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公司校招总是招不到人?
校招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劳而无功,劳而无获,招不到人或者招到的人留不住,在校招实施整个过程中,总结一下我们曾经经历的“痛”,无外乎有:
一、校招定位不明确。
第一,项目定位错误。
盲目选择一些跟企业所处行业性质、企业规模、经营上不相匹配的一流院校,在招聘需求的分析上、院校选择上没有精准的定位,导致劳而无功,有劳无获。
第二,对标随大流。
看到别的企业在做校园招聘,我们也去做吧,没有弄清楚,我们做校招的目的是什么,实际真的需要吗?
二、缺乏雇主品牌招不到人。
这是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校招预算有限,如何多快好省才能招到合适的人才呢?企业如果在雇主品牌上没有影响力,就需要在校招定位和目标院校上精准定位,下足功夫,选择最好的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三、薪酬缺乏竞争力。
这是很多校招HR最大痛点,由于要考虑内新老员工平衡、又要考虑成本的问题,薪酬远低于市场水平而招不到人,实际上正确的薪酬定位策略要看校招的人才项目培养定位,薪酬定位决定着去什么院校,主次不要混淆。
四、校招选拔没标准,看不准。
没有统一的人才胜任力标准,缺乏科学的评估工具和手段,导致招来的人不合适,特别来自内部业务部门质疑HR专业性的声音。
五、校招市场竞争白热化。
每年秋季九月十月和次年的三月四月,是校园招聘的集中时间,一些国内一流高校,一天十多家企业开宣讲很是常见。残酷PK的结果是,知名企业、银行等国有垄断企业的宣讲会现场人山人海,而成长型企业却因知名度等问题,宣讲会现场门庭冷落。
六、校招ROI转化率低。
全身心的投入,一层皮的筛选,最后,what!!ROI居然层层创新低,举个栗子:
(1)宣讲会到场人数低,现场门庭冷落,特别是高层到场,这种场景想象请脑补,这就需要前期做好全方位的策划、宣传、预热、引爆,聚焦用户,精准定位;
(2)学生签约率低、毁约率高、报到率低、流失率高。俗话说“三个月校招,六个月入职,中间有很多变数,如何才能控制在合理的水平线,这就需要校招团队的精心策划和offer后时代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