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笔记 [15-2]

2023-05-18 09:02 作者:帅伴  | 我要投稿

【15-2】

【传媒营销】

《内容算法 —— 把内容变成价值的效率系统》 —— 闫泽华


书籍封面


“如果不能量化,就不要妄论优化”


感谢陪伴~


【摘 —— Part 1】


(A)

·以【留住用户】为第一目的

·【把用户的消费行为作为特征,以此进行用户相似性或物品相似性的计算,进行信息匹配】,是【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的基础

·基于【用户】的协同:

找到那些与你在某一方面口味相似的人群,然后将这一人群喜欢的新东西推荐给你

·基于【物品】的协同:

先确定你喜欢什么物品,再找到与之相似的物品推荐给你~物品与物品间的相似度是从【用户反馈的角度】而非内容属性的角度


(B)

·通过【场景划分】和【交互界面】来实现效能最大化

·【周期性消费(节假日、重要赛事等)】和【短期热门事件消费】

·【指标】是我们对业务的抽象和预判印证,所以,客观上它是【后验性】的

·评估指标可以大致拆分为两部分:

【推荐准确度】

【推荐覆盖度(多样性)】

·从工程的角度出发,【推荐理由】提升了推荐系统的【透明度】,让用户明白为什么会推荐该种类型的内容

·【交互界面】的迭代辅助了用户的决策,引导用户按照系统所期望的方式前进,以实现提升系统指标的最终目的~【“交互界面 > 数据 > 算法”】


(C)

·【增量的用户】【增量的内容】

·只有【满意度较高的点击】才算得上是对内容的【有效正向反馈】

·基于内容的展示和消费,各类属性可被拆分为【内容展现维度(展现给用户的信息)】和【内容消费维度(作者层和内容层)】

·新的用户和内容对推荐系统而言都是没有过往信息积累的、陌生的,需要积累一定的曝光量和互动量(阅读、分享等)来收集基础数据,这个从0到1积累基础数据的过程就是【冷启动】~其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用户端、作者端的满意度和留存率


(D)

·【PR(Publish Relations,宣传效果)】

·内容从哪里来?【作者!】~【高权重因素】

·不同的平台有着各自【不同的调性】~外来的未必合适

·在冷启动阶段,【新用户】更倾向于【热门内容】,而【老用户】则更需要【长尾内容】的推荐

·在【系统体量较大】的情况下,一个确实有用的办法是“大力出奇迹”,即【不考虑所有先验信息,直接将内容交给推荐引擎来判断】~生推


(E)

·【“持续努力”】代表了自媒体的成长性和积累性

·【重复】,对于内容推荐来说,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评估】,是为了【择其优者】,【服务】,是为了【悦其善者】

·【平台】与【自媒体】之间的合作,是一个双向选择、共同进步的过程

·【密集】是指用户的推荐列表中同一类内容的占比过高,导致局部多样性丧失

·【“一定的预期收益”是最终态】,生产端通过评估最终态来决定自己投入与否~能够让自媒体保持稳定的内容产出,一定会归结到【收益层面】


(F)

·【专门的数据标注人员】

·内容分发的初心:【如你所愿,阅你所悦】

·作为一种消费品,内容是有【特定消费时空限定】的

·对于【易反感】的内容,【先要识别得准,再要推荐得好】

·通常采取【滑动窗口规则】,即连续多条规则尽可能在多个维度打散,降低用户的视觉密集感

·数据产品中定量分析处理问题的通用流程:

【分析影响面】

【定义标准】

【数据收集标注】

【模型评估】                          


(G)

·【高阅读量】就是用户【主动选择】的结果

·【计算资源与点击收益的平衡】,即什么样的内容值得被长时间保留在推荐候选集当中

·【用户间的讨论和互动碰撞】~给用户展示多元化甚至有冲突的观点,对评论的刺激作用是显著的

·(凯斯·桑斯坦《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

【信息茧房】~在信息传播中,由于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在乎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gu,4]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H)

·【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做产品要有【用户视角】

·【人工同机器一定不是对立的】

·【关注】场景给了用户一个稳定预期消费的场景

·“【茧房】”始终存在,真正过滤你的,是你的认知泡泡

·【专业的判断跟大众的喜欢通常会存在认知背景的偏差,在技法上有待改进的内容并不意味着缺乏受众】


(I)

·【有价值用户的长期留存】~产品的核心指标

·火车已然高速运行,就别再执念你的宝马良驹啦

·保证所有做的功能,是致力于【改进核心指标】而不是局部业务指标的

·【加大对创作环境、创作工具的投入】以促进其更好地成长

·训练机器的几个步骤:

【设定目标】~明确产品场景

确定业务的核心指标

以灵敏指标拟合长期目标

【制定保底方案】~作为基线

【发现问题】



读书笔记 [15-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