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说翠羽黄衫霍青桐之处事篇(三)知己知彼决雌雄

2023-09-05 20:16 作者:京剧西北妖  | 我要投稿

“信息爆炸”是从二十世纪末开始一个流行的语汇,在信息爆炸的现在,资源的搜集可说再轻而易举不过。无论是从今天的眼光看来被归为传统媒体的印刷文件、报章杂志,或是当前先进的各种网络平台自媒体,传播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信息的流通更是无远弗届。回首过去千百年来的人类文明史,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其间存在许许多多的障碍及不便,人们搜寻所需要的数据困难可想而知。然而不论信息的取得来源如何,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才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实事求是应有的态度。否则,面对一大堆充其量只能称为数据的堆积物,却无法从中理出头绪,有用无用也还在未定之间,再多的信息都是枉然。 当然,运用信息之前,首先要对其来源和传播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多年前美国的一个电视广告便戏而不谑地点出信息来源的重要性。在那个广告里,有位男士坐在计算机前,想在网络上查询热门股的代号。待他输进问题以后,计算机传回了某个代号,并且重复出现了好几十次,那位男士十分高兴,以为是确认的意思。没想到这时镜头一转,带出那代号重复出现的来源。原来,在网络服务站的那头,有几个人正在举杯狂欢,其中一位臀部吨位相当可观的女士背对着计算机笑得东倒西歪,而随着她大笑起伏,臀部挤压计算机键盘的韵律恰好就形成一再重复的字母敲击。这虽然是个笑话,也是一个极端例子,但也可见信息来源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领导人应该就信息来源的背景、理念、传递对象、内容主体等等进行研究;其次要培养自身对信息的使用能力,包括信息的选择、基本使用能力,以及内容的区隔、比较与判断。然后还得要评估自身的环境、时间、财务状况及使用经济效益等等,选择出符合自己需求的部分。唯有如此,信息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并将负面的效果降到最小。 信息(information)不同于数据(data),信息只是一些基本的数据累积。适当的信息量,却可以让人们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对环境或事物作通盘的了解,然后进入最终的决策阶段。话又说回来,如果信息量太多,不仅在搜集、阅读及分析比较资料上会花费许多的时间,也容易混淆思考,增加压力及心理负担。所以,寻求信息支持的时候,应该依据个人自身的特质、事物主体的性质及影响程度等去作考虑,以便拿捏出适当的信息需求。 此时此地谈信息似乎显得有些夸张,不过如果举个例子便知此处所言不虚。且说陈家洛和香香公主随清廷使者到兆惠营里去送信,和红花会兄弟被困,派心砚向霍青桐求救…… 心砚急驰突围,依着陈家洛所说道路,驰入回人军中,把信递了上去。木卓伦正派人四出寻访,但茫茫大漠之中,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清兵集结之处又不能前去打探,正自焦急万状,一见女儿的信,大喜跃起,对亲兵道:“快调集队伍。”霍青桐问心砚道:“围着你们的清兵有多少人?”心砚道:“总有四五千人。”霍青桐咬着嘴唇,在帐里走来走去,沉吟不语。 回入账内,心砚扑地跪下,不住向霍青桐磕头,哭道:“姑娘,你如不发兵去救,我家公子可活不成啦。”霍青桐道:“你起来,我又没说不去救。”心砚哭道:“公子他们只有九人,当中姑娘的妹子是不会武的。敌兵却有几千。救兵迟到一步,公子他们就……就……”霍青桐道:“清兵的铁甲军有没有冲锋?”心砚道:“还没有。只怕这时候也已冲了。他们穿了铁甲,箭射不进,那怎挡得住……”越想越怕,放声大哭。霍青桐皱眉不语。 关于这部分,徐天宏原先因为怀疑霍青桐会因嫉妒陈家洛和喀丝丽要好而见死不救,稍后突然想起问心砚霍青桐是否问了什么话之后也明白了霍青桐的用意。可见古今中外有许多原则是共通的,只是说法、运用的情况不同罢了。说穿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知己知彼”,《孙子兵法》〈谋攻篇〉有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除此之外,余鱼同赞美霍青桐运用《孙子兵法》中“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一句出自〈虚实篇〉,和〈谋攻篇〉的战术可以互相辉映,《孙子兵法》〈谋攻篇〉有曰: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两句话说的都是敌众我寡的情势。如果己方兵力是敌人的十倍,干脆采用包围的方法;如果己方兵力有敌人的五倍,进攻还不成问题;如果兵力只比敌人多一倍,就要考虑分散敌人了;到了兵力和敌军相等的时候,就只有硬着头皮和敌人厮杀一途;如果不幸兵力比敌人少,就要选择躲避敌人;如果各方条件都明显不如敌人,就要避免去夺其锐锋。总之,衡量一下自己的实力,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状况,才有打仗的本钱。这一点,霍青桐早就懂了,可是鼎鼎大名的定边大将军兆惠不知道霍青桐用计的厉害,以为在他大清军力压境之下,回人不敌战败,下令乘胜追赶,甚至悬赏抢夺霍青桐身边的新月大纛。这边断后的回人,虽有几百人在边战边逃下牺牲,可是另一批由老弱黑旗组成的队伍,却骑着良马一路诱敌。兆惠见到手下所杀的回人不是老人,就是少年,还是没能在短时间内会悟过来,兀自以为主帅身边没有精兵,仍是继续追赶。又追了七、八里地,回兵的队伍看来更见散乱,新月大纛则是迎风在望。 霍青桐知道自己的布局就在眼前,纵马下丘,就等着收拾战果。而以为回兵走投无路的兆惠登高一望,知道已经中了包围,却是为时晩矣!清军惊骇未定,北面的回兵又缓缓推挤过来,此时此刻的兆惠不及回过神来,直觉的反应是把前后队变换,能退则退。像这种前队作后队的调度,如果不是事先规划好,都是非不得已而用之的下下之策,不幸的是,当时的清军正是处于这样的劣势之下,所以这一来,只有自乱阵脚的分了。至此,几乎每一个步骤的演进都在霍青桐的预料之中。原来比回人多出数倍的清兵,经过这般分兵追赶下来,留到这里的已经剩下一万名左右。反之,在霍青桐的设计下,回兵则是全部集中。更叫兆惠意想不到的是,霍青桐并不打算在这里跟他们厮杀肉搏,而是让兵卒在泥淖旁围成了西、北、南三面,留下东面的空缺。兆惠一错再错,没有推究出对方可能设下的陷阱,居然不假思索叫人马往东面的缺口冲去。这一冲,铁甲军立时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无可挽回地落入河流在沙漠逐渐干涸汇成的泥淖,也为这一役的胜负奠下不可逆转的基础。 霍青桐综合这两个概念,为她的战略作基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句是千百年来士庶之人琅琅上口的成语,在这个时候却显得如此惊心动魄。只怪兆惠太过夸大,没能从古训里得到智慧,身负国家重责大任的军事将领,岂不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八字诀之秘?或许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还可以得个胜负参半。但如果错估形势,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好自尝败果了。

说翠羽黄衫霍青桐之处事篇(三)知己知彼决雌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