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结核病日 | 传“和”不传“核”,浅析结核病的特征与防治


背 景
3月24日是世界防结核病日,主题为“生命至上,全民行动,共享健康,终结结核”。结核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因其潜伏期长、生命力顽强、易耐药等特点而长久的被重视。
作为公卫人或准公卫人,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一定遇到过有关结核病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结核病,为何要防治结核病,以及如何才能防治结核病?为了让大家更全面的掌握结核病及其相关流行病学知识,本文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现在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结核病吧。
主要内容:结核病的特征与防治
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病,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低烧发汗,胸痛,疲乏无力,呼吸困难等,是一种消耗病。[1]
结核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结核杆菌,结核杆菌属分歧杆菌,主要包括结核分歧杆菌、牛分歧杆菌、非洲型分歧杆菌和田鼠分歧杆菌,以结核分歧杆菌对人的感染率和致病率最高。
结核病的历史悠长,公元前4世纪就已经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进入机体的结核杆菌能够对其各部分器官组织造成侵袭。当结核杆菌进入肺部时,可在肺部繁殖,因此而造成的结核病可称为肺结核病。
当结核杆菌在肺部繁殖,可随呼吸通过呼吸道,以飞沫、飞沫核的方式传出体外而具有传染性,因此肺结核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为何要防治结核病?
世界卫生组织在《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中指出:2020年结核病新增患者约990万例。多发生在东南亚、非洲和西太平洋区域。其中包括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在内的8个非发达国家结核病的患病人数占全球总数的2/3。[2]
肺结核是法定乙类传染病,有着高感染率、高患病率和高耐药率的流行特点,是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
结核菌是一个狡猾的敌人。进入机体后,除非对自己的实力很自信(细菌毒性强或者数量很多,超出免疫系统能够承受的范围),否则它就不会马上繁殖,而是进入休眠状态(潜隐感染),与机体免疫系统达到某种平衡状态,形成无临床症状的持续性感染,从而在机体内埋下隐患[3]。
由于没有症状,很多人会忽视其存在。而一旦宿主因一些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打破了这种平衡状态,它就会趁机繁殖(复燃),让本就虚弱的机体雪上加霜。
而正是因为这样的特质,使得结核病合并HIV感染和其他合并症所发挥的力量变得难以想象,成为全球防治结核病的道路上所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
结核菌还是一个难缠的敌人。结核菌具有很强的耐药性,不规范的治疗措施或者不配合的病人都会使结核菌在体内残留,从而产生耐药性,发展为耐药结核病,导致耐药性结核病病人增多。这不仅使结核病的治疗效果变差,还严重阻碍控制结核病的进展。
结核菌的可怕之处还在于它可以与多种疾病配合,产生更大的影响。HIV/AIDS能够影响机体免疫系统,降低巨噬细胞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能力。
而糖尿病人的高血糖状态则有利于结核菌的生长繁殖,加上脂肪与蛋白质代谢紊乱、维生素A合成减少、免疫力低下等综合作用,都为结核潜伏感染提供了契机,从而增加结核病的病死率。
人们与结核病的斗争从未停止。随着对氨基水杨酸钠、氨苯硫脲、紫霉素、异烟肼以及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的相继发现,结核病发病率得到明显减少,其流行趋势得到显著地控制。
近年来,人们发现抗结核菌药物存在失效的危险,由于耐药性结核菌的出现,使得肺结核的发病率再次上升。加上国际局势动荡导致难民数量增加,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及流行,防治肺结核刻不容缓。
如何防治结核病?
