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译】樱之刻 Vocal CD 小册子 歌曲评论

2023-08-26 23:50 作者:夏咲_詠  | 我要投稿

译自 サクラノ刻 ヴォーカル CD booklet


刻ト詩

刻ト詩

COMMENT

(歌手:Luna)

没想到第一次参与演唱的枕社作品就是樱之刻(而且还是人气作品《樱之诗》的续作)的主题曲,听到要由我演唱的时候我大吃一惊。在倍感压力的同时,我也在收录中竭尽全力演绎了歌曲。

公开OP那天我紧张了一整天。我现在依然记得当时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才终于放心下来。感谢大家能喜欢上这首歌。

还有一件趣事要告诉大家,游戏开场动画中的短版OP和完整版OP分别用了两次的录音。大家可以仔细听听看。

 

COMMENT

(作曲编曲:松本文纪)

这首歌在我的所有作品中都算得上特别花心思、抠细节的一首了。

首先我最重视的是歌曲中的主角——Vocal的旋律。直到这首歌最终成形,我已经写了无数的旋律,也抛弃了无数的旋律。

除了Vocal,我还非常中意第二遍副歌后的弦乐间奏。之前都是简单的C大调和弦进行,从这里疾风骤雨般地转调,进入F大调。我还记得脑中想到这部分的旋律的时候,我连忙来到钢琴前弹奏用iPhone录下,接着趁灵感还未消失一口气编写成谱。

这首歌在结构上也别具一格的地方:我没有选择A段、B段、副歌逐级递进这种线性的展开方式,而是在B段短暂的平静后,在进入副歌时直冲顶点。在完成曲子后几天内我一直在问自己这样究竟好不好。直到樱之祭第一次看到OP动画时,进入副歌前的冲刺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我这才认识到这样做是正确的。关于结构还有一点,每一段副歌都有着不同的尾句,这也值得一提。甚至两段之间的间奏也是不同的,这样怎么听都不会听腻。

我自己以前就很喜欢负责本曲Vocal的Luna女士,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和她合作。这次终于实现了愿望请她为本曲演唱。

本曲一如往常绝非能简单演唱的歌曲,但Luna女士作为演唱技术高超的全能型歌手,歌声强有力而富含感情,让我们丝毫没有感受到演唱的艰难,令人叹服。


櫻ト向日葵

櫻ト向日葵

COMMENT

(歌手:狩野七夏)

这次能受邀参与歌曲演唱,为《樱之刻》这部优秀的作品尽微薄之力,我既开心又感到无比光荣!

为了把握歌曲的世界观,我先阅读了作品的剧本,很快我就被作品所描绘的人物、故事的展开所深深吸引,不禁陶醉其中。

录音时,我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阅读无数遍后依然念想的“夏目圭”这个存在的奇迹,去理解他的生存方式、思想,并全心全力将其化为歌声。

关于灵魂的故事带来的心间高昂的情绪,如果这首《樱与向日葵》能让大家有此共鸣……那将会是我的荣幸。

这次演唱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挑战,衷心感谢能让我收获如此宝贵的经验!

 

COMMENT

(作曲编曲:松本文纪)

说到这种疾走感强、偏向摇滚的歌曲,我在KeroQ·枕的作品,初期时《空气力学少女与少年之诗》和《樱花与小鸟》,这些用的是人声、吉他、贝斯、鼓这样简单的编制。到了《樱之诗》伴奏的主角中加入了钢琴,《刻与诗》、《Mon Panache!》又加入了弦乐,规模随之变大。而到了这首歌,又回到了人声、吉他、贝斯、鼓的小编制,有种进行各种尝试后暂且克制一下,或者说回归初心的感觉

做出来Demo给SCA-自先生听的时候,他告诉我有个叫Therapy?的摇滚乐队有首名为Nowhere的歌,他建议我加入和那首歌开头类似的一段吉他乐段。我接受了他的提议,在此基础上我想到了一条足以让我得意的旋律,我自信满满地加进Demo再让他听。结果他表示“和Nowhere完全不同这点OK”,这让我稍微有些震惊。但无论怎么说这段都是开头就能听到的带和弦的极富旋律感的riff,会成为本曲重要的主题,所以结果应该算是没有差池。

