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叛这个世界吧!
第一次看天气之子是在去年的6月,当时是刚高考完的一个下午,我待在房间里一个人看。说实话,当时看完觉得很一般。特别是感觉男主过于莽撞,做事情总是不考虑后果,性格有些不讨喜。还有就是故事的情节有些不合逻辑,总觉得有些违和。之后也看了网上的一些评价,有一些两极分化,不过也没有看各种解析,就这样过去了,然后在昨天的深夜,我重刷了一遍天气之子。这一次,我想我理解了新海诚想要表达的东西,也看出了自己这一年的变化。
天气之子里最具有争议的一段应该就是放弃晴天而去拯救阳菜吧,这是非典型的电车难题。我两次观感不同的原因或许正在于此。要不要牺牲一人造福世界,往深了说是功利主义与道德主义的博弈,往浅了说就是你觉得是世界重要,还是ta重要。其实中国本土的传统思想对这个问题有很明显的倾向,就是“讲奉献”。总是强调集体,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个人的利益。虽然不是法律上的强制,但当所有人都希望你做出牺牲时,其实就是精神上的强制。如果做不到就可能被扣上“自私的帽子”,而不管这是不是你的责任。但这样真的合理吗?如果为了集体的利益,可以牺牲任何一个人,那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牺牲的对象,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被扣上自私的帽子。我们选择去爱抽象的人类,却牺牲了身边具体的每一位。所以凭什么?凭什么我就要为了所谓集体的利益,去放弃我爱的人?凭什么我就要去做出牺牲?TMD凭什么我就要为这个荒诞的世界而牺牲?面对自己的内心吧,诚实点吧,你爱的不是这个世界,你爱的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些人和一些事,当这些人,这些事离你而去的时候,这个世界对你来说毫无意义。那些选择牺牲的人固然伟大,那些不愿牺牲自己、牺牲自己所爱的人的人同样无可指责。
觉得天气之子好看的人或许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年轻的孩子,只是单纯觉得去拯救所爱的人很酷(确实很酷),不会去想其他的人。(听上去有些恋爱脑,没有说恋爱脑不好)
第二种是被囚禁的成人,一个被身上的担子压垮幻想的成人。谁小时候没有过各种幻想呢,随着年纪的增长,心里的幻想逐渐变为泡沫,逐渐接受了压在身上的担子,接受着这个世界的规则,逐渐被这个世界改造,思考事情不再充满激情,而是从理性出发,追求利益最大化。然后看到故事中的男主的一些莽撞的行为,留下一句“真幼稚”。但,这不就是青春真正的模样吗?是的,故事里的男主做了很多莽撞的事情,违反了很多规矩,犯了很多错。但这样才是青年人啊,如果什么错都不犯,什么事都不敢,那还能是青春吗?那不就是社畜了嘛?最让我感动的一段是男主跨越栏杆,奔跑在铁路上,去拯救阳菜,周围的人都觉得他疯了。我却觉得那时的他太酷了,有一个目标(所爱的人,要实现的梦想)值得去拼命,不用去管周围人的想法,坚定的去做自己,真实的自己,而非扮演的自己,哪怕要与世界为敌。那一刻,我真的很羡慕他,有勇气去做这样的事。
接受这个世界规则的人或许会过得很好,但不接受的人,选择反叛这个世界不合理的规则的人、追求所爱的人一定很勇敢、很坚强、很酷。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懂事,要成熟,不要再幼稚了。但现在的我们已经足够成熟了,已经服从世界那么久了,至少这一次,这一次我们不想再服从世界的规则,这一次想反叛这个世界。
尽管之后还是要回到日常(接受现实),但青春有这样一次不顾一切,也算是了无遗憾了吧。
我想天气之子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男孩为了女孩而反叛世界的故事,一个幼稚且中二的故事、一首歌颂青春与勇气的诗、一篇写给成人的美好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