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歌伴奏的讨论
行歌伴奏的問題討論:
學伴:老师您好!对伴奏支持中立态度,
(一)因为按着伴奏唱,如果合上了那肯定会让人眼前一亮,效果加倍。如果踩不上点那就会乱七八糟。洪補充。如果合上了那肯定会让人眼前一亮。
(二)目前大家都是按老师的范本,然后各自发挥各有特色。每首的停顿、长短都各有千秋。洪補充。樂記云:夫歌者,直己而陳德也。
(三)就像有时候,明知道您某个地方是短音,但是我短了就转不来,所以可能就会加长。洪補充。每一個斷句是可以調息的。
儒鼎南風小号:
好的,因為對大眾的感染和傳習方便,所以有個伴奏好用。這事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來考慮。
(01)詩以言志,是自得,是各有用力。
(02)呼應傳習,是濟世,是傳播效果。
(01)其一、不能言詩學詩以明志的?在西風的妨靡之下,大多都數的人,都不清楚甚麼是詩,摸不著詩教的用意。
(02)要打開大眾傳播,那需要些聲色上的便利。
(03)社會建設上,是同時面對,單一的事件與千萬人心的調和運化,需要有個原則性的統一。
這123,三種需要,不盡相同,學伴可以體會一下,然後和學群分享。進一步說明一下:
(01)詩以言志,是各有用力。
白沙先生有言,學貴自得。歌樂養德是南風以為。詩本是歌,如此方能言志陳德,古來正教是也。
今有,
西風者,攻致毀文以誅心,強賊也。
有斷代者,以零星殘缺為務,遠路矣。
有敗壞者,以字音為拘泥,難通實際。
西風者,欲毀文改奪,而致人奴役也。
斷代者雖無學,或者從師可也。
敗壞者雖糊塗蒙昧,或醒修可亦也。
若有,
經不正,教不純,風而無化,塚墳麻木,死人者也。
劣而不文,囫圇吞,奪志又愚人,作妖者也。
樂記云:夫歌者,直己而陳德也。(一、二、三皆答於此)
(02)呼應傳習,是傳播效果。
風雅頌賦比興,乃詩經六義。
不願不足以論德,不淑不足以行道。
故學有自得者,可以養德。融通賢淑者,可以行道。
孟云:「王者之迹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
春秋者,寓褒貶,不亦善惡獎懲也,歸於法令以示警。
詩者,無邪,可正發端,善良心也。
人者言詩,行禮寓樂以太平,孚眾望也。
內聖外王,禮樂傳習與製作推行,
儒業之事,素王之行,宣父之遺訓也。
(03)素王之道德,誠其心也欲其仁,以此寧有遠乎哉?
樂記云:「動己而天地應焉,四時和焉,星辰理焉,萬物育焉。」始於事親以得我之來。中於事君,以成我之用。終於立身,以踐我之形。
士也,推十原一者也。誠心歸元於一本,方化萬殊與推成。
故自得誠心以歌樂,映得天心以融通,
人我賢淑共為鼎,禮樂皆得運大同。