吉他的音色方面我经常选择细弦来形成锐利的音色,不过由于参考了前述的Nowhere,这首歌我少有地选择了偏厚重的音色。用吉他来举例就是不是Fender的ST型而是‎Les Paul的感觉(虽然曲子后半部分的吉他独奏用的是前者)。这方面来说和以前偏摇滚的曲子比有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了。

负责Vocal的狩野女士是由SCA-自先生牵线介绍的。她的演唱方式独特,狂野、强而有力。收录前她还主动发了一份预先录制的demo,好让我确定她的风格。她还事先做好各种练习,对演唱的一丝不苟令我印象深刻。

 

幾望―希望―既望

幾望―希望―既望

(歌手/作曲编曲:viewtorino)

因为松本文纪先生《素晴日》的乐曲集受到震撼,“游戏的ED就是要这么做呢”,怀着这样的想法我们在2013年组成了viewtorino。十年过后,我们为《樱之刻》作曲,让人感慨颇深。本次的制作我们理解的要求是以“要与美少女游戏风的定型音乐有一定距离”为宗旨按自己的风格制作。也就是目标是与至今为止美少女游戏风不同的另类风格,“急于进行展开的J-POP风和弦进行·BPM”、“沉稳的原声管弦乐器”、“歌声与其他乐器形成金字塔结构,凸显上下波动很大的旋律线条”,我们以与这些套路不同的角度着手作曲。我们这里参考的是,歌声和其他乐器平行,一种再定义的后摇风格。还有和SCA-自先生谈论的过程中,为了突出和其他已经制作好的歌曲的差异,我们使用宽松的低BPM并且用朴素、容易接受又包含哀愁情感的北欧emo风旋律·和弦进行来作曲。男性Vocal这点已经与已有的美少女游戏风乐曲有些距离,但没有故意去强调男性感,而是用中性的声线演唱再叠加修音效果,并且尝试了和毛刺噪音、电音组成的和声主体进行连接。音响的角度上使用噪音和电音这点在节奏声部中也不例外。将beat的构成要素切分、裁剪、拼贴,这种类似碎拍的手法构建beat。另外,这首曲子也有少见的吉他独奏,衬托了前后的副歌,给人以“跳过这段独奏这首歌就没意思了”的独奏必须存在的感觉。独奏中突出旋律性的线条同时不断重复回声噪音,加强了和其他部分的连接。以上种种融合而成的乐曲在作品中是怎样播放的、怎样发挥着作用。我们也无法抑制对作品的期待。

 

虚無の先で愛を見つける

虚無の先で愛を見つける

COMMENT

(演唱:はな)

我是负责演唱《虚无尽头觅得爱》的はな。

这是我首次和viewtorino合作,收录过程中这首歌我唱起来自由而放松。

在录音室里我不仅神清气爽地“呼哇——”叫了出来笑……多亏于此我们很快结束了收录……也就一个半小时左右……?

如果我的歌声能多少为作品添彩我会很高兴。

距离樱之诗发售已经过去了七年半(!)衷心感谢一直等待着我的歌声的大家。倘若这首歌能在大家心中的图书馆静静留下一角回忆,我会很开心。

 

COMMENT

(作曲编曲:viewtorino)

虽然《素晴日》的影响已如《几望-希望-既望》评论那里所说写到,这首和《素晴日》OP演唱者はな女士合作的曲子,也成为了让我感慨很深的一首歌。

这首歌我们也以相对套用美少女游戏模板的歌曲更加另类的思路创作。同时在和SCA-自先生交流的过程中,他提到了早期的Radiohead作为示例。那时他们在乐曲中寄托了内向而又向外发散的忧郁感情,这样的音乐性·方向性很接近我们的预期。

