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终于等到了

2023-02-24 15:47 作者:网叔点财  | 我要投稿

过去2年买新能源,大概率都套得死死的。

一波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之后,现在又回到2021年初。回到了很多人买新能源的起点。

过去几年,网叔有很多非常非常看好,但一直不敢下手的赛道。

比如新能源、比如半导体,比如白酒。

遥记得当时很多人说网叔太怂了,不是网叔,是怂叔。

但不怂不行啊!

一个素人,学艺不精,没有能力去比较精准地预估一段时间中赛道的成长上限。另一个是估值太高了,恐高了。

就拿新能源来讲,都说新能源是未来有机会取代房地产的支柱产业。

但是你看看过去几年新能源主要指数的估值:

中证新能,2021年10月下旬,估值接近80倍P

中证新能源车,2020年10月低达到了接近300倍的PE。

光伏产业,2021年2月中旬,一定接近80倍PE。

高处不胜寒。

300倍PE,意味着如果企业的盈利保持稳定,目前的股价折算成盈利,需要300年才能填上。

当然,这些都是共识极度一致的高速成长赛道,不需要那么久。

但到底多久呢?到底多久能填上呢?


不过,最近终于下来了。

一方面业绩的增长,消化了一部分估值。另一方面,历史1年多的杀估值,回撤-44.5%。

目前中证新能的估值是24.3倍PE,近5年历史百分为2.24%。

似乎很便宜,是不是可以上车了?


1.0

持有2年不赚钱,跌妈不认1年多,再好的赛道,大家都会怀疑:

它真还有投资价值?

过去这么热,是不是都是炒作出来的?


所以,今天网叔先给大家重新复盘一下新能源这个赛道。

(1)为什么必须发展新能源?

新能源的“必须”源自一个美丽的叫碳达峰的国际童话。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郑重宣告,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当年12月12日,又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当然也不是中国一家。

资料来源: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低碳化进程提速》2020年12月1日,华安证券《通信行业2023投资策略:后基建时代数字经济蓝海,三大安全助力产业链扬帆远航》2022年12月14日

加拿大、德国、日韩、南非等发达国家以2050年实现碳中和为目标,中国目标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全球主要排放国里首个设定碳中和限期的发展中国家。

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北极星大气网、ClimateNews,汇添富整理,2021年9月

当然积极参与“童话”背后,也是中国能源安全产业升级的需要。

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高度依赖进口,实现“碳中和”有助于实现我国能源独立,保证能源安全。

我国新能源产业全球领先,全球碳中和行动将显著拉动中国新能源产业壮大升级。关键低碳技术领域有望吸引高达数万亿美元的新增投资。

所以,必须是“必须的”。


(2)新能源有哪些板块?

新能源涵盖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发电(光、氢、风、核)、储能、新能源车等。

这几年关注度比较高的有光伏、储能、新能源车。


下面,盘点一下新能源赛道未来几年空间比较大的板块。

在发电领域,光伏有望成为未来全球的替代主力。

光伏当前占全球发电量的3-4%左右,2025年有望升至7%,到2030年有望达到16%。

在全球范围来看,预计2020、2025、2030年光伏新增装机达140GW、539GW、1432GW,有望实现“十年十倍”。

资料来源:东吴证券《能源革命加速,龙头强者恒强》,2022年9月13日

储能则是一个方兴未艾,空间巨大的万亿蓝海市场。

新能源发电有一个弊端,就是没有像煤、天然气那样稳定。比如光伏,只能白天发电,晚上没光就发不出来了。

所以绕不开存储。

所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储能是一个“十年百倍”成长型赛道:预计2020、2025、2030全球新增储能规模为10.7GWh、369GWh、1575GWh,有望实现“十年百倍”,2021-2030年复合增速为55%。

资料来源:东吴证券《储能行业深度报告:聚势前行,如日方升,开启万亿蓝海新篇章》,2021年8月11日;东吴证券《能源革命加速,龙头强者恒强》,2022年9月13日

