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渴望得到父母认可的青少年-沧州心理咨询-华北石油精神康复医院精神科
都说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扪心自问,大部分父母做不到无条件地爱孩子,尤其是多孩家庭,总有个厚此薄彼。生活中很多父母最喜欢把这样的话挂在嘴上:“你听话,妈妈就喜欢你;如果你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你考试得了一百分妈妈才喜欢你”……言外之意,只有孩子听话、懂事、成绩优秀的时候,才能得到父母的爱。每当孩子听到父母类似的话语,得到提示是,只有做了父母想让他们做的事情,才能得到爱。久而久之,儿童学会放弃真实情感和愿望,只接受他们身上被父母赞许的那部分。

一部分孩子终其一生都想得到父母的肯定,他们可能特别关心别人,特别喜欢扛起本来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一生都活的非常累,在他的潜意识中,只有这样的时刻他才有价值;另一部分孩子,总是达不到大人要求,但为了得到大人的关注,则变成了不听话的、奇怪的“坏孩子”,他们回避和冷漠,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感到安全。以上这两种孩子,人格都是不健全的。 那么要如何培养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孩子呢?
无条件积极的爱是完整人格的基石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的概念。它原本是指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表现为:无论来访者的品质、情感和行为怎么样,咨询师都不对他/她做任何评价和要求,并对来访者表示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使来访者觉得他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无条件积极的关注同样适用于亲子教育,它要求父母给孩子一种不带有附加条件的爱。对此,很多父母感到困惑,孩子出现了错误的行为,难道也不能对他提出批评和要求吗?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困惑,是因为没有理解“无条件积极关注”的真正含义。

什么是无条件积极的爱
“无条件”通俗讲就是:我爱你只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而不是因为你听话、优秀,即使你不够优秀,我依然爱你;所谓的“积极”,是跟溺爱相对的,家长要给孩子正确积极的引导,不能明明孩子做的不对,也任由其发展,不加以纠正。

如何给予孩子无条件积极的爱
01无论如何我都爱你~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最基本的必需品是婴幼儿时期得到父母无条件积极的关注。”当母亲给予婴幼儿以温暖和慈爱而较少注意他们如何行动时,在一切情况下,他们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也就没有了防御的需要,在自我与现实知觉之间也不会有不一致。因此,这种人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会无拘束地发展一切潜能,达到最终指向的目标,变成充分发挥机能的人。
当父母真正接纳孩子,任何时候都用积极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站在和孩子平等的角度,鼓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内心状态,会借着父母的语言、表情、神态传递给孩子。这份接纳成就了孩子的自我接纳,他们可以自由的感受身上的所有东西,自由地把错误和弱点都纳入自我概念中,自由的体验生活中的所有东西。那他就可以成为一个真正有思想、有主见、自由、快乐的人。
02允许孩子有条件的自由地活着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纪伯伦《致孩子》
父母与孩子相处时不能把孩子看成我们的附属品,要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让他习惯于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但是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要在道德和法律约束的范围内进行,当孩子的行为出现偏差时,应当给予孩子适当的约束,明确的告诉孩子问题在哪里,并建议他如何去做,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保持对孩子的尊重,使他能够愉快地同意父母的意见或者产生一个妥协。而不是不由分说,强迫孩子接受,耐心的、平等的与孩子进行谈话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亲爱的孩子,无论如何我们都爱你,就像日出日落一样自然。你成功了,我们会为你开心;遇到困难,我们坦然接受,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不要求你成为璀璨的太阳,只要求你健康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