医。
而对于大众学习者来说,学会自我诊脉,也是判断自身健康的一个又便宜,又好的工具。
当然,无论是医生还是大众学习者,初次学习脉诊,会感觉“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尤其是很多脉象是用意会的词语去描述的,比如“如轻刀刮竹”“如絮浮水”“如按琴弦”“如牵绳转索”等。这就需要广大学习者,多在临床上,或者生活中,去不断体会、总结和积累经验。另外,也建议广大学习者,多请教有经验的医生,让有经验的医生指导进行脉诊,这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中医脉诊的全部内容。
本节课就上到这。
各位同道,本人自学中医并取得了行医资格,其中走了很多弯路,这是暨南大学孙立老师讲的课程,我认为这个课程非常优秀,我整理制作,同道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