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4K、8K视频流突飞猛进:H.265都没普及,H.266又发布了

2020-07-08 15:50 作者:水哥  | 我要投稿

文/陈徐毅

著名电气与计算机科学研究部门弗劳恩霍夫-海因里希•赫兹研究所宣布推出新的视频编解码器标准VVC,全名H.266 / Versatile Video Coding,大名鼎鼎的H.265的后继版在时隔七年之后终于面世了。

但是问题来了,现在整个视频界最普及的仍停留在广泛使用H.264标准,比如小伙伴们都爱看的B站都还在用它,H.265尚未普及,现在H.266又发布了,这视频流的突飞猛进好像与现实格格不入啊?

这个问题暂且搁置,我们先来看看H.266带来了什么。

研究人员认为,H.265需要大约10 GB的数据来传输90分钟的4K UHD视频,但是现在,H.266仅需要传输5 GB的数据就能做到,也就是说,H.266通过改进压缩算法将4K视频流的数据成本需求减少了一半,这确实是效率大增。 

弗劳恩霍夫部门宣称,新的编解码器技术有着500页以上标准规范,专门为高分辨率4K和8K流设计。通过减少数据需求,用户将可捕获更高质量的图像,而不必增加大量存储空间。这也意味着流式传输高质量视频将大大减少对移动数据的需求。所以这项技术诞生于即将到来的5G时代,还是很有意义的。

现在回过头说说它的前任H.265和H.264。

为什么现在普及率还停留在H.264?从一个技术标准的出台到全行业的普及,这需要整个业界付出巨大的努力,耗费的时长,用“历史进程”一词来形容这个过程都不为过。当年还没有H.264的时候,由于互联网催生的需求增长很快,但人们还在忍受各种低效、老旧技术比如RMVB,所以业界对一个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通用的新编解码标准的出台呼声很高,H.264就在那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但是后来当更新的标准出台时,业界却对更换H.265缺乏动力,因为在适应了H.264这么多年之后,让全行业去适应新的标准,这需要生产新的硬件、开发新的软件,企业要支付高昂的专利费,使用者还要慢慢接受它。这就相当于要催生一个新的“生态”,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不过H.265也并非完全没有推进,不然这些年也不会4K、8K的视频流崛起。苹果当年也算是这个标准的急先锋,2014年的时候苹果在iPhone 6/6 Plus上支持了H.265编码的Facetime视频通话,此后在iOS相机里也支持H.265标准。

另外就是前些年虚拟/增强现实这些对视频流要求较高的富媒体设备兴起时对H.265也产生了一些刺激,可惜后来VR/AR风口并没有启动。

庆幸的是,H.266生在了一个视频数据大爆发的年代,据可靠预测,到2022年全球英特网流量将有82%以上被视频数据所占有。像国外的流量大头视频站YouTube和游戏直播Twitch基本上已列入使用H.266的第一梯队,而国内类似西瓜视频、B站等肯定也不会错过尝试。

弗劳恩霍夫声称的VVC也就是MPEG-I Part 3部分或H.266是苹果、英特尔、微软、高通、华为、爱立信和索尼等公司所支持的十年研发成果,但是这些厂商未来在自家旗下有多快推出支持H.266标准的产品,此事仍有待商榷。因为要让整个业界都认可H.266并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成的事,这涉及到厂商、第三方开发者、用户和消费者的共同推进。

对未来视频大量走向4K、8K流而言,H.266确实是有需求的,毕竟4K 30帧似乎成了H.265的一个瓶颈。但是H.266也并非没有竞争者,免费版的AV1也是客观存在的。由半导体、视频提供商、浏览器开发商组成的开放媒体联盟在2018年推出的开放式、免专利视频编码格式AOMedia Video 1曾一度成为HEVC/H.265强劲对手,它也是YouTube、Netflix、爱奇艺等大户的采用标准之一。

因此从另一角度来看,H.266有多大成功也取决于,其针对H.265的效率改进所提升优点,能否盖过AV1简单免费的好处。

文/陈徐毅 高级工程师,科技专栏作者,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

4K、8K视频流突飞猛进:H.265都没普及,H.266又发布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