控制肺结核的重点在于预防,为有效控制肺结核,WHO曾提出以DOTS(内容包括:政府承诺、以痰涂片检查为发现肺结核病人的主要手段、推行医护人员面视下的短程督导化疗、定期不间断的提供抗结核药物、监测系统)为核心的结核病控制策略。截至2005年,我国在防治结核病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然而伴随着耐药结核病的产生,WHO发现DOTS策略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因此,在2006年WHO开始倡导DOTS转化,并形成以继续高质量的DOTS扩展和加强、应对TB/HIV、MDR-TB和其他挑战、贡献于卫生体系改革、吸纳所有的卫生服务提供者参与结核病控制、发挥社区和病人作用、促进科学研究为核心的遏制结核病新策略。
👉 病例发现是防治结核病的首要措施,也是防止结核病传播与耐药结核病产生有效的措施之一。病例发现主要方式包括因病就诊、转诊和因证推荐。
为控制结核病的传播,我国在各区县设立结核病防治机构以加强病例发现。除此之外,结核病高危人群和高流行地区的重点人群筛查也正在我国积极展开。
病例发现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痰结核菌检查,包括涂片检查与培养检查两种,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除此之外,还包括X线检查以及近年来出现的筛查策略Xpert MTB/RIF。
👉 病例治疗也是阻断结核病传播、防制耐药结核病发生的有效的措施。病例治疗包括以督导化疗为主的结核病治疗,以及感染后发病前进行的药物预防性治疗。
督导化疗顾名思义,是由医生督促病人服用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极大的增加了结核病人治愈的概率,同时也减少了耐药结核病的产生。
👉 药物预防性治疗主要针对已经感染但尚未发病的感染者,但由于治疗花费较大,目前药物预防性治疗仅在发达国家实施。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为空气传播,以感染者的飞沫、飞沫核为主要媒介。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切断传播途径也是有效的方法。
首先,应对结核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安全意识,减少结核菌进入空气的数量,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大笑咳嗽捂住口鼻,交谈时佩戴口罩、通风消毒等。
必要时应对结核病人进行隔离治疗,以降低结核菌的流行趋势及耐药结核菌的产生。
降低结核菌的流行趋势还可以通过保护易感人群来实现,主要可以分为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接种两个方面[4]。
👉 健康教育是预防结核病中最经济的方法。通过对普通人群以及高危人群的结核病方面知识的普及,能够加强人群的健康保护意识及时识别结核病人,提高自身免疫水平,从而降低结核病的发生率。
目前,最常用的防制结核病的疫苗为卡介苗,通常应用于新生儿。但对成人继发性结核的控制收效甚微。卡介苗对于成人肺结核的保护效应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下降。虽然新疫苗的开发仍在研究当中,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新疫苗的面世,各国对于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小卫点睛
课本定位:
《流行病学》(人卫8版)
第二十五章 结核病
第十一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知识点:
1.结核病及其相关概念
(1)结核病(Tuberculosis):是一种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病原体主要为结核杆菌,以飞沫、飞沫核、带菌尘埃的形式传播。
(2)潜隐感染(Latent infection):结核杆菌进入机体后处于休眠静止状态的现象。
(3)复燃(Reactivation):当机体因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时,处于休眠状态的结核杆菌重新滋生繁殖,引起发病的过程。
(4)耐药结核病(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是指结核病人感染的结核分歧杆菌对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
(5)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sistat tberulosis,MDR-TB):是指结核病人感染的结核杆菌体外被证实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
(6)广泛耐药结核病( Extreme-drug resistant TB,XDR-TB):指病人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除了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即MDR TB)外,还对任何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及三种线注射药物( 硫酸卷曲霉素、卡那毒素和阿米卡星)中的至少一种具耐药性。
(7)原发性耐药(Primary resistance):发生于从未接受过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结核病人,其感染的结核菌株对一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耐药,一般是由耐药结核菌传播引起的,又称初始耐药。
(8)获得性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指病人感染的结核菌株最初对抗结核药物敏感、但在治疗过程中发展为耐药,多数是治疗不规律所致。
2.我国的结核病流行特点: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耐药率
3.结合结核病的实际情况,简述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结核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三部分: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①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分为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以及结核病牛。
②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传染病可借助传播媒介(水、空气、食物土壤等)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结核病主要通过称为“微滴核”的飞沫进行传播,也可经结核病牛的牛奶传播。
③易感人群:人群对结核杆菌普遍易感,人群中易感者的比例是结核病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除此之外,接触传染源的时间及暴露程度,易感者年龄,免疫功能紊乱或缺陷,营养不良,接触矽尘,糖尿病,重度吸烟和过度劳累等均能增加对结核菌的易感性。
(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季节影响不明显,但冬春季略多,潮湿环境容易感染,通风不良的场所有利于结核杆菌传播。
②社会因素:生活水平、居住条件、人口流动和卫生服务等因素对其有着重要影响。
4. 结核病的控制策略与预防措施?
(1)控制策略(DOTS策略):
①政府承诺
②以痰涂片检查为发现肺结核病人的主要手段
③推行医护人员面试下的短程督导化疗
④定期不间断地提供抗结核药物
⑤监测系统
(2)预防措施:
①对传染源的措施:病例发现、治疗。
②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对传染性结核病人应该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教育病人咳嗽喷嚏或大笑时用手帕掩捂口鼻,与健康人谈话时应戴口罩;
要加强室内通风,良好的通风是减少空气中结核杆菌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紫外线照射具有高效杀灭空气微滴核中细菌的作用,太阳光是最便宜的紫外线来源,所以病人居室应有较大的窗户;
要防止院内感染,医务人员或家属等在与病人面对面接触时可戴口罩;
对MDR-TB甚至XDR-TB病人,要在资源许可的条件下,提供传染期隔离,并积极治疗,防止耐药结核病在人群中的流行和传播。
③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接种卡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