此外,发电和储能相关技术领域市场空间也巨大,比如被称为光储产业链的核心逆变器。

受益于能源革命下光伏和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全球逆变器市场规模预计在2023年超千亿,2021到2025复合年增长率达18%。

去年受俄乌战争和恶劣天气的催化,光伏+电池+储能逆变器一体的户用储能系统在欧美渗透率也在加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户储渗透率有望达28%,其中美国和欧洲是主要增长点,美国将由2021年8%提升至2025年36%,欧洲由8%提升至56%。

资料来源:东吴证券《海外户储势如破竹,开启黄金成长期》2022年7月


2.0

投资新能源需要注意些什么?

跟半导体芯片不一样,新能源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赛道”。

大方向上机会巨大,但同时细分赛道又比较分散,涵盖面很广,内部的各种细分赛道又各自有自己的发展周期。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

新能源主题的指数基金可能就无法捕捉各方细分赛道的机会,甚至会对“冲掉一部分”涨幅。

所以,新能源是比较适合去买主动基金的。

尤其这方面研究能力强的团队管理的主动基金。因为新能源的覆盖面比较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就比较高,浅尝辄止往往效果比较一般。


谈到新能源领域的主动基金和深度研究,就不得不提汇添富。

汇添富是国内最早关注新能源领域的一个基金公司。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焦新能源投资机遇的主动基金汇添富环保行业股票基金。

目前已经培养了赵剑、刘昇、卞正、过蓓蓓、董瑾等一批新能源领域的优秀基金经理。

凭借独具特色的垂直一体化投研组织架构,汇添富已经锤炼出一支十余人的“新能源投资专家”团队。所有成员均具备工科背景,资深投研人员拥有五年以上行业经验,形成了“专业化梯队、精细化分工、国际化视野”的鲜明特色。

(1)梯队建设上,新能源团队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老中青成员间的传帮带机制。

(2)研究分工上,新能源投研团队按照产业链不同环节、不同行业特征、不同商业模式分别由各个行业的研究员分工开展研究。

(3)研究视野上,做到“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对美国、欧洲、中国香港等多个市场实现研究覆盖。


最近汇添富新能源团队又推出一个针对新能源领域的主题基金:

汇添富新能源精选混合

这个时间点发新基,显然就是为了“抄底”的,并特地派上汇添富新能源团队中擅长“逆向”投资的刘昇。

刘昇代表作是汇添富盈鑫混合,2022.2.1-2023.1.31,取得了27.35%的收益,同类排名3/458。这个业绩属实好的离谱,要知道,同期业绩基准跌幅1.77%,沪深300下跌了8.92%,收益表现来看,特点是抓得住反弹,也守得住收益。

(数据来源:汇添富,业绩经托管行复核,指数数据来源wind)


刘昇2016年7月加入汇添富基金,长期深耕新能源行业研究。

他有一个十二字投资实战方针:“站得高、看得远、选环节、敢逆向”。战略上顺势而为,战术上逆势而上。


汇添富新能源精选混合的定位是精选新能源领域优质个股,包括光伏、储能、新能源车、风能、电网、半导体、公用事业、氢能等。

在选股方面,聚焦5-10年有望成长5-10倍的公司。这些公司空间大、增速快、格局相对清晰、竞争优势可持续、企业质地优秀。

在操作上,寻找逆向,基本面驱动的低估值重估的机会。如果过往的基本面预期过于悲观,当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非常容易驱动业绩和估值实现戴维斯双击。


如果对汇添富新能源精选混合感兴趣,可以去理财通等基金销售渠道认购。


最后温馨提醒几句:

(1)投赛道的波动还是挺大的,在投资之前一定要确认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好心理预期。

(2)闲钱投资。每个赛道尽量控制合理仓位,原则上不要超过总投资额的20%。

(3)逆向,左侧低估时候买入,在时间上要有持有中长期的“心理预期”。短期上涨预期不高,所以才会跌出长期来看比较大的机会。


风险提示:

本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产品未来表现,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购买前请阅读《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终于等到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