按照这样的方针,我们沿着90年代美国独立音乐往来于动静之间的曲调的思路,结合剧本结尾柔和的意境,我们将小调下内省的和弦进行同时兼顾旋律的朗朗上口作为目标创作。

如果说《几望-希望-既望》是充分咀嚼要点后又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新尝试,那么这首反而更接近我们平常的作风。我记得当时很容易就在脑中勾画出了完成的效果。非要举例的话,对于我们很熟悉的Verse-Chorus结构,这次两首歌也是由A段B段副歌组成沿袭着J-POP的传统和弦进行,同时B段和副歌加入了更多的新鲜感、紧张感。乐器编制方面还是我们经常用的简单编制,使用Pavement那样的带旋钮的吉他并且将轨道数尽可能压缩。总体来说成功和其他乐曲呈现出了差异。前作《樱之诗》已经是非常另类的作品,受其感动我们自觉这次也应该做些独具一格的音乐,在思考美少女游戏音乐中的替代表现同时制作音乐。最终成品中,我们折衷了潮湿和干燥的质感,如果大家能将其看作为复杂而又积极向上的剧本添彩的一大要素来享受,那将会是我们的荣幸。


Mon Panache!

Mon Panache!

COMMENT

(歌手:Luna)

正式录音前,我给负责作编曲的松本文纪先生、负责编剧和作词的SCA-自先生听了demo版本,感受歌曲的氛围、旋律的结构、确认在ED播放时的效果等等。

录音中我以对于两个人的感想为基础,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要求,真切地演唱。

无论是歌词还是声音效果,这首歌都像是与OP《刻与诗》相伴而生,具有一种统一感,也是我自己很中意的一首歌。

这首歌的亮点在于如同画笔描绘出的副歌和具有流动感的歌声。希望大家能配合本篇一同享受。

 

COMMENT

(作曲编曲:松本文纪)

这首歌当初是和《刻与诗》同样作为OP的候补制作的,乐器编制完全相同,但是做了一段副歌后就这么被长年放置在角落。曲调上这首明显要更加简明、直白、朗朗上口,现在想来因为觉得这首曲对自己太过寻常,所以才没那么中意。尽管如此SCA-自先生还是很喜欢,最终作为ED被采用。

由于本曲原本是要用作OP,我总是会留意不和《刻与诗》的曲调撞上,但SCA-自先生“无需太过注意,当然仅限于松本先生的歌”的一番话让我基本全部保留了最初的主旋律。

不过demo阶段感觉编曲还是不太成熟,制作正式完整版的时候就特别注意了这点进行重新制作。最后看来这么做是值得的,我很满意编曲的部分。

这首歌伴奏乐器中弦乐组尤其重要。弦乐组是推动歌曲走向高潮的必要成员,没有人声的时候也能奏出主旋律。前奏的主旋律,副歌中与人声交织的反旋律,弦乐组演奏的这些部分demo后就没有怎么改变。而和前奏的主旋律交织在一起的钢琴和吉他是后来才补足的,悄然形成了本曲重要的主题。

人声和《刻与诗》一样同样由Luna女士演唱。我记得录制前她发给了我确定音域的demo,demo就已经十分出色,让我非常期待正式的录音。


櫻ノ詩 -2023Mix-

櫻ノ詩 -2023Mix-

COMMENT

(作曲编曲:松本文纪)

混音(Mix、Mixing)指的是调整各种乐器的音量、音质,使之更好的交织融合的工程。当时《樱之诗》的混音也是由我来做,但是自觉技术不足,没有做到最佳。因此对于再次在作品中使用的《樱之诗》,我再次拜托混音了《刻与诗》的Kensei Ogata(viewtorino)先生重新进行混音。

混音中特别困难的地方是不仅要平衡声音,还不能损失音乐的韵味。什么乐器在哪个频率范围给的太多了,哪两个乐器相互干涉过度了,这些是可以数字化的。但是哪个乐器的什么要素能打动人心,哪里能在灵感上完满这种感性的问题就不能数字化。因此混音就交给Ogata先生,我则逐一向他分享我觉得那个要素好,哪里还要更丰富(想让别人听到哪里),要得到怎样的音响效果,这样细致地传达想法一同进行混音工程。

实际上混音前出现过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现在的制作环境根本无法读取当时收录的吉他音源数据,结果全部都用电吉他重录了一遍。为了编曲之后的阶段和声能更加平衡,我又悄悄加入了以前没有的木吉他声部。所以虽然这首歌被称作2023Mix版,准确来讲包含了超过混声范畴的更新。

说句题外话,如果用立体声在副歌可以听见轰响的吉他声,那个是用从基4先生那里借来的Les Paul录制的。


【译】樱之刻 Vocal CD 小册子 歌曲评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